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机制研究
2019-06-21崔美丽马菁池
崔美丽 马菁池
[摘 要]为了研究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在山东省鱼台县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家庭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度不够,但不同的家庭有很大差异;家长受教育水平越高、家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越高、家庭教育理念越先进、学生学段越低、居住地优秀传统文化氛围越浓厚、当地政府的重视度越高,家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得就越好。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关于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教育融合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推进,一些外来的腐朽文化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为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要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家庭是人类实践生活的最基本单位,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家庭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孩子品德培养发挥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学者已对如何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3]和如何加强家庭教育[4-6]进行了大量研究。也有学者对如何在家庭教育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行了研究,如李晓蓉[7]认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家长、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但多数研究重在从理论方面探究家庭教育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实现的路径,而且很少有研究探讨家庭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程度的影响因素。鉴于此,有必要研究分析不同类型家庭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并提出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的建议,为进一步探索二者的关系提供借鉴。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研究区域概况
以山东省鱼台县作为调研区。鱼台县被誉为“孝贤故里”,“蘆衣顺母”“五里三贤”等佳话皆源于此,县内有闵子祠、樊迟墓、常李寨孝贤民俗文化村、武棠亭遗址、文庙大成殿等多处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遗迹,一年一度的孝贤文化节更是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选取鱼台县为调研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数据来源
课题组先通过查阅文献、集体讨论等方式,初步了解可能会影响家长对孩子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因素,并设计出调查样卷。然后,课题组经过预调研找出样卷存在的不足,对样卷内容进行了完善,得出最终问卷。问卷内容涉及家庭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度、家长受教育水平、家庭教育理念、家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学生学段、当地政府的重视度等。最后,课题组通过咨询班主任、查阅学生相关信息等方式确定了访谈家庭名单。
数据来源于课题组于2018年2月寒假期间在鱼台县进行的家庭调研。对于调研区的选择,主要考虑到三点:一是地理位置,包括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二是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包括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村落和缺少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村落;三是学生学段,包括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学生的家庭。据此,选取了鱼台县锦绣华城和孝贤居(县城内高档小区)、新华村和解放村(县城内普通住宅区)、张黄镇常李寨村(孝贤文化村)、张黄镇大闵村(闵子故里)、唐马镇后付村和王庙镇后皮店村(普通村落)作为调研点。课题组以结构式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共调研了182户家庭,问卷全部收回。
三、结果分析
1.样本家庭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度
总体来说,样本家庭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度较低。有86.26%的家庭认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会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但仅有37.91%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故来教育孩子。可见,多数家庭认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孩子的促进作用,但付诸实践的却很少,其中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探究。
2.家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因素
(1)家长受教育水平
家长受教育水平与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度呈正相关。户均受教育年限在0~5年的家庭,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比例仅为26.67%;而户均受教育年限在12年及以上的家庭,比例则达到52.94%。一方面,家长受教育水平越高,知识面更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会更深;另一方面,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特别是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眼界更加开阔,受当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2)家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
家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越高,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度越高。本次调查的样本家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较低,仅有31户家庭表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较多。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度较低的家庭、认知度一般的家庭、认知度较高的家庭,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比例分别为14.29%、39.22%、70.97%。家长只有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才能够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典例来教育孩子。相反,如果自己都不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事例,就更不可能对孩子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家庭教育理念
调研中发现,多数家庭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有益的作用,但真正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家庭却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数家长并没有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多数家长表示,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将来考上理想的大学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更重视对孩子文化课的教育,而忽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理念也是影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因素。
(4)学生学段
课题组访谈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学生家庭。结果显示,学生学段越高,家长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度越低。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的家庭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比例分别为59.68%、35.00%、18.33%。小学阶段的家长表示,孩子年龄较小,对新奇事物较为感兴趣,愿意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初中阶段的家长表示,孩子上初中以后开始变得叛逆,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因此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机会减少;高中阶段的家长表示,孩子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家长不必刻意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由于不少学生在外地上高中,所以这部分学生的家长更少有机会对他们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5)居住地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课题组把调研区分为县城内住宅区、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村落、一般村落三种类型。大闵村和常李寨村这两个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村落,家庭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比例高达72.58%。当地村民表示,村里就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经常组织活动,加深村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而且祖辈留下的精神遗产肯定要传给下一辈,因此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6)当地政府的重视度
调研中有部分家长表示,当地政府经常举办一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或张贴宣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语,使民众了解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不少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例,增强了民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结论与建议
家庭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家长受教育水平、家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家庭教育理念、学生学段、居住地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当地政府重视度等是影响家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家长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家长要更有效地教育孩子,自己必须要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家长可通过查阅文献、参加交流讨论会等方式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二是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家长要克服传统的“唯分数论”“唯考试论”等错误思想,把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行作为教育导向,通过“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来指引孩子前行。
三是要分学段进行教育。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处于低级阶段,家长对孩子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当以讲述故事、参观古迹等感性认识为主;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相比小学生更加成熟,应当以鼓励他们阅读经典名著、自主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知识等为主。
四是要增强孩子的亲身体验。俗话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应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家长应多带孩子参观优秀传统文化遗址,鼓励孩子参加社区或政府组织的宣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增强孩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
五是政府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政府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多组织相关活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遗址的修缮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家长对孩子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梁祝,吕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学生健全人格[J].基础教育参考,2015(1):66-68.
[2]吴安春.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基础教育参考,2014(11):8-9.
[3]于春海,杨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与体系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14(10):67-75.
[4]高仕恒.把传统美德融入家庭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11(4):67-68.
[5]熊和妮,任梦莹.关于劳动阶层家庭教育研究方法的探讨[J].教育学报,2016(2):18-26.
[6]黄宗武.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学习心理影响的调查分析[J].基础教育参考,2009(7):70-73.
[7]李晓蓉.家校共育催生傳统文化教育新生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3):12-14.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