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红楼梦》中歇后语语篇的人际功能看探春的形象

2019-06-21陆梅邓琳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探春歇后语人际

陆梅,邓琳

(江西理工大学 外语外贸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一、前言

《红楼梦》中人物繁多,人物形象却被刻画的栩栩如生,人物语言生动、形象,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作者曹雪芹大量使用的来自民间百姓活用、泛用的民俗语包括口头成语、歇后语、谚语、惯用语,正是这些俗语给予了作品浓墨的生活气息和独具特色的众多人物形象[1]。其中歇后语作为反映民间智慧结晶的话语,以一前一后的两部分(前半部分为事件的描述部分,后半部分对前半部分进行寓理性解释)简洁、易懂的生动比拟揭示了生活中的奥秘,被作者曹雪芹大量运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人物心理的刻画中以及故事情节走向的铺垫上[2]。以往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多聚焦于人物形象的文学内涵上,缺乏从话语的人际功能角度进行人物形象的多维度分析,尤其缺少对《红楼梦》中歇后语语篇的人际功能的分析视角来进行相应的人物形象探讨的研究。

二、理论基础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意义或内涵的分析需聚焦于语言所处的话语语境,并指出处于话语语境中的语言具有三大纯理功能,包括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指的是语言在描述事件的同时,也间接表现出说话者的身份、心理、地位、目的、态度等信息以及与听话者之间的权势关系和人物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内涵与语境意义的互动,其指出的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被学者常应运于各类文本以及译本的篇章分析中[3]。本文将选取探春这一人物形象,围绕与她有关的歇后语,基于歇后语所处的情景语境,从人际功能对等的分析视角,探讨译文再现原文歇后语语篇的人际功能情况以及原文歇后语语篇塑造的贾探春形象。

三、分析讨论

《红楼梦》中有关贾探春的歇后语语篇共有四处,第一处出于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的他者视角对贾探春的形象进行的生动描述,后三处集中出现于第74、75回,紧密围绕抄检大观园事件,连用的歇后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刻画出金陵十二钗中有“玫瑰花”之诨名的贾探春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他者视域下的贾探春

在《红楼梦》第65回贾琏偷娶尤二姐的故事中,曹雪芹不仅利用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作为该段情节的穿针走线之人,而且借兴儿之口,依托兴儿和尤二姐一问一答的情景语境,对贾府中的金陵十二钗中的8位进行了他者视角下的生动评说,包括王熙凤、李纨、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林黛玉、薛宝钗[4]。其中曹雪芹借兴儿之口向尤氏姐妹描述的贾探春为贾府三姑娘且有浑名“玫瑰花”之称。玫瑰花又红又香,惹人喜爱,自然印证了贾探春美丽、动人、讨人喜爱的一面,但玫瑰有刺,会刺戳手,旁人与其相处必要敬她几分,这也从一个侧面道出了作者塑造的这么一位精明能干、果敢决断、有魄力、敢作为的奇女子形象,众人都忌她三分,就连贾府中高高在上的王夫人、实权在握的王熙凤都忌惮她几分。但因不是王夫人所养,而为赵姨娘之女,实属庶出,在下人兴儿的眼中,才有了“老鸹窝里出凤凰—稀罕事”这样的描述。该歇后语中老鸹指的是乌鸦,而凤凰指的是中国古代的鸟王。兴儿用此歇后语意在向尤二姐表达贾探春是贾府中卑微环境中出来的但实则尊贵的人物。出生虽比不上其他贾府姐妹,但才自清明志自高,深得贾母的喜爱,自然也是大家必须敬重的人物之一。

第74回,抄检大观园事件的高潮在于探春和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对峙[4]。傻大姐在大观园里拣到了一个绣着男女交媾春宫图之类图案的香囊,被刑夫人发现并交予了王夫人。王夫人大怒,受王善保家的挑唆,责令王熙凤一干人等到贾家各处搜寻,查看是否还有其他异物。王善保家因平日进大观园,丫鬟们不大趋奉她,恰逢此事,又得了王夫人委托,不由的暗自得意,要扫扫丫鬟们的气势,摆摆自己的威风。抄检大观园的序幕拉开了,众人搜至探春处,王善保家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而探春只是个庶出,他便越过众人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但他却不知随着而来的是他脸上着了的探春那一巴掌以及一顿痛骂。这场自抄自家的戏码从本质上道出了刑夫人与王夫人、贾赦和贾政之间的权势之争,封建大家庭之间惯有的兄弟、妯娌之间的明争暗斗,内部暗涌的矛盾。借由偶拾香囊一事,引发骚乱,预示着贾府这座大厦不可逃避的崩坍瓦解的命运。而能看透这一切的,指出挽救灭亡命运的人也只有贾探春一人,她直面道出自己的家族可称得上“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贾家势力雄厚,就算运程衰退、没落,其残余势力或影响仍将存在),外边的冲击再大,一时也是杀不死的,一败涂地必定是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的。

在兴儿和王善保家这两个深受封建家族礼教荼毒的贾府下人眼中,探春因是庶出,出生、地位自然都比不上其他贾府姑娘,但作者借兴儿的他者视域替自己道出贾探春的个人才情以及在贾府相应有的重要地位—“老鸹窝里出凤凰”。而王宝善家只看到了探春庶出的出生带来的身份的卑微,竟出手挑衅,这不过是作者假借王善保家的他者视野传达出封建社会对嫡出的看中、对庶出的普遍轻视。

(二)人际功能对等视域下的贾探春

功能语言学对语言的人际功能分析可从话语中体现的称谓、语气、情态三个方面展开,以解释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权势关系、人际关系,说话者的身份、心理、地位、目的、态度等信息。歇后语语篇的人际功能分析需对其所处的话语情景语境中的称谓、语气和情态意义进行分析[5]。话语情景语境中的称谓涵盖说话者和听话者间的相互称谓,对自己的称呼,对他人的称呼;语气可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类,分别由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得以表现;情态的内涵分为说话者对事件发生概率的推断、对事件频率的描述、对自身义务的阐述以及对意愿的表达。译文在再现这三个人际功能变量的功能对等上的差异将决定歇后语的译文语篇在人际功能上是否与相应的源语语篇达到功能对等以及译文对人物形象的再现情况。

(1)称谓的功能对等

表1 称谓的功能对等

从表1可看出,在贾探春被王熙凤、王善保家等搜查这一情节人物对话中,贾探春极力维护自己的丫头,阻止搜查事件。在称呼自己的丫头时,探春使用的是包括说话者、听话者在内的“我们的丫头”,这个称呼实指“我的丫头”。霍译对这一称谓的翻译处理的更加得当,“my maids”则实现了“我们的丫头”的指称意义,与原文实现了称谓功能上的对等,表现出贾探春视自己的丫头与自己为一体,同进退、有担当、果敢的一面。杨译本参考的底本前80回为有正本,霍译本参考的底本为程乙本,同一话语语境中对王熙凤的他称指代词有正本用的是“凤辣子”[6],程乙本用的是“凤丫头”[4],杨译采用直译,英译为“peppery Xifeng”[7],凸显王熙凤泼辣的人物性格特点。在作品中能直呼王熙凤为凤辣子的,除了贾府高高在上的贾母之外,只有贾探春一人,从此也看出了贾探春的敢说敢为、无所畏惧的性格,“才自精明志自高”。而对程乙本中用的“凤丫头”这一称谓,霍采用意译,英译为“Cousin Feng”[8],强调说话者与他称指向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再现了原称谓的人际功能意义。

(2)语气的功能对等

表2 语气的功能对等

由于汉英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两译本均出现了与原文语气表达数量上不对等的情况,陈述语气明显增加。疑问语气在两译本中较原文有所增加。祈使语气较原文也有相应的增加。而感叹语气在霍译中有所减少,杨译本则完全把感叹语气处理成了陈述语气。

在第74回,探春指责众人自抄自家行为时说道“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4],此小句从语言形态上看是陈述句,但根据意义进行分析发现,“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是说话者探春对众人的询问,在译文中,两个译者以疑问语气再现该部分,实现了对原文语气的功能对等。在第75回中,探春反问尤氏“谁叫你趁热灶火来了?”(歇后语赶热灶——一气炮制)[4],杨译本保持了疑问语气“Who told you to come and burn yourself on the stove?”[7],霍译本将此句改译为陈述语气“If you don't like the heat,you should stay away from the fire。”[8]在语气的功能再现上看,原文虽是反问句,但从意义上看,实则表达的是陈述语气,霍译在此句的语气功能对等的再现上较杨译更贴近原文,塑造了一个敢笑敢怒、真性情的贾探春。在此对话语境中,探春知道尤氏胆小怕事,于是笑道:“你别装老实了。除了朝廷治罪,没有砍头的,你不必畏头畏尾。”,杨改译为“Don't pretend to be so simple.People don't get their heads chopped off except for crimes against the state,so what are you so afraid of?”[7]祈使语气虽强于陈述语气,但疑问语气却把原文语气减弱;霍译为“‘Come on!'she said tauntingly.‘Don't act the innocent!It's not high treason to tell us.No one's going to chop your head off.Look at me。”[8]把原文的陈述句拆解为两个祈使句、一个感叹句、两个陈述句,以具有更强硬语气的祈使句和感叹句表达该话语语境中探春犀利的措辞、强硬的态度,指责尤氏的胆小怕事,刻画了一个敢于直言的探春形象。此处霍译本中语气的增强译法明显比杨译的减弱处理更符合该情景语境,表达出果敢、有魄力的贾探春对生事又怕事者们的痛恨与指责。此外,当宝钗说出自己要出大观园去照料母亲一事时,原文用了陈述语气表达探春对此事的观点“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4]杨译为对等的陈述语气,而霍译为“But why only stay outside until Aunt is better? Why not move outside altogether?”[8]的反问句,以增强的语气陈述自己的建议,强调自己的看法,引起听话者的注意。原文的感叹句“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4]表达了贾探春对抄检大观园事件的痛恨,杨译为减弱了语气的陈述句,而霍译选择了具有同等语气强度的感叹句,相较而言霍译实现了更高程度上的人际功能对等,向读者展现出探春的敢说敢做、洞穿世事、有远见的一面。

(3)情态的功能对等

表3 情态的功能对等

原文中表概率的情态词有:自然、果然、才能、必须、还;表频率的情态词有:天天;表义务的情态词有:该、不该;表意愿的情态词有:不能。贾探春援引“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一歇后语描述家族的强大,并连用两个表概率的情态词:必须,才能,对王熙凤和众人道出大家族的没落必然是从家族内部矛盾开始的道理。杨译本选用的must、can两个表概率的情态词与原文中的必须、才能对等,其人际功能忠实于原文。而霍译在此处却未使用任何情态词,未表达出探春对家族命运所做的推断以及该章节对故事结局的预言性意义,缺失了概率情态词的人际功能意义在译本中的再现。而在义务情态词上,霍译本中的数量最多,凸显了探春的家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如相较原文增加的一处义务情态词“I must say,I cannot understand this eagerness to meet trouble half-way。”[8]其中 must表现出探春为心系家族命运、有责任、有担当的女子。对原文的“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中的义务情态词“该”,两译者都转换为了英语中的意愿情态动词,再现了原文意愿情态的人际功能。在表意愿的情态词上,两译本都有相应数量上的相加。霍译相较杨译,更在另外两处增加了意愿情态词will,凸显了探春对王熙凤等人抄检大观园强烈的不满、极力阻止的意图以及愿意为阻止抄检大观园承担后果的意愿,这些意愿情态词的增加强化了探春的果敢、有责任意识、有魄力、敢担当的女性形象。

三、总结

从人际功能对等的视角对有关探春的歇后语语篇的人际功能变量包括称谓、语气、情态进行的译文中功能再现情况的分析发现,称谓的翻译能够体现探春与听话者、指称对象之间的人物关系和权势关系,折射出探春的性格、心理活动,影响着作品中探春形象的塑造与再现。译文中语气的增强或减弱会影响人际交际目的再现,体现出探春对听话人或事件的态度,而概率、频率、义务、意愿四类情态动词的翻译则反映出探春的主观倾向或对事件的预期看法,最终反映探春性格的方方面面,让读者看到一位有担当、有远见、有洞察力、有魄力、敢言敢做,不会因为自己的庶出身份而感到自卑、怯懦,反而是心气高、才情高的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奇女子。

猜你喜欢

探春歇后语人际
一起来说歇后语
探春:可惜不是男儿身
搞好人际『弱』关系
最美探春是吐蕊
探春理事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歇后语知多少
歇后语
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