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血浆凝血四项指标与生存率的相关性研究*

2019-06-21佘佳琪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凝敏感度受试者

刘 娅,贺 巧,佘佳琪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重庆 400010;2.四川省肿瘤医院检验科,成都 610041;3.达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四川达州 635000)

宫颈癌是影响女性健康的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发病愈加趋向年轻化。近年来由于宫颈细胞学筛查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早发现和早治疗,发病率与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但是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研究其发展及预后更为重要。有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1]。至今,国内仅有报道D-二聚体为宫颈癌独立的预后因素,但尚未见治疗前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常规凝血指标与宫颈癌预后的研究报道。而凝血四项作为一项简单快速的常规检测项目,若能进一步明确其对宫颈癌预后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评估宫颈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电子病历系统中随机选取2009年12月31日~2017年1月1日在四川省肿瘤医院确诊的初诊宫颈癌患者264例,随访时间84个月,所有患者均由细胞学或病理学确诊为宫颈癌。其中鳞癌204例,腺癌50例,腺鳞癌5例,其他类型及病理分类不明确者5例。纳入标准:①病理确诊为宫颈癌;②确诊前后一周内具备完整的凝血功能报告;③病历与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入院前在外院治疗过;②治疗前存在其他系统疾病,如心脏疾病和肾脏疾病等;③病历与随访资料不全者。

1.2 研究方法 通过电话或者短信随访,所有患者从入院即开始随访,至死亡、失访或随访至2017年1月。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从首次确诊为子宫颈癌到末次随访时间或者死亡时间。通过回顾临床病历资料,按照纳入排除标本,收集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治疗方案、治疗前凝血四项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患者是否生存及生存时间OS为结局指标,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合敏感度和特异度,计算凝血四项用于判断预后的最佳分界值并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描绘生存曲线,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前凝血四项结果 见表1。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有264例宫颈癌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其中顺利完成随访的有238例,失访例数26例,失访率9.8%。

2.2 截断值的选择 运用Cut-off finder软件,通过ROC曲线计算出APTT分界值为34.85s,敏感度18.1%,特异度94.2%,ROC曲线下面积(AUC)=0.54(图1);PT分界值为10.55s,敏感度86.5%,特异度34.8%,AUC=0.61(图2);FIB分界值为2.875 g/L,敏感度71.2%,特异度52.6%,AUC=0.6(图3);TT分界值为11.7s,敏感度70.3%,特异度51.9%,AUC=0.61(图4)。

表1 患者病理临床特征及治疗前凝血四项结果

图1 受试者APTT的ROC曲线 图2 受试者PT的ROC曲线

图3 受试者FIB的ROC曲线 图4 受试者TT的ROC曲线

2.3 生存曲线分析 对随访患者APTT,PT,FIB和TT水平与生存率的关系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APTT>34.85s组与APTT<34.85s组相比总生存时间(OS)延长(P=0.035,HR=0.31,95%CI:0.1~0.98)(图5);PT>10.55s组与PT<10.55s组相比OS缩短(P=0.0085,HR=2.79,95%CI:1.26~6.19)(图6);FIB>2.875 g/L组与FIB<2.875 g/L组相比OS缩短(P=0.0046,HR=2.32,95%CI:1.21~3.92)(图7);TT>11.7s组与TT<11.7s组相比OS延长(P=0.013,HR=0.51,95%CI:0.29~0.88)(图8)。

图5 不同APTT水平宫颈癌患者的K-M生存曲线 图6 不同PT水平宫颈癌患者的K-M生存曲线

图7 不同FIB水平宫颈癌患者的K-M生存曲线 图8 不同TT水平宫颈癌患者的K-M生存曲线

3讨论目前已有关于APTT,PT和D-二聚体和肺癌、胃癌、肝癌等肿瘤相关性报道,但尚无凝血四项与宫颈癌预后的评价,且外周血凝血功能检查简便、实用,所以对其进行研究对于预测宫颈癌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显示,治疗前APTT,TT水平较低,FIB,PT水平较高的子宫颈癌患者其预后较差,生存期较短。治疗前凝血水平与宫颈癌预后存在相关性。

机体正常时,凝血和抗凝呈动态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恶性肿瘤打破时,易造成凝血功能障碍。有研究表明,肿瘤恶化程度越高,凝血功能异常表现就越明显,这种异常与恶性肿瘤的生长、转移、浸润密切相关[2]。恶性肿瘤使机体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失衡,由此引发血液高凝。其具体机制如下:①肿瘤细胞释放促凝物质,激活凝血系统;②机体内部发生急性相互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蛋白代谢异常等改变了血流的黏滞度,诱发血液高凝;③肿瘤导致血管壁发生异常改变,内皮细胞功能不全、内皮细胞受损、抗凝特性发生改变,血浆凝血蛋白及纤维蛋白过度积聚,增加了血栓的形成风险;④恶性肿瘤打破机体各类细胞间的平衡[3]。

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高凝状态时APTT缩短,APTT水平较高组相对较低组生存时间延长。而PT水平较高组相对较低组生存时间缩短可能与癌细胞浸润肝脏,影响肝脏合成外源性凝血因子有关。纤维蛋白原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有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其降解产物能够增强PLT对于肿瘤细胞的黏附能力,便于癌细胞转移[4]。同时,可进一步加剧这种高凝状态。FIB水平较高组相对较低组生存时间缩短。在妇科临床上FIB可联合其它指标辅助病情判断。子宫病变患者在FIB含量升高时应警惕恶性肿瘤尤其是宫颈癌的可能。

本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主要监测治疗前凝血水平,缺乏对凝血功能的动态监测,且缺乏对凝血水平升高程度与子宫颈癌期别的关联性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宫颈癌患者凝血四项指标与其生存率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猜你喜欢

高凝敏感度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