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故事孵化班本课程的案例剖析

2019-06-21余胜兰岑丹君浙江省杭州市兰苑幼儿园

幼儿100 2019年15期
关键词:蜥蜴变色龙壁虎

文/余胜兰 岑丹君 浙江省杭州市兰苑幼儿园

“一日生活皆课程”已成为主流幼儿教育达成的共识。融教育于生活中是幼儿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在生活中学”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说幼儿的学习是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进行和展开的。一日生活处处存在着学习事件,即学习在顺其自然中发生;教师利用顺其自然中发生的学习事件,不断给予积极的回应与支持助推即“创造自然”,幼儿又在“创造自然”中“顺其自然”地学习获得新的经验。在“顺其自然”中“创造自然”,又在“创作自然”中“顺其自然”,幼儿的学习不断发生、发展与推向深入,这就是课程故事发生发展的过程。

“以学定教,指向幸福”是兰苑幼儿园“兰韵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以学定教的技术思路

从图1中可以看出,教育的追求与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生命的发展,这也是课程的终极目标。在促进学习者生命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教什么与怎么教需要基于学习者的能力、兴趣和需要。因此,课程故事是否精彩的前提条件是对学情的洞察,即对幼儿当下学习兴趣、经验点、生长点的识别。

“学习故事”源自于新西兰的幼教课程评价模式。我们幼儿园自2016年9月开始进行“学习故事”的评价模式运用于课程评价的研究,教师们在研究实践中逐步提升了对幼儿学习过程的洞察力,对学情的分析更加全面与精准。

基于“学习故事”的叙事性课程评价方式,在观察幼儿学习事件的过程中,一是即时判断幼儿的需求,给予即时的回应;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识别幼儿学习的经验点、兴趣点与生长点,生成下一步的支持跟进策略。教师基于幼儿的学习,给予积极的支持回应,激发了教与学多边正向互动。在互动中,幼儿在“已知”中建构“新知”,情节链不断发展,这就是教育故事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怎么教取决于幼儿怎么学”,是课程园本化的基本理念与思想。

图1

案例:小壁虎谈话班本课程故事

(一)第一回合:初见它(从随聊到谈话活动)

1.事件描述:是什么?

4月中旬,天气晴好,孩子们自主在四楼平台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点,玩着晨间打通游戏。在平衡板搭建区,浩浩正一块块来回搬运着平衡板,突然他既慌张又惊喜地大声喊道:“哇,有变色龙耶!”一旁的玚玚听到了,马上跑过去看了看说:“这是蜥蜴,蜥蜴就是这样的,我在书上看到过。”

我故意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提高分贝兴奋地朝孩子们问道:“咦,这到底是什么呀?”(我试图通过发散性问题吸引幼儿仔细观察,为孩子们搭建谈话的主题,激发孩子谈话的意愿。)

更多的孩子围了上来。

袁畅看了看说:“不对,这是壁虎。你看,它的一只眼睛不见了,是个独眼龙。哈哈,这是只独眼龙壁虎。”他越说越兴奋。

周刘浩反驳道:“不对,它是变色龙,它的眼睛会360度旋转。”

袁畅否定地说:“它的眼睛不会旋转,它就是壁虎。”

郅钰涵深思了下:“对,变色龙的眼睛才会旋转。”

周刘浩更加坚定地说:“这就是变色龙,你看尾巴,像不像变色龙的尾巴。”

余逸洲紧接着说:“变色龙舌头很长,尾巴也很长,嘴巴很大,嘴鼓鼓的。”

袁畅又犹豫着说:“又有点像蜥蜴。”

樊羽烈也跟上说:“我也觉得是蜥蜴,我在动物园看到过。”

蜥蜴?变色龙?壁虎?孩子们各持己见,纷纷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早操音乐声响起,整理体育器械的时间到了,孩子们边整理器械边讨论。王朝俊不小心放平行板时压断了它的尾巴,小朋友们纷纷责怪王朝俊,李嘉铭凑上前去说:“没关系,它的尾巴还会长出来的。”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用平衡板将它靠墙围了起来,说:“我们给它造一个家吧!”

我把上述过程用手机拍摄了下来。

2.分析与反思。

(1)偶遇小壁虎,生成谈话主题。偶遇的小壁虎引发了孩子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的欲望。教师的“咦,这到底是什么呀”的提问,又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想谈的兴趣。一日生活中时时处处都隐藏着谈话的契机和话题,需要教师适时把握话题的契机,顺其自然展开谈话内容,促进幼儿一日生活中谈话核心经验的建构。

(2)耐心启发,即时回应激发谈。在幼儿兴致勃勃地聊小壁虎的时候,教师采取了积极的支持策略:一是耐心陪伴,营造氛围,鼓励谈。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采取了发散提问,搭建主题,激发谈(通过提问是什么、尾巴断了怎么办等发散性提问)。二是及时记录、细心捕捉,顺应谈话(手机拍摄幼儿现场谈话过程)。

一日生活中的随机谈话包括师幼之间的随机谈话和幼儿之间的随机谈话,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机会自由交谈,同时教师也要抓住幼儿即时形成的话题,自然融入谈话核心经验,使随机谈话变得更加有意义。晨间锻炼时偶遇的一只小壁虎,成为孩子们聊天的话题,如何引导使幼儿将随意的聊天变成趣味性的谈话活动,需要教师及时抓住谈话的契机,积极为幼儿营造“想谈、敢谈并有机会谈”的谈话氛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3.跟进策略。

既然孩子们对偶遇“小壁虎”的谈话活动这么感兴趣,那么我就为他们的谈话活动加点“温度”。回到教室,我组织幼儿开展了以下活动:

(1)生成转预设:科学活动“比较变色龙、蜥蜴和壁虎三者之间的区别”。

回到教室,我带领孩子们一起上网搜索变色龙、蜥蜴和壁虎的图片。通过图片的直观观察对比,孩子们了解到壁虎指、趾端扩展,有黏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变色龙主要体色能变化,它的尾巴长,能缠卷树枝,它有很长很灵敏的舌,伸出来要超过它的体长。变色龙和壁虎都属于蜥蜴类。我又将手机上拍摄的图片和网络壁虎的图片做对比,让孩子们从体型、颜色、尾巴等综合方面对比观察。经过讨论,孩子们一致认为他们在四楼平台发现的是壁虎。

(2)随机到集中:集中谈话“尾巴断了怎么办”、语言活动“小壁虎借尾巴”。

回到教室,我积极组织孩子们开展集中谈话“尾巴断了怎么办”,孩子们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已知经验及想象大胆地推测和讨论,有的孩子说小壁虎可以借尾巴,有的孩子说尾巴断了让人给它缝起来,有的孩子说尾巴断了自己会长出来,有的孩子说尾巴断了就会死…… 最后,通过观看语言活动“小壁虎借尾巴”,孩子们知道了壁虎断尾会自己重生的科学小常识。

(二)第二回合:再见它(从谈话活动到辩论赛)

1.事件描述:怎么死的?

过了一周,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晨间活动时间,带着侥幸和好奇,我引导孩子到平衡板找找那只壁虎。木目和浩浩很兴奋地跑到平衡板处,在上次的位置发现了这只壁虎。

木目兴奋地说:“还在还在,就是上次我们看到的那只壁虎。”

浩浩也兴奋地说:“对,它的尾巴上次被压断了,眼睛只有一个的。”

不一会儿,两个人又皱起了眉头说:“不好啦,我们的壁虎死啦!”

这一说,很多锻炼的孩子都围了过来。

豆豆说:“它肯定是天气太热,晒干的。”

朵朵说:“不对,肯定是被踩到了,踩死的。”

木目也坚定地说到:“晒死的。”

金天摸摸自己的脑袋说:“这么热,热死的吧!”

我顺势利导:“为什么是热死的?请你说说你的理由。”

袁畅突然举手并自发组织说:“老师,我们要不要投票决定,同意晒死的举手。”昕昕也举起手大声呼喊:“同意饿死的到我这边。”孩子们自发分成了两队,现场形成了“自由辩论”的氛围……

2.分析与反思。

(1)从讨论延伸到辩论:辩论是一种高级的对话形式,一只偶然发现的小壁虎引发了孩子们从自由地聊天到自主地谈话,从讨论到争论,成为孩子们口舌之争的一个话题,逐步从能谈、会谈走向了谈好,在谈话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和思辨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围绕小壁虎是怎么死的讨论中,孩子们自然出现了积极表达自己观点、反驳对方观点的情况,语言表达也从说、聊、讨论逐渐走向了辩论。

(2)让谈话更有“深度”:既然已经有了前面几次谈话活动的基础,何不让小壁虎系列谈话谈得更加有“深度”,让孩子的讨论变成能够培养幼儿辨析倾听、大胆表达和独立思考的辩论活动。辩论可以先从讨论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辩论。

3.跟进策略:小壁虎辩论赛。

聚焦大多数孩子发表的饿死和晒死两个原因,我在班级组织幼儿开展一场关于“壁虎是饿死的还是晒死的”辩论赛。首先,我先组织孩子们观看了解什么是辩论赛,应该遵守哪些原则。在简单布置了教室之后,孩子们根据桌面上的“晒死的”“饿死的”两队自主选择坐到各自的阵营中。

正方:饿死的

仔仔:壁虎不是晒死的,因为墙挡住了太阳光,也不会是压死的,如果压死的会少,我观察没有少,那不是饿死的会是怎么死的呀?

金源:壁虎在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就去觅食,没有食物就饿死了。

金天:它是在地下的,地下没有食物,它肯定是饿死的。

泽远:有可能会渴死,因为塑胶地上没有水。

周刘浩:平衡板下面根本就没有东西吃,就是饿死的。

金源:它没有同伴,没有人给它找食物。

金天:它喜欢吃蚊子,可是蚊子在上面飞,它在平衡板下面,根本吃不到,所以是饿死的。

反方:晒死的

熙熙:我们看到的壁虎是干的,所以我猜想是晒死的,而且死掉的动物都是一动也不动的。

昕昕:因为有太阳,所以我觉得是晒死的。

嘉琪:壁虎在平衡板下面,太阳晒到平衡板,平衡板太热了,壁虎就热死了。

乐乐:我看到它是干的躺在那里,像我们的骨头一样,我觉得是晒死的。

豆豆:它的皮都涩了,它是晒死的。

嘉琪:壁虎是一种动物,如果只是一天,它应该可以坚持,但是太阳照到平衡板,平衡板再照到壁虎,那就很热很热了。

目木:这几天都很热呀,四楼太阳大,它肯定晒死了。

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队加油,最后正方和反方以7∶5决出胜负。

二、感悟

从户外发现壁虎随机聊天——课堂集中学习讨论比较——再次寻找发现深层次争论——课堂集中讨论开展辩论赛,这是由一次随机的偶然事件衍生出的班本课程故事。

如果说幼儿是海绵,教师是水,教师在幼儿这块海绵上洒点水,就会产生相互吸收、相互浸润的效果,我们在积极助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幼儿同样也推动着我们专业研究的能力和水平。这就是相互渗透的海绵精神。我们也将这种“渗透式”的研修模式进行年段范围内的推广,由小壁虎谈话系列活动又辐射生成了“邂逅小蜗牛”“小松鼠奇遇记”“天上的两个月亮”等系列班本课程活动。

以一个故事孕育另一个故事,我们不生产故事,我们是记录“哇时刻”的搬运工,以学习故事孕育教育故事,我们不复制教材,我们是园本课程的建构者。真观察、真支持、真研究,促进幼儿趣发现、趣交流、趣成长。

上述案例很好地阐释了“以学习故事孕育教育故事”的过程。班本项目课程“‘谈’虎射‘辩’”源起于晨间活动的偶遇小壁虎,从孩子们的随意闲聊中,教师及时捕捉到了这是一次很好的谈话活动的契机,在教师一步步“创造自然”的支持下,幼儿谈话的核心经验步步深入,由此,由一个学习事件引发的系列谈话教学活动,随着故事链的发展而逐步生成。

“以学习故事孕育教育故事”是我园课程园本化的一种实践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儿童立场,以学定教”的教育观、“儿童是有能力的积极学习者形象”的儿童观、“做儿童知心玩伴”的教师观为基础的幼儿园教育新模式。在这种教育新模式下,真正实现了一日活动皆课程。

猜你喜欢

蜥蜴变色龙壁虎
BB壁虎和他的BB朋友们
壁虎
壁虎的尾巴
神奇变色龙
蜥蜴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匹诺曹蜥蜴鼻子长
蜥蜴男孩
神奇的变色龙
小小变色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