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亚运会与“志愿名城”建设的新机遇

2019-06-21谭建光

杭州 2019年20期
关键词:名城志愿杭州

文 谭建光

杭州市承办2022年的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既是汇聚亚洲体育运动员进行技能竞赛和展示的良好机会,也是通过志愿者的真诚、友好、热情、周到服务而提升“志愿名城”影响力的良好机会。应抓住举办亚运会并做好志愿服务的机会,通过探索创新奠定“志愿名城”的新基础。

从志愿名城“三度”要求看杭州亚运新机遇

我们调查发现,“志愿名城”建设具有“高度、广度、深度”的“三度”要求,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志愿服务在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重要维度。

高度。杭州—中国—亚洲—世界。通过亚运志愿服务,杭州志愿者要“向中国展示杭州的美好,向亚洲传递中国的声音,向世界弘扬亚洲的文明”。一些人认为亚运会志愿服务只是向亚洲传递文明与友善;其实不然,伴随全球开放和网络发达,亚运会志愿服务也引起世界各国的媒体关注和民众关注,甚至比体育比赛本身引起的关注更加热烈。《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亚运会志愿服务就是将中国及亚洲的友善和美好,通过志愿服务传递到世界、影响到国际。广州亚运会期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组成“亚运会志愿服务观察团”,到广州考察和分析志愿服务,不仅仅对于赛会服务印象深刻,而且对于广州最具有民间社会活力的“启智志愿服务总队”等组织特别关注,认为是看到中国社会化志愿服务发展的机遇。同时,联合国观察团成员,原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培训处处长孙葆丽将广州亚运会的“志愿彩”“志愿礼”“志愿歌”以及“西关小屋(志愿驿站)”等文化现象收集和整理之后,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面向世界推介和传播。杭州亚运会志愿服务也要“立足亚洲、面向世界”,作为展示“志愿名城”魅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契机。

广度。全民参与—全域服务—全程传播。杭州“志愿名城”在亚运会服务中的发展创新,最直接引起国际关注和热议的就是“全民参与”,即不仅仅是党政部门、群团组织的推进志愿服务,而且有市民化、日常化的志愿服务。并且,从赛场志愿服务到街巷志愿服务,让志愿者的服务深入社区农村、延伸各个领域。广州亚运会期间,“亚运志愿使者”即广州市民通过自费参与境外旅游期间进行亚运会宣传的活动,以及亚运会期间百万市民为志愿者“献爱心、送热饮”的活动,引起媒体的广泛传播,国内外都关注和赞赏。这样,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全域服务,就成为“志愿名城”的宝贵资源。

深度。志愿服务—志愿文化—志愿理论。“志愿名城”通过国际赛会服务的延伸和升华,不仅仅是体现在组织好具体的志愿服务活动,而且要做好文化营造和理论创新。这方面杭州可以借鉴北京和广州的经验。北京奥运会在2005年启动志愿服务的时候,就举办“人文奥运志愿服务国际论坛”,2007年第举办“北京奥运会国际志愿周”活动,编撰并出版《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文化遗产丛书》,在国际国内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广州亚组委志愿者部与广东省团校联合建立“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合作,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奥运亚运 和谐亚洲——北京奥运会促进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国际论坛”,邀请联合国志愿服务观摩团考察分析亚运会志愿服务,编撰和出版“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文化遗产丛书”等,不仅仅在亚洲和中国城市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关注。杭州亚运会举办前后,结合“志愿名城”建设,要提出志愿服务与杭州高质量发展相关的课题,提出志愿服务与杭州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的课题,提出志愿服务与杭州塑造国际友好形象的课题,吸引传媒和网络进行文化传播,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为“志愿名城”建设输送理论智慧。

杭州亚运打造“志愿名城”的新思路

杭州举办亚运会,通过亚运志愿服务促进“志愿名城”建设的时候,就要创新思路与方法。第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建设“志愿之城”。既要借鉴世界各国包括欧美国家、亚太地区举办奥运会、亚运会的经验;也要借鉴中国各城市举办奥运会、亚运会、青奥会等经验;还要借鉴和传承举办各种国际交流盛会的经验,包括杭州举办2016年“G20”国际首脑峰会的经验;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志愿服务的特色汇集起来,进行吸收和借鉴。例如,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口号是“志愿者的微笑是奥运会最美的名片”,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口号是“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广州亚运会志愿者的口号是“一起来,更精彩”,深圳大运会志愿者的口号是“我在这里”。这些激励志愿者参与和服务的口号各有特色、各有精彩,杭州可以在此基础上融合创新,用新颖活泼、激励人心的口号,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亚运志愿服务、参与“志愿名城”建设。第二,站在新时代的前列建设“志愿之城”。当年深圳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的时候,就是要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再创佳绩、再领风骚,志愿服务成为其中的重要领域。杭州要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社会治理、文化复兴、民生改善的示范城市,成为闻名国际、享誉中国的优美城市,就要站在新时代的前沿,思考和设计“志愿名城”的建设规划,提出具有激励作用的建设目标与措施。第三,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建设“志愿之城”。新时代建设“志愿名城”一定是充分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在杭州亚运志愿服务中也要发掘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国际赛会的服务设计之中,凸显“融合创新”的吸引力。广州亚运会期间建设“志愿驿站”,在学习北京奥运会“蓝立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近代广州“通商文化”“西关大屋”等特色,设计出色彩多样、富有魅力的“西关小屋(志愿驿站)”,成为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国宾客的“广州名片”。杭州市在千年历史中拥有自然美景、人文积累,应该充分体现在亚运服务和“志愿名城”建设之中,成为面向国际国内的“最美名片”。第四,站在民俗的瑰宝中建设“志愿之城”。作为中国的江南古城、江南名城,杭州市有非常多的民俗故事、民俗文化,这些“小、散、乱”的元素,经过整理和修饰,恰恰可能成为亚运志愿服务文化的珍贵内容。杭州“志愿名城”建设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宏伟阔论,而更应该是来自民间社会“口口相传”“口碑相传”的扎实内涵。第五,站在城市的愿景里建设“志愿之城”。杭州市是最早在2003年就由党代会提出建设“品质城市”的地方,也是多年来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进行奋斗努力的城市。“志愿名城”建设就要结合城市的发展愿景、建设远景,将互联网城市、智慧城市与生活品质城市、历史文化城市、园林美景城市、人口融合城市等有机结合,把志愿服务作为市民和外来人口友好相处、共建家园的有效途径。

杭州亚运打造“志愿名城”的新对策

杭州亚运志愿服务和“志愿名城”建设,在取得新认识、形成新思路的基础上,建议采取“六个一”的新对策,促进志愿服务的提质增效、整体提升。

构建一个党政部门与社会力量联动的“志愿机制”。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一段时期内,党政部门、群团组织推动的色彩比较明显。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格局,强调共建共治共享,突出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国际赛会志愿服务也特别强调公众参与和公益志愿组织的发展繁荣。杭州“志愿名城”建设要探索构建“党政统筹、群团协调、社团活跃、公众参与、社会保障”的志愿服务发展格局,为全国创造新经验,为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发展活力。

培育一批富有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志愿匠人”。不论是做好亚运志愿服务,还是有效建设“志愿名城”,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志愿者领袖和骨干。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大国工匠”,需要“工匠精神”;志愿服务发展也需要一大批发挥知识、技术、技能、经验优势,开展精心、精准、精细、精致服务的“志愿匠人”。杭州“志愿名城”建设可以通过培养“志愿工匠”,做精做好志愿服务,汇聚城市社会文明发展的强大力量。

策划一批具有国际色彩和地方特色的“志愿项目”。通过杭州亚运志愿服务的影响力,推出一系列富有时代特色、时尚魅力的创新项目,将志愿服务与城市更新相结合,将志愿服务与民生发展相结合,将志愿服务与文化复兴相结合,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作用、产生影响,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建设作出贡献。

↑“微笑亭”志愿服务

营造一种市民关心和推广亚运服务的“志愿文化”。策划和设计“源自民间、滋润民间”的志愿文化元素,将国际时尚、中国特色、江南风格与杭州习俗有机结合,营造面向世界传播“品质杭州”“美丽杭州”“友好杭州”“愉悦杭州”的城市生活魅力。

开发一套传播杭州亚运特色和魅力的“志愿礼品”。城市文化和志愿服务的传播,需要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记得住”的系列文化礼品。北京奥运志愿服务的“微笑圈”,广州亚运志愿服务的“志愿彩”就是非常成功的案例。杭州亚运会要将“志愿名城”建设的理念融入特色、民俗文化礼品之中,传播给每一个来过杭州、听说杭州、亲近杭州、热爱杭州的国际国内人士。

推出一系列提升亚运服务创新观点的“志愿理论”。“志愿名城”需要坚实的理论作为支撑。为此,要邀请国际国内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士,围绕杭州亚运会志愿服务以及“志愿名城”建设建言献策,开展调查和研究,提出富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理论观点,充实“志愿名城”的理论宝库。

猜你喜欢

名城志愿杭州
以志愿,致青春
京江与名城镇江共荣光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首届侨商经贸合作暨创新名城推介会在宁举行
北威州名城名展
“被志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杭州院子
杭州旧影
会展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