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Op.26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分析

2019-06-20杨琨

北方音乐 2019年9期
关键词: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贝多芬

杨琨

【摘要】在研究探索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中,本文将对贝多芬《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Op.26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方面进行简要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贝多芬的音乐思想和艺术创作特征,更为贴切地把握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特点并且将这首奏鸣曲演绎的更加符合贝多芬的音乐思维。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其每一首作品都有他独特的风格特征。如何更好的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可以从他的生平和经历,社会的动荡,思想的变化起伏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索,只有不断体会作曲家的内心世界,仔细品味作品中所体现的细腻的情感变化,才能了解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的技巧。

一、从力度的运用方面分析

这首《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Op.26》是贝多芬早中期的作品,是他独特的变奏写法写成,力度幅度较大,变化丰富,矛盾冲突强烈。原因其一是贝多芬与其他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海顿、莫扎特的生活环境与经历有所不同。贝多芬不受制于宫廷音乐的约束,他的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内心想法和变化;其二贝多芬的性格生性倔强,不受束缚,追求自己的信念、自由和真理成为他创作的导向;其三是客观方面因素,乐器的发展与改进,各种乐器上的配器尝试和钢琴音域上的扩张使贝多芬能够向世人展示他激烈的内心情感挣扎,这时期钢琴的音域已扩展到六个八度,具备了现代钢琴的性能,足以奏出pp到ff之间的力度,这也是贝多芬充分利用力度的对比表现内心情感的重要因素。

(一)主题部分的力度变化

贝多芬在这首乐谱中细致的安排了许多表情记号,其意图都是不容忽视的。主题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情感对比:从弱起拍的P到第三小节的cresc.渐强,再到第四小节的Sf突强经过渐弱到P弱,短短的一个乐句中力度变化多达四次,可见他用强烈的力度对比表现他内心的矛盾反差,使音乐富有戏剧性。在弹奏这个部分的时候,要注意弱音慢下键而不能虚,突强记号的位置为I级主和弦,需要用到手臂力量向前向下以爆发力的方式推动,下键的同时声音不能爆,从而破坏整个旋律的线条,继而迅速做渐弱,回到最初的弱音,需要良好的手指控制能力。

(二)变奏部分的力度变化

变奏Ⅲ(111-117小节)是“葬礼进行曲”的先现,调号由原本的降A大调变成七个降号的降a小调,与第三乐章的“葬礼进行曲”形成呼应。前半部分音色低沉阴郁,带有浓郁的悲伤气氛,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低音使用sf突强来直击内心的弦,使乐曲更为沉重。整个变奏的左右手力度极具变化特征,仿佛听见作者内心的嘶吼与悲伤,是整个第一乐章最具有情感色彩的一个变奏。在弹奏这个主题部分的时候,要注意左手的突强音与后两音符跨越式跳跃弹奏,手臂自然放松落下触键,随后自然弹起跨越到上方音符弹奏,要保持旋律富有弹性。

二、从速度和节奏方面分析

演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速度是决定奏鸣曲风格的重要要素之一,要注意运用适当速度演奏。虽然贝多芬是古典主义过渡到浪漫主义的开创性人物,但学者们将他归属于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特别是前期和中期的作品,在时代背景下是属于古典乐派的。古典乐派作品在演奏时追求清晰、单纯、严谨的逻辑性和均匀的速度韵律,所以在弹奏贝多芬奏鸣曲时须遵守速度的统一的原则,不能做太多的随意性的处理,否则将会破坏作者的意图与风格。

雖在贝多芬奏鸣曲主体上速度要保持一致,但在小的细节上可以稍微自由的处理一些节奏和速度,使乐曲听起来更具有贝多芬自己的感情色彩。主题在开始的时候就标(“Andante con Variazioni”变奏式的行板)。主题和变奏I都是通过平稳的速度来完成,具有浓郁的古典主义色彩。

在变奏II的部分变成三十二分音符均匀的排列,左手运用三度五度八度等音程奏出主旋律,右手快速进行和弦的转换,节奏稳定均衡且富有弹性,就如同心跳脉搏的节奏。有一些细节上的处理有它的自由之处,但是一定要合理,必须符合古典主义的风格特征,情感表达内敛而不失张力。在弹奏这个部分的时候要注意左手跳音轻巧而富有弹性,不可拖泥带水弹奏,右手和弦整齐平稳,下键时需稍稍突出高音声部的手指力度。

又如变奏Ⅳ,节奏明显区别于变奏Ⅲ。变奏Ⅲ情感较为阴郁,而变奏Ⅳ快速的跑动和大幅度音区的跳跃,情绪转变为明朗、轻快。这一变奏不仅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的明朗严谨,又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自由”。

三、从音色和踏板的运用方面分析

(一)音后踏板,也称为切分踏板

这种踏板的运用方式是最广泛的一种,常用于连接旋律与和声,使层次清晰、旋律流畅,而不使和声浑浊。在弹奏贝多芬的慢板乐章时候可以运用此种踏板法,使旋律具有歌唱性。从主题的第21小节开始,和声不断交替,有时甚至一个小节会出现三个不同的和声效果,旋律进行缓慢,此处就需运用音后踏板进行和声与和声之间的连接,使和声效果连贯而不略显浑浊。

(二)二分之一踏板,也可称为半踏板

踏板只踩到一半的位置,这样踏板一般在快速的、活泼的旋律中,使和声有延伸效果同时不失干净清晰,音色较为明朗,动作幅度小。如变奏IV,整个变奏都是活泼灵巧的风格,速度相对来说较快,左手的跳音和休止体现出音的短暂,右手的小连线却又要把声音延展开来,这种静与动、柔与刚的融合就必须采用二分之一踏板来演奏。

四、从曲式结构分析

贝多芬的《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Op.26 第一乐章》是一首变奏式曲式的奏鸣曲,3/8拍。第一乐章主题部分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从最开始的八小节旋律部分被加以反复和变化,从而与中间的八小节形成对比和过渡,而后再次的变化重复主题部分以将这句旋律乐思推向高潮。变奏I极具优美和富于幻想性的氛围,将主题加以变奏来展现;变奏II则将主题移至低音部,用右手进行伴奏,运用三十二分音符快速的跑动和跳跃形成主题,灵巧而富有跳跃性;变奏III由之前的降A大调转变为降a小调,使整个音乐的气氛变得阴郁和压抑。右手以切分音的形式将左右手旋律轮流交替出现,并设置多处强音加以增强悲怆的气氛,乐思严谨,与第三乐章的“葬礼进行曲”形成呼应;变奏IV具有谐谑曲的风格,在此部分也频繁地使用连续切分音,将小节与小节之间链接紧密,弱化3/8的节奏特征,频繁地转化音区,使乐曲具有生命力,与变奏III形成鲜明对比,同样以第四乐章的部分形成呼应;最后的变奏V,与变奏IV有所不同,这里将3/8拍的节奏型展现得淋漓尽致,主题隐藏在细腻的音型里。结尾部分仍然以主题的变奏结束。

五、结语

贝多芬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作曲家,同时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曲家。贝多芬所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钢琴艺术史上的巅峰,被音乐学者们奉为“圣经”,被后世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Op.26》作为贝多芬中期时作品的先作,在各方面创作形式上加以创新,使乐曲更加富有独特性,这也决定了贝多芬在古典主义时期的成就与地位。贝多芬将古典乐派推向了新的高峰,他作为连接古典和浪漫两个流派的先驱,极具影响力地展现了他的创作魅力,对命运独特的革命和抗争精神推动了法国革命文艺界的发展,也可以说法国革命的时代造就了贝多芬。

参考文献

[1]魏纳·莱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郑兴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9.

猜你喜欢

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贝多芬
贝多芬只有一个
“没良心”的贝多芬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比较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莫扎特与的钢琴奏鸣曲与演奏技巧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op.31 Nr.3》创作与演奏分析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