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共治的“北京创造”

2019-06-20孙新军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街巷共治管家

孙新军

在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过程中,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又诞生了一项新的“北京创造”:街巷长和小巷管家制度。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要向街巷胡同延伸,落实好街巷长制”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经过近两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两项制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召力,发现、上报、解决了近30万件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问题,发动和带动广大群众踊跃参与街巷环境整治提升实践,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基层共治共享局面,实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在基层的全覆盖。

一、街巷长、小巷管家是“吹哨报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层治理难题众多,背街小巷环境脏乱可谓“第一难”,群众形象地喻为“十乱”,政府无奈地称作“十难”。如何破解?“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改革春风,送来了基层治理环境脏乱的创新动力,探寻到了街巷环境共治的新方式,街巷长、小巷管家这一基层共治机制应运而生。

街巷长一般由街道处科级干部担任,负责牵头组织社区层面的基层治理;小巷管家招募退休老党员、社区热心居民参与。他们上对街道,下联居民,扎在一线、干在基层,集统筹协调、解决问题于一身,全市1.49万名街巷长、2.2万名小巷管家,就像一座座“指挥亭”和一个个“信息哨”,遍布5000余条大街、1.4万余条小巷,构筑起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共治网络”,凝聚起了基层共治力量。

基层共治的“协作哨”。街巷长身在街道,小巷管家住在街巷,最容易发现问题,最熟悉群众诉求,也最有权威“吹哨”。当出现开墙打洞等问题时,他们把“条条”上的相关部门、“块块”里的涉及单位“吹”来,形成“条块”结合、协作配合的共治环境。这样一来,“千条线”汇入“一根针”,难题就不难了。

基层共治的“协商哨”。很多问题都发生在居民之间,很难分出谁对谁错,解决的关键还在居民自身。街道在环境整治中腾出有限空间,设立“公共会客厅”,街巷长、小巷管家把大家联系在一起,共同协商、共谋计策,形成了协商互让、主动配合的自治氛围,使乱堆杂物、乱倒脏水等痼疾顽症迎刃而解。

基层共治的“协力哨”。“吹哨报到”要求街巷长、小巷管家重心下沉,工作在群众之中,一言一行最有感召力。周末卫生大扫除走在最前面,平时巡查发现问题自己动手整改,久而久之,带动群众由“站着看”变成“跟着干”,形成了协力同心的共治格局,街巷环境脏乱面貌显著改善。

基层共治的“协同哨”。如何把辖区内的机关部门、社会单位、居民群众等基层治理力量“吹”到一起,形成协同一心、步调一致的共治声势,街巷长、小巷管家具有不可替代的桥梁和凝聚作用。停车难一直是基层的老大难问题,利用“吹哨报到”机制,街巷长把街巷内单位和居民召集在一起,开展“一对一”协同对接,实现了单位停车位与居民共享,街巷出行环境大大好转。

基层共治的“协调哨”。“吹哨报到”赋予了街巷长协调处置权,成了衔接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的桥梁。解决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居民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街巷长、小巷管家的“中间人”作用日益凸显,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协调起来,形成了基层共治的强大合力,推动了城市管理在基层生根结果。

二、街巷长、小巷管家是基层治理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街巷长、小巷管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践行党的优良传统,勇当“吹哨报到”的排头兵、主力军,彰显服务群众理念,推动基层共治取得实效。

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吹哨报到”改革的核心,就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街巷长、小巷管家身处基层治理“微循环”的枢纽地位,心中装着人民,脑中想着人民,手中为了人民,群众一有诉求,他们立即响应,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时间长了,就成了群众遇到困难求助、有了委屈倾诉、产生矛盾求解的“首选对象”,处处体现出了党建引领为民服务的群众观念。

彰显了群众自管自治原则。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既要靠组织推动,更要引导群众自觉参与、自我管理。通过发挥街巷长、小巷管家的“酵母”作用,影响带动社会单位和社区群众“跟著干”“一起管”,成立街巷理事会等自治平台共商共议、实施监督,督促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社区生活环境自我打扫,邻里发生矛盾自我调解,偶尔出现私搭乱建大家共管共治,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以自治促共治。

彰显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推进基层治理,既要问需于民,更要问计于民,充分激发群众的创造动力。在推进“吹哨报到”改革实践中,东城、西城街道首创街巷长、小巷管家制度,创造了社会共治的新模式。随着街巷长、小巷管家的推广,京华大地涌现出了东城守望岗、西城大妈、朝阳群众、海淀网友、丰台劝导队、石景山老街坊等一批具有地域特点的社会共治“群众首创”,组成了一支街巷环境和秩序管控的共治主力军,破解了基层治理的“瓶颈”。

彰显了坚持群众满意标准。城乡环境基层治理成效好不好,居民群众满意是颗“定盘星”。街巷长、小巷管家倾注一片真情,处处替群众着想,张挂“街巷管理公示牌”,公布街巷长联系方式,制作小巷管家联系卡,方便社区居民“吹哨”联系。久而久之,群众的诉求回应快速了,解决问题的效率提高了,服务的满意度自然就提升了,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支持参与进来了,基层治理也就更加效率倍增。

彰显了党的思想工作优势。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街巷长、小巷管家在党建引领下,一手发现和解决群众困难,一手做好宣传引导,宣讲政策、解疑释惑,谈心交心、凝心聚力,引导群众创造共治共建共享氛围。润物细无声,思想需引领,多年的违建“钉子户”自拆了,店外经营的商户撤回了,开墙打洞的房主恢复了,街巷环境变美了,街坊亲情更浓了,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街巷长、小巷管家是推进街区更新城市复兴的重要力量

实践证明,深入实施“吹哨报到”改革,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新提升,街巷长、小巷管家既是实践者,又是推动者,地位重要、作用重大,必须发挥好“五员”作用。

发挥“宣传员”作用,促进政策方针落地生根。就是要发挥街巷长、小巷管家离群众最近、群众最可信赖的优势,为群众架起与政府面对面沟通、一对一交流的信息通道,围绕居民关心关注的身边事,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科学解读新法规、新政策、新标准,有利于促进政策方针的宣传落地,有利于促进政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有利于促进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

发挥“引导员”作用,促进居民行为方式转变。就是要发挥街巷长、小巷管家的行为引导、榜样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党建引领力,带动基层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转变,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走,面对开墙打洞、乱堆乱放、垃圾混投混放等基层治理难题,主动站出来抵制纠正,引导群众行为方式转变、文明程度提升,促进基层治理上水平上台阶。

发挥“联络员”作用,促进政社同心同向发力。街巷长、小巷管家与社区居民的协同互动,有效促进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提高了基层政府与社会群众的沟通交流、互动合作。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需要街巷长、小巷管家当好联络员,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提供空间、搭建舞台,为政府多听民意、多集民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反映呼声,实现政社互动配合、同心治理城市。

发挥“调解员”作用,促进多元主体联合共治。街巷长、小巷管家在协调解决街区停车管理、环境治理等问题时,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协调。要增强调解意识,讲究调解艺术,改进调解方法,兼顾多元主体利益诉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到找准平衡多元主体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同时依靠党建引领的力量,一起促进街区和谐共治、多元主体共建共享。

发挥“监督员”作用,促进问题处置效能提升。街巷长、小巷管家作为“吹哨报到”机制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要认真履行好监督职责,坚持问题导向,对基层治理过程中的问题要早预测、早研判、早疏导、早发现、早整改,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要抓住难点热点问题,一对一督办,一对一落实,一抓到底,把问题解决到位,真正解除困扰群众的烦心事、挠头事,让城市生活更宜居、更和谐、更美好。

(摄影:尹华响)

(责任编辑:张进雅)

猜你喜欢

街巷共治管家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三创三树”工作法形成共治合力
“多元共治”乐融融
协同治理理论下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共治措施分析
西津渡历史街区保护研究
做自己的小管家
陕南乡村聚落街巷曲折特征分析研究
闲不住的小管家
汪毅毅作品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形态及风貌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