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思考分析

2019-06-20涂康

青年时代 2019年14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高职院校发展

涂康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伴随着学校发展的同时,学校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高职院校只有改进高校科研工作,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让高职院校具有特色,然而学校品牌的建设,不仅要求学校挖掘自身拥有的特性,而且需要科学技术作为基础。本文阐述了科研工作在提升高职院校社会竞争力方面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这些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就如何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发展

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況开展相关科研管理工作,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是按管理学原理,以制定的明确目标进行的科研活动,以实现这个目标为前提,通过对科研工作进行组织安排使科研目标最优化的一种活动。高职院校加强相关的科研工作,有利于推动学校科研发展和促进学校办学实力的提升。高校各级管理部门都应当引起重视,全面推动科研工作的高效性发展。

一、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

新问题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逐渐凸显,例如:高职院校如何平衡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之间的关系,如何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进行定位,“双师型”教师采用什么培养方式等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依靠科学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方向,可是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性的科研工作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没有体系作为行动的准则,就导致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所以,高职院校想要发展能力就必须将科研工作落实到位。

(二)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

高职院校举办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为社会输送技术应用型人才,用以服务到建设、生产和管理之中,这就要求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结合产学研,发达国家就是利用产学研的教学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的进步,同时产学研的方式也能推进高职院校办出自己本校的高职特色。而其中科研工作在产学结合模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将产学研结合作为切入点,进行学习内容的优化,一旦缺少科研工作的参与,那么产学研模式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需要靠科研能力的不断进步,教师通过科研工作不仅能丰富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提升教学能力,并且,教师在进行科研工作时,能为学生起到带头作用,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动力。高职院校需要将教师的科研能力作为年度考核来执行,从而促使每个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普通高校教师的工作更侧重于理论方式上的探究,而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则更加偏重于理论实际应用的研究,高职院校一切的科研工作目的都是尽可能地发挥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充分地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二、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条件较差

优秀的人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具有最大的竞争力,然而目前我国的多数高职院校教师都缺乏科学研究能力,造成其科研成果缺乏创新意识。导致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科研水平偏低的问题。并且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看重教学成绩,而忽视了科研工作的开展,他们认为高职院校层次较低,而科研工作是高高在上的一项跟自己没联系的活动,从而导致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无法有效进行。并且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更加阻碍了他们对于自身科研能力进行提升。更多情况下是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评职称,在达到自己的目的后,也就停止了对应的科研活动,综合造成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走向边缘化。

(二)科研定位不准确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采用传统课堂式教学,而不会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科研工作,这样导致学生走出校园后对社会的认知会产生严重的偏差,因为教师缺少与企业的接触和了解的机会,从而导致教师对工业的发展和实际需求缺乏研究,进而造成专业理论知识落后于工业实际发展的局面出现。科研服务社会更侧重于表面,导致师生都缺乏研究科学应用的氛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这样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就很难保证学校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

(三)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

只有在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下,科研工作才能有序的进行。高职院校需要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从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为科研服务。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设置相关的科研管理部门,他们对于教师考核只看重教学的工作量和教学的质量,对教师科技创新方面的要求相对较少。因为科研工作耗精力又耗时间,造成很多教师完成自身教学工作后,对科研工作不管不顾的局面出现。虽然,高职院校鼓励教师去企业中实践,但是,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规定教师应达到的实践标准是什么,缺乏统一的评价机制,从而导致教师从事产学研的积极性较低,无法达成开展科研工作的目的。

三、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思考

(一)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

高职院校应端正教师对于科研的态度,全面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强调教师的双重素质,让每一位教师不仅具有优秀的学科知识,同时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解决生产服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具备开发研究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高校通过对教师科研工作能力的强化,增强其终身学习意识,完成以研促教模式的良性循环,进而全面提高培养人才的综合质量。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需要重视起来,一方面让教师素质更高,另一方面让学生的能力更好。高职院校同时需要引导教师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共同加入到科研条件的建设之中,高校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做讲座的形式,搭建更高层次的科研平台。让学校教师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工作中,在严格要求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师素质技能的发展。

(二)明确科研的定位

进行科研工作的前提是明确科研项目的定位,高职院校的目标是为社会输出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师应根据当地的实际经济情况,结合企业技术研究的需求,以应用研究为重点,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将科研工作项目进行排列组合,发展联合研究项目的企业,全面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教师需要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自身的研究成果应用到课堂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踏入社会后,在未来的技术层面不断创新,从而提高高职院校输出人才的整体质量。

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实地科研,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地加强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认证制度的研究力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据每位教师不同的特点,鼓励教师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参与企业技术服务的优化工作中,使教师不断地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最后,高职院校需要重点鼓励开展具有应用背景的研究,这样的科研工作才会推动社会不断前进。

(三)培育专业带头人

高职院校需要利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对原有的管理体系进行改革,扩大二级部门职权范围,凝练各个部门的专业优势,以引进人才为基础,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重点培养科研带头人。在人才引进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引进不同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科研带头人,这些科研带头人需要采用传、帮、带的方式,不断地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从而构建以科研专业带头人为主的科研队伍。并且,高职院校还需要以项目研究为基础,结合本校的特色优势,建立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学校专业团体为媒介,以工程研发中心为载体,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科研创新队伍。同时联合相关企业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为科研教师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通过对科研项目的创新全面提升科研团队的研究水平。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想要形成独特的学校特色,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发展需求。就必须在改革自己的陈旧观念,通过不同的方式对高校教师的科研意识进行深层次的强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这不仅要求高校需要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同时要求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促使高校教师端正自己对于知识和人才的态度。形成人人重视科研的优良环境,让所有的教师能在科研工作中不断创新,保证自身科技能力提高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然而科研水平的掌握和提高注定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共同参与,共同打造属于高职院校的创新科研工作,只有教学与科研并重,高职院校的发展才能实现高效化。

参考文献:

[1]李滨孙.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查广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9).

[3]辛玉玲.浅谈民办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艺术[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4]顧正祥.浅谈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J].现代企业教育,2008,(16).

[5]张姑.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创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4,25(1):4-8.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高职院校发展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我校召开科研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