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2019-06-20尹芊蔚

教育界·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解题技巧学习方法高中物理

尹芊蔚

【摘要】高中物理力学的涉及范围较广,内容较为复杂,对于高中生的学习能力与分析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一名高中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需要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文章首先对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学习方法进行了论述;其次分析了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解题技巧,以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部分;学习方法;解题技巧

一、引言

高中阶段的物理力学内容占据着高中阶段物理学习体系的重要位置。对于高中生而言,如果在进行高中物理力学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掌握有效的解题技巧,就会在物理力学的学习中遇到困难,而且会对学习其他物理知识造成影响。因此,如何掌握高中物理力学科学学习方法和高效解题技巧,成为高中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二、学习方法

(一)运用思维导图厘清内容与框架

高中物理力学内容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运动物体的客观规律。在学习进程中需要运用相关概念以及规律,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所以,在学习环节,需要对物理力学概念进行深刻理解,同时对不同物理力学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分析和探究。在分析与探究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加深对高中物理力学内容与核心概念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高中物理力学结构框架和知识网络体系[1]。本人在日常的学习中,会在老师进行知识讲解的同时,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等进行分析。在解题的过程中,对力学有关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为解题技巧的有效应用奠定基础。

(二)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分析各种力学概念

高中阶段的物理测试,主要是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理解的通透性等方面进行考查。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力学问题解决中,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十分常见,因此,从实际生活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可以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此种问题解决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地加强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避免在物理问题的解决中出现片面的思维模式,造成解题失误。特别是在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测验中,会对学生对于高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结论的归纳总结能力进行考查。对于高一和高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最初接触高中物理知识的时候,更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分析能力。如果在平时学习时就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就会在期末复习以及其他重大考试阶段的复习工作中能够真正掌握的知识和内容较少,不利于在考试中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在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阶段,可以通过反复分析例题,以及结合参考资料的方式进行学习。应用理解记忆、联想记忆、特征记忆、回顾记忆和推理记忆等巩固训练方法,将知识进行充分的融合,找到核心理念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更好地进行学习和运用。

三、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解题技巧

(一)整体法与隔离法

在高中物理力学中,基本的力学知识包括重力和摩擦力等内容,进行受力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应用到的方法包括隔离法、矢量运算法和图解法等方法。同学们通过掌握多种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境,选择最适合的问题解决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进行知识的学习、分析和运用中,不断地拓展问题解决方法使用的场景。在考试中运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可以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在实际的操作环节,同学们首先需要认真地审题,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之后确定问题解决的思路。在完成了解題之后,需要进行检查和验证,在这一环节使知识得到进一步提升。高中物理中,整体法与隔离法受力分析对于力学问题的解决具有较好的效果[2]。

例1:已知、、三个物体受到拉力的作用,均沿平面向右匀加速运动,假设三个物体质量均为,地面摩擦系数为,重力加速度为,求和之间的拉力大小。

分析:从图1当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在对物体A、B、C沿着水平面向右运动时进行受力分析的过程中,受到牵引力的作用,整体保持匀加速运动。此时进行力的分析时,可以将三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即采用整体法进行受力分析。此时摩擦力。在对每一个物体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时,可以应用隔离法进行分析。三个物体受到共同拉力的作用,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还会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当物体所在的地面为光滑地面时,物体运动状态不受摩擦力影响;当地面为粗糙地面时,物体运动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当物体匀加速运动时,可以将和视为一个整体,加速度摩擦力。计算和之间的拉力,设为,,可以得出最终的拉力。

(二)观察法

观察法可以提高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解决效率,同时也可以提升问题解决的精准度。在力学题目中,题干会包含许多信息,通过对题干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可以获取问题解决所需要的信息和条件[3]。

例2:已知有和两个物体,受力的作用,二者运动速度为零。物体接触面粗糙,分析和之间的摩擦力大小。

分析:在上述受力分析图中,运用观察法可以看出作用力下,物体运动方向向右,因为二者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所以物体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因此,对于A而言,摩擦力方向向左,且大小与一致。对于B而言,摩擦力方向向右。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与方向相反,大小与保持一致。

(三)逆向思维分析方法

逻辑思维能力是高中物理力学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在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需要明白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大部分的情况下,同学们会倾向于正向思维模式的解题,根据物理现象发生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但是在实际的问题解决中,此种方式可能会与部分题目不适合。因此,需要同学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例3:两个物体和相互接触,、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当、沿着斜坡以相同的加速度下滑时,证明和之前不存在弹力作用。

分析:在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时,如果采用正向思维的解题方式,难以明确、之间的弹力是否存在以及力的大小。如果采用逆向思维方法,可以确定二者之间存在弹力,设弹力为,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在对和进行比较时发现,前者明显大于后者,结果与题目条件相互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得证和之间不存在弹力。

(四)数学思想分析方法

结合数学思想分析学习与探究的方法,提高问题解决的综合实力。在进行高中物理问题解决时,可以与数学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联系,将三角函数、图形结合等知识内容和问题解决方法纳入到物理问题解决中,加强物理和数学之间的联系。

例4:在竖直轨道与斜轨道相互连接时,在斜轨道末端有一半径为的半圆轨道,将一枚光滑的小球,从高度为的轨道上释放,当小球脱离轨道时,处于何种运动状态?

根据图片信息和问题描述,在进行问题的解决时,需要应用到物理当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假设小球在圆周的顶点位置,恰好脱离轨道,得出:

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数学当中线性函数的图像特征,预测和判断小球在脱离了轨道之后实际的运行状态。将线性函数知识与物理力学知识相互结合可以判断出,此种状态下,小球在环形轨道上半部某处脱离轨道,之后做斜上抛运动。若,则小球会在顶点位置脱离轨道。

四、总结

在高中物理力学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为具体的问题解决提供有益的指导。在掌握了基本的力学内容与框架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强化知识的积累,提高多样化分析与解题方法的掌握能力,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解题中,也可以对受力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精准地运用物理定律,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顺利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悦心.高中物理力学学习方法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8(04):180.

[2]郭凯杰.浅谈如何从生活现象中学习高中物理力学概念[J].课程教育研究,2018(01):174.

[3]刘子琦.高中物理两个力学守恒定律学习中的几个问题[J].农家参谋,2017(13):122.

猜你喜欢

解题技巧学习方法高中物理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浅谈高中数学线性代数解题技巧与例解
高中物理实验
分部积分公式的解题技巧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