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019-06-20蒙灿红

教育界·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挖掘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蒙灿红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和谐氛围,优化心理环境;挖掘教材内涵,创设心理体验;捕捉教育契机,渗透心理教育;开展多彩的实践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挖掘;渗透;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信息量非常大,要求人们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来面对。所以对于新时代的教师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所选的内容有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有各种优秀品质的人物,有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景物……这让语文课堂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我们应该抓住教育的契机,恰到好处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一、创设和谐氛围,优化心理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由此我们知道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和学生有良好的交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

(一)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我们要有爱心,把学生当作一棵棵正待成长的幼苗,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循循诱导,在课堂上创建一种宽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能针对学生的观点加以表扬和引导,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学习气氛中快乐学习。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多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积极地去探索未知的知识。比如一次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播放动画情景导入后,笔者带着神秘的表情,用着风趣的语言说:“同学们,请你们快速打开课本,看谁能又快又准地找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生字宝宝。再比一比哪位同学能又快又准地叫出它们的名字,这些生字宝宝就成了你们的朋友。如果你叫不出它的名字,别着急,可以找你的好朋友帮帮你,相信你一定能成为这些生字宝宝的朋友。”这样的环节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现、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与学生之间成功地进行了情感与思维的对话。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环境等差异,会导致对问题的看法不同。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研讨的民主氛围,呵护孩子思考的灵性,激发他们探索的精神。当学生回答精彩之时,给学生热烈的掌声,或者竖大拇指赞扬;当学生回答不完美或错误时,给他一个鼓励的微笑,告诉学生“你很自信”“勇于思考”等等,并耐心地引导他找到正确的答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到探索知识的快乐,从而喜欢这位教师的课堂,增强了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以同样的热情回报教师,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发扬课堂教学民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平等地和学生交流,通过民主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运用合适的、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你的想法很好,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亮一点更好了”,“你能第一个举手回答,很棒,有一些地方说得不是很具体,请听听别的同学的想法”,“你的想法很独特,可是老师想给你一点意见”,“我想,补充上这一点会更好”,“如果你能把这个想法加上去会更加完美”等等。

二、挖掘教材内涵,创设心理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经过精心挑选,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一篇篇课文生动形象,能够让学生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受到心灵的震撼,得到情感的教育。所以说,语文教材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册、每一单元的编排有一定的主题,我们不难找到许多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能激发学生学会常怀感恩之心的内容

如《萧山杨梅》中关心、爱护学生的金老师;《难忘的八个字》中善待、关心残疾人的伦纳德夫人;《秋天的怀念》中不顾自己病重却把无私的爱给残疾儿子的伟大母亲;《心中那盏灯》中忍着寒冷为儿子做灯笼,深爱儿子的父亲;《钓鱼》中教育儿子坚定地抵制各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的父亲;《莲叶青青》中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祖母……这些人物身上有着各种优秀的品质。在学习课文的同时,着眼学生情感的养成,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之时,更学会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将来才会认真做事,诚实做人。

(二)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内容

新教材中的课文图文并茂,如课文《世界多美呀》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画的是美丽的世界,有翠绿翠绿的树木、碧清碧清的小河,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第二幅插图画的是小鸡钻出了蛋壳,看到了美丽的世界。这两幅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图文结合,学生学文:透过小小的洞眼,小鸡看到的世界有多美呢?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红艳艳的、金灿灿的、黑压压的……一个绚丽的世界深深印在孩子们的心里。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通过指导朗读,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喜爱,懂得热爱生活。

(三)能激励学生开拓创新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内容

如《孔子学琴》中的孔子、《微笑着承受一切》中的桑兰、《鱼游到了纸上》中的聋哑青年、《体育课》中的涅利、《顶碗少年》中的少年等,他们不怕困难的举动、百折不挠的追求、精益求精的探索、自立自強的信心、坚强乐观的举动,会给学生一种榜样的激励,让学生接受精神的洗礼,改变自己原有的不良心理品质。

(四)能教育学生发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内容

如《提灯女神》中无私奉献的南丁格尔,《黄道婆》中勇于革新的黄道婆,《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中一心为全人类做贡献、大公无私的居里夫人,《狼牙山五壮士》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五壮士。这些人物身上闪烁着高尚的道德情操,每个人物都蕴含着无穷的道德力量。教师在学文之时,加强引导,触动学生的心灵的思考,使学生改掉自己身上存在的某些不良心理倾向。

(五)能帮助学生树立奋发学习与少年立志的精神品格的内容

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中有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的少年周恩来,《一定要争气》中自尊、自强、自立、不畏困難的少年童第周,《少年王冕》中勤奋好学的王冕,《范仲淹的故事》中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读书的范仲淹等,能培养学生勤奋、坚强、好学等品质。

三、捕捉教育契机,渗透心理教育

我们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产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人生的感悟。语文教学的课堂要有语文味,我们要注意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品德课、心理教育课。那么怎样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黄金时间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用心去捕捉恰当的教学契机。

如在教学《争吵》这一篇课文时,笔者在学生读熟课文后提出问题:“‘我嫉妒克莱谛,发生争吵,请找出描写争吵后‘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反复朗读,认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当学生在情感上和文本人物产生共鸣后,笔者马上追问:“你以前和同学发生过争吵吗?仔细想一想当时你是怎样做的?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明白什么道理?以后应该怎么办?”同学们听了,低头深思起来,一会儿纷纷举起手来。同学们在发言交流中,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宽容,当与别人发生矛盾时,要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

四、开展实践活动,促进个性发展

语文实践活动是一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活动,还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性,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所以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壮族三月三,我校要举行美食节活动。结合学校的这个活动,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让我来露一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自备材料,进行美食大赛。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既分工又合作,有的带来五色糯米饭,摆成各种精美的造型,有的带来水果,加上点缀,有的做其他美食,五花八门。在活动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体会实践感受:劳动中学会了制作美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可是会遇到挫折,不要放弃,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经验再来一次,会取得成功。这样的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活动中还让同学们知道了在做事当中要互相帮助,要有一种合作精神。这次活动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合作心理品质的养成,使他们从小便树立起集体主义的观念。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还有很多,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运用自己的灵活机智,应该努力创设条件,随时捕捉教育契机,根据教材或课堂生成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君萍.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J].金色年华,2011(6):208.

[2]梁惠珍.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王斌.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陕西教育(教学),2016(1):54-55.

[4][美]埃利斯.课程理论及其实践范例[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挖掘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