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变动、科技创新对公共服务发展的影响探析

2019-06-20魏义方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人口养老

魏义方

人口问题是关系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性、根本性问题,也是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基础要素。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发展进入深度转型阶段,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人口特征的变化势必影响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与此同时,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部署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公共服务发展带来的影响也不断深入。适应新时代人口和科技创新变化,公共服务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人口和科技创新变动趋势 

(一)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正日益成为“十三五”时期以及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人口抚养比转降为升,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口数量多、高龄老年人口规模大且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是当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显著特征。200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8800万人,到2018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增长了88.8%,达到1.6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1.9%。201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占比达到了2.07%,据此推算,当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的数量超过了2800万人。从人口老龄化速度来看,尽管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时间较晚,但从人口轻度老龄化阶段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再进入高龄化阶段的进展却相对较快。2000年,我国开始进入轻度人口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据相关预测,到2025年这一比重将增加到14%,也就是说仅用了25年的时间就将进入到中度老龄化社会,到本世纪中叶还将进一步进入到高度老龄化社会。

(二)人口迁移流动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流动日趋活跃,人口迁移规模持续增长,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城市群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增强。人口合理有序的流动是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新时代下,我国人口流动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当前,我国人口流动仍然活跃,人口集聚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人口流动呈现出规模波动和家庭化流动等新特征。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2014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2.98亿人,流动人口2.53亿人,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0.37亿人和0.32亿人,2015年起,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稳定工作和居住,流动人口的规模逐渐下降,到2017年流动人口规模减少至2.44亿人。在流动特征上,夫妻子女共同流动的家庭化趋势逐渐明显。《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数据显示,2人以上的流动人口家庭户占到了八成以上,已婚流动人口中夫妻共同流动的比例由2011年的85.2%提高至2014年的90.9%,0—17岁子女随同流动的比重保持在65.0%左右。此外,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向高收入国家迈进过程中人口吸引力在不断增强,跨境人员往来更为频繁,国际人口迁移等前瞻性问题逐渐显现。

(三)科学技术取得新突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随着“互联网+”、分享经济、军民融合等重大举措的实施和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量子通信、智能制造等技术加快突破,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和服务模式不断发展,公共服务的业态加快创新。

从科技创新与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来看,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以及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活动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的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功能一方面对地区内部的其他资源进行配置协调,与此同时,科技创新在一定范围内也对外部产生影响和吸引。具体而言,公共教育、文化、金融等功能均可服务于科技创新功能,同时,包括公共服务在内的其他功能也从科技创新中获得自身的发展,科技创新带动其他功能的升级,如教育水平提升、文化服务发展等等。

二、人口特征变化对公共服务带来的挑战

(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日趋凸显

未来一段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持续增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仍将继续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还将持续加深,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在人口结构的这一特点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要求公共服务的发展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相适应,我国公共服务发展将需要更加注重增强养老服务的供给,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面临诸多挑战。

供給侧来看,一是机构养老建设仍存缺口。对发达地区来说,养老机构建设发展相对较快,但新增服务设施建设难度不断加大。发达地区土地成本高昂,用地资源紧缺,建成区集中建设成规模的养老设施较为困难,但在相对偏远地区建设养老机构老年人入住意愿则不足。对欠发达地区来说,由于养老机构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且老年人口规模较大,养老机构缺口也相对较为明显,机构建设任务仍然较重。二是社会力量进入面临用地难、融资难、招工难等阻碍。民办养老机构难以通过划拨土地获得用地,经营场地大多由租房改扩建,改建养老机构很多配套设施难以匹配养老服务功能,易造成卫生、消防等安全隐患;且在一些城市旧城区租赁房屋也面临拆迁问题,一旦拆迁再次安置创建成本负担高昂,不利于民办养老机构长期稳定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单体上规模小,金融机构融资力量薄弱,不易融资。养老服务业缺乏明确的职业工种,专业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三是医养结合问题凸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也是养老服务难点问题之一。养老机构如何充分利用社区卫生中心的资源帮助提供医疗服务等问题都仍待破题。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尚在试点阶段,老年长期照护保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老年护理服务缺少收费项目,部分服务项目尚未形成合理收费价格标准等支付制度和补偿机制的不完善也阻碍了医养结合发展。

需求侧来看,一方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待扶持。从老年人需求来看,受传统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往往更愿意居家养老,但受老年人服务支付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社区和居家养老稳定消费需求还有待促进。从当前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自身发展情况来看,当前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面临诸多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而当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格局上,无论是9073养老模式(如上海市)、9064养老模式(如北京市),还是9055养老模式(如武汉市),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建设还明显滞后。另一方面,老年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不足。精神生活空虚、缺少交流沟通是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之一。当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老年人关爱管理服务工作较少,缺乏对高龄、独居、失独、残疾及空巢、留守等老年人的关爱和跟踪,难以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

(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面临动态调整

人口迁移流动加快,城乡人口结构持续变化,要求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供给由过去的侧重管理而轻服务,向更加注重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家庭发展能力提升转变。人口流向、流量、结构、需求等发生的新变化,都对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和相关政策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对人口流出地而言,随着总人口和学龄人口的减少,部分地区的公共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出现闲置,面临动态调整的挑战。对人口流入地而言,则面临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拓面、外来常住人口增加的公共服务需求带来的财政压力等诸多挑战。

三、科技创新与公共服务的互动影响

(一)公共服务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障,有效发挥科技创新促進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离不开优质的公共服务供给。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抓住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离不开大量人力资源,这就要求形成科技人才对接服务机制。公共服务对于提升人才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吸引高技能、高科技人才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只有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让人们安居乐业,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更好的激发人才发展自身和奉献社会的主观能动性。优质的公共教育服务是为科技创新源源不断的输送后备人才的基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智力支持;高质量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对保障人才医疗需求,提高人才健康水平有重要作用;社会保障关系民生安全、社会稳定,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为科技人才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多样化、多层次保障;高效的就业创业服务是持续孕育中小微企业生长、鼓励大众创业的沃土;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营造创新文化、促进万众创新的基石。

(二)科技创新反向促进公共服务的发展

公共服务在服务于科技创新功能的同时,也能够得到科技创新发展的反向带动,进而形成二者间的良性互动。科技创新与公共服务发展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创新能力是决定地区经济发展潜力高低的关键因素。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可为公共服务的提升改善奠定物质基础,并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除此之外,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应用在公共服务领域,也有助于推进公共服务自身的提质升级。比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终端、大数据、云服务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智慧化水平。一方面,信息技术通过及时采集获取居民个性化服务需求,可以提供更为精准化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也可推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跨区域共享,提升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进而增强公共服务的综合品质。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瞄准前沿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带动公共服务升级发展,形成公共服务发展与科技创新良性互动新格局。也就是说,未来一段时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带动公共服务升级发展的作用,通过二者间相互促进形成科技创新与公共服务之间的良性互动。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人口养老
养老生活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人口最少的国家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养老更无忧了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坐井观天石头国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