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开源:拥抱变革中的机遇

2019-06-20黄文鸿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9年4期
关键词:开源软件企业

黄文鸿

1998年,“开源”一词率先出现在了软件领域。当时的开放源代码促进会OSI发起了“开源运动”,并广泛传播开源理念,正式拉开了“开源”世界的序幕。在20余年后的今天回顾当初的“开源运动”,无疑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开源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下,开源软件已无处不在,各类应用愈发成熟,各国的开源事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旨在介绍当前全球范围内开源的发展趋势,总结新时期我国开源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并针对目前国内开源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开源事业发展的三点建议。

一、开源正加速构筑软件定义时代新图景

1.开源已成为信息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

说到开源,就不得不提到Linux。作为開源软件的经典代表,Linux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全球IT产业的发展。根据Linux基金会2018年在温哥华开源峰会上公布的数据,Linux现在已占据了100%的超级计算机市场、90%的云市场和62%的嵌入式系统市场。截至2018年,Linux内核已发展至超过2000万行代码,拥有着谷歌、英特尔、华为、三星、红帽、Canonical 和Facebook等一批知名企业贡献者,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当之无愧的最大开源软件。

在新兴技术领域方面,开源更是成为了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始终引领着前沿技术的演进方向。Mapreduce、Hadoop、Spark极大地推动了大数据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云计算领域的OpenStack,目前是全球最受欢迎的云计算架构,TensorFlow也成为当下最流行的深度学习算法框架,在EOS、以太坊、比特币等主流数字货币后,也都有着对应的开源项目,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开源在信息技术创新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2.开源已成为企业在发展战略上的共同选择

作为互联网企业代表的谷歌,正是通过开源成功构筑了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在2008年,谷歌开源Android,如今,该系统已成功抢占全球移动互联网超过80%的市场份额;在其他领域,谷歌也试图通过加大开源力度,复制Android取得的成功。在云计算领域,谷歌2014年开源了kubernetes,目前以超过77%+的市场占有率成为最受欢迎的容器编排应用;在AI领域,2015年谷歌推出了TensorFlow,目前已颇有发展为“AI领域Android”的态势。

反观商用软件企业的典型代表,微软对开源的态度经历了由抵制到全面融入的转变。起初,由于开源倡导的开放共享模式,对其通过商业软件授权的盈利模式构成挑战,微软对开源并不上心。但随后由于软件形态的改变,以及自身云业务发展的需要,它也开始逐步认可、接受开源,并成为现在坚定的拥护者。从2014年微软开源NET后,便持续在开源方面发力,以开源模式推动企业在云计算、AI等领域的业务发展。2015年,微软开源了VS Code与CNTK。2016年,微软已超过谷歌、Facebook,成为在GitHub—这一全球最大的开源代码托管平台上最大的商业公司开源贡献者。在2018年,微软更是直接收购了GitHub,进一步强化了在全球开源生态里的影响力。

3.开源正加速融入各行各业

在制造业领域,典型制造业巨头西门子基于开源的Cloud Foundry构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MindSphere现已发展成为业界标杆,推动工业4.0时代“万物互联”场景加速实现;在影视创作领域,当前84%的动画和视觉效果制作已由开源软件完成,2018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更是与Linux基金会合作创建了学术软件基金会,合作伙伴包括迪士尼、梦工厂、索尼、华纳兄弟等一批知名影视企业,以及谷歌云、因特尔在内的一大批IT企业。甚至201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Paul Romer,在他平日的学术研究中,也是使用的开源的Jupyter notebooks来分享、发表他的研究成果。

二、中国开源事业发展取得显著突破

伴随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全国各行业信息化进程的持续深入,我国的开源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个人开发者与龙头企业参与开源的积极性在不断增强。就整体而言,我国已从过去开源事业的参与者与跟随者,逐渐开始向开源社区里的奉献者与主导者转变。

1.政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开源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对开源软件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到:“发挥开源社区对创新的支撑促进作用,强化开源技术成果在创新中的应用,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开放式、协作化、国际化开源生态。”在《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方案(2018-2020年)》中指出:“支持建设工业App开源社区和基金会,鼓励大型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和软件企业依托开源构建工业App培育新模式”,“引导制造企业、软件企业、科研院所和开发者等发起工业技术软件化开源项目,积极参与国际开源项目。鼓励第三方机构开展开源许可协议、开源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推动开源项目应用”。这些表述充分说明,开源软件是未来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点,也是不断提升中国信息技术创新水平的一个重要基础。

2.中国开源力量不断壮大

国内开源社区发展势头迅猛。根据统计,2018年,中国最大的开源代码托管平台码云收录的各类开源软件数量超过46000个,其中国产开源软件数量已经超过了9870个。开源项目已经超过50万个,其中GVP项目(最有价值开源项目)达到120个。参与开源的国内企业与高校数量稳步增加。目前,使用码云企业版的组织机构数已经超过5万,其中不乏像招商银行、比亚迪汽车、人民邮电出版社等非典型IT企业的身影;而高校版用户已涵盖北大、清华、国防科大等在内的500所科研院校。

与此同时,围绕开源的线下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由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办的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端论坛,如今已连续举办13届;中国Linux内核开发者大会到今年也已经举办了13届;此外,由民间组织开源社主办的中国开源年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开源业内人士的加入。

此外,中国参与国际开源组织的热情也较之前更为踊跃。在Github上,中国用户的增速一直保持在全球领先地位,我国注册的GitHub开发者数已连续4年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各大龙头企业也在踊跃加入国际主流开源基金会并贡献自己的力量。腾讯在过去的一年里,相继成为Apache、Linux、openstack三大基金会的白金会员,也成为目前唯一一家在Apache基金会获得顶级会员—白金会员的中国企业。

3.国人主导的开源项目快速增加

中国贡献的开源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国内以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为代表的IT大企业不断加大对开源世界的回馈力度,贡献的开源项目不断增多。在2018年,华为开源了DMM协议栈框架、Go Chassis微服务快速开发框架;阿里巴巴开源了DFSMN语音识别模型、Sentinel轻量级流量控制组件以及阿里云文档;腾讯开源了旗下首个AI开源项目Angel、微信小程序解决方案Westore,并将Tars与TSeer捐献给了Linux基金会;小米也开源了移动端深度学习框架MACE,智能SQL优化与改写工具SOAR;滴滴则开源了面向金融场景的组件库Mand Mobile;网易也开源了中间件Cetus。

开源项目质量也在显著提升。继CarbonData项目之后,华为贡献的ServiceComb项目已于2018年10月成功在Apache毕业,成为华为第二个在Apache毕业的顶级项目。由常雷博士团队主导的HAWQ项目历时3年,也终于毕业成为Apache顶级项目。此外,阿里巴巴的Dubbo项目、百度的ECharts项目与Doris项目2018年也都进入了Apache基金会进行孵化。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2月进入Apache孵化的Skywalking项目是目前国内唯一进入国际级软件基金会的由个人(非公司)主导的开源项目。

三、进一步推动我国开源事业发展的三点建议

在我国开源事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在目前阶段,我国开源事业与美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未来还有长足的进步空间。

一是国内开源项目大体国际化程度偏低,“自说自话”现象较为明显。国内开源项目更多地针对国内应用场景,与国际主流关注的方向并不十分契合,国外受众较少;二是推动开源发展的中坚力量过分集中于头部企业,后备力量相对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广大中小企业对开源软件的参与方式、商业模式认识仍不充分;三是开源后备人才稀缺,围绕开源的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较为滞后。

基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进一步夯实我国开源事业的发展基础,扩大中国开源的国际影响力:一是充分借鉴国际主流开源软件基金会,如Apache基金会、Linux基金会的发展经验,加快成立以我国为主导的面向全球开源开放的中立治理组织。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机制,加快凝聚各方共识,充分调动各界力量,打造健康可持续且符合主流发展需求的开源生态。二是设立相应的法务组织,为国内广大中小企业快速融入开源生态提供专业的法务指导。让企业充分了解开源的参与规则,同时帮助企业规避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全面提升中小企業的参与热情。三是加强开源人才培养。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开源实践平台,鼓励科研院校与企业研发中心的科研人员在日常的研究培训中积极参与开源,夯实开源人才供给基础,提供推动我国开源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保障。

猜你喜欢

开源软件企业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五毛钱能买多少头牛
2019(第十四届)开源中国开源世界
2019开源杰出贡献奖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有趣的识花软件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