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发展我国农业新业态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019-06-20夏宁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业态融合农业

夏宁

培育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明确要求。2018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吸引30亿人次到乡村休闲度假;农村网络销售额突破1.3万亿元,吸收2800万农民就业;益农信息社已经在20.4万个行政村建立,预计2020年普及到80%以上的村。整体上看,我国大多数农业新业态已完成从萌芽期到成长期的跨越,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现实问题。

一是业态类型不够丰富,经营模式有待优化。大部分地方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主要是以餐饮、住宿、采摘、游乐等为主的农家乐,同质化严重,重模仿、轻研发,缺乏主题创意和文化特色;创意农业、信息农业、智慧农业和都市农业对资金、技术、人才要求高,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实现产业化。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瓶颈要素亟待解决。农村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信息化基础还很薄弱,缺乏统一有效的信息管理机构和设施。资金和人才对产业融合的制约效应不断凸显。三是缺乏品牌发展战略,推介力度急需增强。部分新业态经营主体品牌意识不高,满意度不够,过度依赖传统媒体的宣传方式,较少运用新媒体宣传渠道和宣传创新。农业业态品牌起步晚,欠缺做大做强新业态品牌的有效举措,造成产品品牌力和认同度偏低,比如云南咖啡味道比越南的好,但国际上只知道越南咖啡;广西南丹县休闲观光农业资源与贵州荔波县高度一致,全国知名度却远远比不上荔波县。

为此,建议:

一、丰富业态类型,创新管理模式

进一步发掘现有业态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探索其他类型的新业态,大力发展如依托青山绿水的康养农业、将农业与超市直接对接的超市农业、依托交通枢纽优势的会展农业、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将创意元素融入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意农业等。引入连锁经营模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政府合理规划,做强优势新业态

扩大已形成的农业产业圈的辐射范围,把产业链条中的不同环节分散到不同地区,带动各地区共同发展。各地政府间加强沟通协调,避免同质化新业态项目的重复建设,注重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集中力量发展具有自身优势的新业态类型。

三、促进产业融合,强化政策支持

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因地制宜采用种养结合循环互动、加工带动产业增值、“农业+互联网”和旅游带动农旅融合等产业融合模式,以加快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整合升级。扩大财政支持涉农企业、專业化组织范围,为农业新业态经营主体提供育种、信息咨询、科技推广、市场营销等优惠服务。对农业新业态实行税收优惠,严格落实企业所得税减半、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暂时免除等政策,对涉农小微企业进一步减免税收。

四、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保障体系

建设完善农业新业态发展所需的配套设施,健全信息流通机制,通过官方平台汇集农业数据,参照股票交易系统,对新业态产品进行交易撮合;鼓励地方政府创立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等,就地培养数量众多的新型职业农民,构建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宣传

加大农业新业态项目的宣传和营销力度,线上线下、传统媒体和各种新媒体相结合,微信、微博、APP等多种形式推介并叫响新业态产品品牌。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经验创建品牌体系,科学规划各级政府的品牌发展战略,加强本地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创新与保护。

猜你喜欢

业态融合农业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平台经济下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刚柔并济
面向地方新业态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破次元
融椅
大健康业态:购物中心的下一个风口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