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发改系统上下联动 推进“山西引黄入晋”纪实

2019-06-20郑友三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山西省山西工程

开 栏 语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刊会同委老干部局向长期奋戰在经济建设一线的发改系统离退休老干部征文并召开座谈会,期盼从离退休老干部的视角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历程。从本期开始,我刊开设“回望70年”专栏,陆续刊登优秀稿件,以飨读者。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是由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和引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

至2017年底,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电站累计发电量416.692亿度。充分发挥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等作用,为山西电网、蒙西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做出了贡献。

引黄入晋供水,从2003年至2017年底累计供水25. 70亿立方米。其中南干线供水22.33亿立方米;北干线供水3.3690亿立方米。

我作为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的参与者,是从1988年开始,时任山西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期间,成为省引黄工程领导组主要成员,承担项目审查、论证、报批立项、程序推进工作和推进晋蒙合作兴建水电站(引黄入晋的水源地)及筹措资金等事项。1994年后又任引黄工程副总指挥、引黄工程管理局局长、总公司总经理(后任党委书记)。协助总指挥郭裕怀参与指挥部工作和管理局(总公司)全面事务;1999年12月退休,仍任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至2002年换届。前后10余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逢改革开放大好时期,山西省委、省政府大构想、大手笔,创作了引黄入晋造福人民的鸿篇巨制。90年代之后施工进入关键阶段,时任山西省五大班子的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把引黄入晋工程作为山西打基础、经济上台阶的战略工程,全面实施。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十分宏伟,投资一百多亿元,是山西省前所未有的大型水利工程。论规模,在世界水利史上堪称地下引水工程之最;论难度,几乎把水利要遇到的难题都集于一身;论意义,为山西开辟了新水源,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山西改革开放光辉历史长卷中的重要篇章。而发改系统上下联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万家寨水利枢纽,实现股权机制的省、区、部际合作,化解程序推进难题

上世纪80年代,在当时推进程序有一个大难题。由于在黄河上兴建工程需要界河(晋蒙)双方达成共识,中央政府才予受理。主动积极和内蒙古协商是当务之急。

1989年11月18日至22日,按水利部和能源部的安排,国家计委派员参加,在北京卧佛寺招待所召开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及引黄工程设计任务书技术讨论会。当时技术设计方案或者技术条件已基本具备,关键问题是山西急着引水,而内蒙古不急,分歧较大。这次会议的重要目的是,让分歧较大的山西、内蒙古首次坐在一起共同协商。省政府让省计划委员会由我带队,水利厅、引黄办的多位同志一同参会。会上,内蒙古代表初始意见:山西缺水,黄河筑坝,淹没内蒙,应先由内蒙古开发。我们为求得共识,主动坐在一起说好话做工作。由于我们顾大局、主张团结治水、联合开发、态度上谦让,深受部委领导赞赏。为继续向前推进,第二年即1990年12月8日至29日,山西仍由我带队,引黄副总指挥曹中厚、总工王东科等赴京,商谈由水利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三方签订《关于联合建设万家寨水利枢纽和引黄入晋工程意向书》,到会开始分歧大,让我们坐了冷板凳。这样在京协调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后来,经多方工作,内蒙古方终于同意了。三方代表:水利部计划司副司长赵广和我、内蒙古自治区计委主任周维德于1990年12月29日在《关于联合建设万家寨水利枢纽和引黄入晋工程意向书》上签了字。为工程能在国家立项打下基础。

此后,由国家计委协调,万家寨水利枢纽由水利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三方出资兴建。内蒙古出资仍无着落,工程实难进展,国家计委决定为内蒙古方提供资本金。这又是破解难题的实质推动。

经股东三方多年来团结一致,相互配合,齐心协力为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共同努力,为工程建设营造了和谐的外部环境和持续不竭的内在动力。建成了万家寨引黄入晋的牢固水源供给地和水电站,实现了股权机制的省、区、部际合作。

二、引进市场机制,创新资金渠道,为工程筹集专项资金

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是一项跨流域、穿群山、长距离地下输水的规模浩大的艰巨工程,所需投资之大,确实让人望而知难、筹措维艰。仅靠国家投资,国家难以安排。

当时的山西是一个经济并不很发达的省份,财政困难,1978年财政收入仅19.6亿元,其中省里能动用的仅十几亿元,除了人头费外,所剩无几。靠山西地方财政投资百亿之多,也行不通。因此,资金问题的困扰,使引黄工程长期难以起步。如何为引黄工程筹集巨额资金这个难题,成为山西省领导潜心探索的重要议题。经精心研究,引进市场机制,在煤炭交易中,提出征收水资源补偿费。为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建设争取专项资金。后在国家计委及价管部门支持下,国务院正式批准,从1990年4月15日起山西省境内统配煤矿、地方煤矿向省内外销售的煤炭(市场生活用煤除外)每吨价位收取1元的水资源补偿费。

由于引进市场机制,这样有了收取吨煤1元的水资源补偿费资金垫底,在做大量前期程序推进的基础上,1993年国务院批准,万家寨水利枢纽、引黄入晋工程总干线及北干线(后转为先上南干线)立项,推动了工程实质性进展,应当说这是首功一件。

1993年后,引黄南干线及联接段工程建设,仍需大量资金,如资金没有保证,引黄入晋工程虽有枢纽,总干线也将前功尽弃。为圆满实现引黄梦,经指挥部主要领导和省物价局、计划委员会积极奔走,上下周旋四年,终于在国务院、国家计委支持下,争取到满足建设引黄南干线和联接段工程资金需求政策,通过整顿煤炭领域中间环节,1吨煤再增加提取1元水资源补偿费,后成为吨煤2元,度电1.5分。自水资源补偿费政策实施以来,截至2008年底,共计征收181.14亿元。在当时的环境下,搞这样大的工程没有出现资金断链,在国内外也是少有的,还为未来引黄入晋事业进一步发展存下可观的财源。1998年和2001年国家计委还为万家寨引水项目安排国债专项资金共计12.9亿元(国债拨款9.95亿元,国债转贷2.95亿元,于2008年已全部偿还完毕),对工程给予了资金支持。

三、与国际惯例接轨,引进外资,成功地利用世界银行贷款

萬家寨引黄工程建设资金筹措的另一重要渠道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994年5月开始至1997年,我亲自接待和组织8次世行派团考察,同省领导多次接触座谈外,同引黄管理局及工程涉及有关部门、单位实际性工作会谈共96次。

1997年4月1日,国家计委下达《关于山西省引黄入晋工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方案的批复》,同意利用世行贷款4亿美元。

1997年4月14日至18日,财政部潘晓江、国家计委罗禄永带队和我们一道参加华盛顿世界银行贷款谈判。然后,形成的协议经中国外交部和国务院领导签署生效。

引黄入晋工程成功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解决了工程施工高峰期资金不足,又加速了开工,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于2009年提前偿还了全部世行贷款本金和利息)。

当时,对引黄工程来说,虽然经国家计委〔1997〕33号文通知,山西引黄入晋工程南干线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国务院批准,但按当时规定程序国家还未下达开工令。我们没有坐等国家开工令,因为世界银行要求使用贷款是形成工程量后的报账制。只有开工才有工程量,否则用不上世行的资金。1997年8月3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引黄入晋工程国际标开工令发布暨动员大会。坚持改革创新进行了国际招标,前后有6台掘进机(一期工程)在工地施工,为保证总工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缩短这个时间差,实际效果也很好。推进工程建设的这些做法,得到了国家计委的理解。

世界银行的介入,不仅弥补了工程建设资金的不足(实际使用3.25亿美元),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引黄工程建设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促进了开工。使引黄工程与国际惯例接轨,这对引黄工程的顺利建成和运营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对山西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果坐等2002年国家下达开工令,工程将延误10年之多,不去争取创新组织施工,(先前以试验洞施工,后不等开工令,大开工),根本出现不了现在的局面和汾河长流的效益。如果2002年引黄入晋工程才列为国家开工项目,而2003年世界银行贷款就会终止(一年时间怎么能完成4亿多美元的工程量)。如果不勇于担当,坚持创新开工的话,将使辛辛苦苦筹措到的世行贷款付诸东流,还将造成国际贷款违约,成为利用世行贷款的一大败笔。既葬送了工程,又会在国际上给国家改革开放造成不良影响。

引黄入晋工程的决策者和实施者们在发改系统支持协调下的担当勇气和创新智慧,是时代的劲草、真金。

四、高层协调解难题

万家寨水利枢纽是引黄的龙头,如果枢纽工程不能按原规划方案实施,就会影响引黄的供水时间、质量和水量。1994年11月枢纽开工后,先进行一期导流,围住左岸泄水建筑物坝段进行施工,按进度安排1995年汛期后,进行二期围堰截流,这样千军万马齐上阵,水电四局从青海长途跋涉大批人马到了工地,水电六局也从东北调兵遣将。可是平地一声雷,不到一个月又有人提出:引黄搞无坝引水的零级方案,北京发来电报提出暂停截流。眼看秋去冬来,如果再不作出决策,错过时机,不仅影响枢纽的建设工期,还会对引黄造成遥遥无期的影响。为做好工作,实现截流,后由郭裕怀(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引黄工程总指挥)、郑友三(引黄工程副总指挥、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引黄工程管理局局长)联名致函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并致函水利部纽茂生部长,阐述截流的必要性和不截的危害,当晚派省计划委员会王亮堂处长(后为省发改委副厅级调研员)到京将报告送陈主任手中。陈主任及时和李鹏总理办公室联系,后由于高层关注、协调,得以批准如期截流。国家计委农经司通知水利部,这样于1995年12月7日10时开始,用52个小时27分完成了二期截流。如果当时不是领导的关心及时果断决策,一拖下去,引黄工程给太原供水很难说什么时候到来。

以上改革措施的出台和应急问题的处置,对推进“引黄入晋”工程破浪前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当时主政国家计委先前邹家华主任(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其后陈锦华主任(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拍板决策;水资源补偿政策出台,物价局长程致平、马凯(后为国家发改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支持所为。国家计委相关司、局和山西省发改系统、相关部门齐心协力、上下联动的结果。邹家华副总理三次亲临工地、陈锦华主任连续三年来山西到工地视察,国家物价局领导来晋和在京多次听取汇报,支持筹资措施。前期有国家计委原常务副主任金熙英多方协调推动。分管主任刘江、陈耀邦多年多次来晋指导工作。分管外资司后为副主任张晓强,专程为促进世行贷款工作,来晋了解工作进展。农经司几任领导早期帮助筹划先以试验洞施工,司长刘尧传先前同刘江副主任来晋调研“引黄入晋”前期工作,后来又来工地督查使用国家计委支持的国债专项资金情况并热情给予指导。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本文只能概括叙述发改系统上下联动、亲历改革几个关键节点、无法一事一人的讲述。

以此献给无愧于人民和事业,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国家和山西省发改系统,关心、支持山西“引黄入晋”工程,亲历改革的各位领导和参与工作的同事们。

猜你喜欢

山西省山西工程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Right to Roam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泛滥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