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做法
2019-06-20
2015年特色小镇在浙江诞生以来,浙江始终坚持“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体制新而活”的内涵,生产、生活、生态、生意“四生融合”和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四位一体”的建设理念,走出了一条符合浙江实际、具有全国首创意义的特色小镇发展新路子,成为了浙江的“金名片”。回顾浙江特色小镇的创建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坚持高标准导向,着力构建特色小镇标准化工作体系
根据特色小镇的概念,探索并形成了“创建准入—动态监测—比学赶超—考核淘汰—验收命名”的建设路径。一是抓准入标准。先后出台《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和《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规划指南(试行)》,明确特色小镇的创建目标、申报条件、选拔程序等要求。二是抓动态监测。建立统计监测制度,出台了省级特色小镇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开展季度监测评价。三是抓比学赶超。建立“比学赶超”和“镇长”论坛季度会制度,指导各地聚焦重点,鼓励赶超发展,形成争先恐后的创建氛围。四是抓优胜劣汰。出台《省级特色小镇考核办法》,通过第三方开展“不见面”年度考核,及时淘汰不达标小镇,约谈“黄牌警告”小镇。五是抓验收命名。出台《浙江省特色小镇验收命名办法》,明确了特色小镇验收名称的方法与程序,严格把关,目前,全省已形成7个命名的省级特色小镇、115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和64个特色小镇培育对象的省级特色小镇建设队伍。
二、坚持高端要素聚集,着力培育新经济主导的小镇经济
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坚持加快高端要素聚集和培育面向未来的新经济,推动小镇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搭建“双创”功能平台,集聚现代创业群体。注重孵化平台建设,为“双创”活动提供最美空间。截至2018年12月底,省级创建、命名小镇累计建成创新创业基地420余个,吸引集聚了以大学生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其他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为主的“新四军”创业者2.2万人。二是发挥高端要素聚集优势,主动对接新技术、新业态。依托块状经济基础,引导小镇内普遍集聚的创新人才、先进技术、风投资本等高端要素与新技术、新业态对接,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一大批顶尖项目、高尖人才落户特色小镇,如云栖小镇成功引进孙家栋院士领衔的北斗卫星芯片“微系统模组”和“自主时空创新中心”等世界领先项目。特色小镇正成为培育新产业、催生新业态的孵化器,形成了多个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设计、地理信息等新产业的特色小镇。
三、坚持创新实践,着力推动特色小镇成为重大战略对接地
特色小镇既是发展的大平台,也是改革的试验田。一是突出“生态”红利,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平台。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底线,建成“绿富美”的小镇为目标,将优美生态环境打造为集聚产业的“新磁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通过江南园林的建筑、山清水秀的环境,南宋皇城的文化,在同北上广深的竞争中,发挥独特优势,赢得基金公司青睐。古堰画乡小镇、龙泉青瓷小镇、庆元香菇小镇等,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拓展延伸产业链,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型发展,为“两山理论”提供了最宝贵的实践探索。二是立足服务“效率”,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小镇内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区域能评、区域环评基本实现全覆盖,“小镇客厅”成为有效服务企业的重要窗口。三是围绕供给产出“质量”,发力“亩均效益”行动。出台《浙江省级特色小镇“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方案(2018—2022年)(试行)》,引导小镇从“量”向“质”、由“多”向“精”积极转变。
四、坚持体制创新,着力构建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机制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畅通渠道,放手让企业家、平台主体参与小镇建设,目前,各地已探索了三种建设模式。一是企业主体、政府服务模式,即政府负责小镇的产业定位、规划、基础设施,引进民营企业建设特色小镇。如龙游红木小镇,主要依托年年红企业推进红木小镇建设,当地政府主要是做好规划审定和配套服务。二是政企合作、联动建设模式,即政府确定小镇的产业定位,做好大规划和大服务,引进大企业和大人物,联手培育大产业。如西湖云栖小镇,西湖区转塘街道与阿里巴巴集团充分合作,共建特色小镇。三是政府建设、市场招商模式,即政府成立国资公司和专门班子,做好小镇的规划、建设和服务,根据产业定位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招商。如余杭艺尚小镇,政府完成前期建设后,向市场招商引进专业公司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五、坚持统筹发展,着力提升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
一是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特色小镇成为拉动当地有效投资的新引擎,2018年省级创建、命名小镇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1176.1亿元,其中特色产业投资904.6亿元。特色小镇建設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和新动能,入驻省级创建、命名小镇的企业已经超过6万户。二是带动了区域功能的完善提升。依靠特色小镇创建,率先在城乡结合部等功能区块,大力发展功能完善、品质领先的特色小镇,把一块块城镇旁边的“破补丁”,修复成一幅幅引人瞩目的“画卷”,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典范,城市基础设施得到高效利用,区域发展更为协调。三是促进了区域分工合作。依托产业优势,优化了市场分工与区域合作,促进了更大范围内的统筹发展。如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充分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打造服务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重要金融中心。嘉善归谷小镇充分利用与上海无缝对接的交通区位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承接上海产业外溢。
下一步,浙江省将坚持特色发展、高端发展、高效发展,高质高标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为全国特色小镇建设继续提供鲜活样本。
(一)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培育小镇经济新动能
围绕打造数字经济高地,引导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类小镇瞄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加快新技术在小镇内应用、新标准在小镇内制定、新动能在小镇内催生;引导传统产业小镇应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产业向高端发展,实现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引导经典产业小镇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培育新业态、拓展新模式、发展新经济。
(二)以构建产业生态为重点,增强小镇创新创业新动力
着力打造一流的生活、生态和社区环境,加快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国千”、“省千”、行业领军、“新四军”等人才向小镇集聚。着力促进生产要素、科学技术、金融服务等高端要素在小镇集聚整合,吸引更多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小镇。按照“宜业、宜创、宜居、宜学、宜游”的特色小镇理念和方式,选择部分开发区(园区)进行改造提升试点。
(三)以深化改革为手段,激发小镇体制机制新优势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特色小镇“标准地”、区域能评、区域环评、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领域的改革,形成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的体制机制新优势。对命名小镇和满三年的创建小镇(历史经典类小镇除外)全面实施“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分类产生年度领跑者名单,彰显小镇发展效益,增强小镇发展竞争力。
(四)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壮大高质量发展小镇队伍
严把验收命名标准,加快形成一批具有标杆、引领作用的命名示范小镇。严把年度考核标准,坚决警告、降格或者淘汰考核不达标的小镇。严把创建申报标准,按照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要求优中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