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苏绣皆惊艳 非遗特色更传神

2019-06-20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苏绣刺绣小镇

定是司花怯晓寒,

花枝围处密萦蟠。

草针柳线藏真巧,

莫作寻常依市看。

宋代诗人邓深的《次韵绣屏》,把苏绣的精巧美丽,秀女的屏气运针走线描写得活灵活现。如今当你有幸徜徉在苏州高新区苏绣特色小镇的时候,这一如诗如画的场景大约随处可见了。

苏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苏绣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2006年,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传承、发扬、创新祖国传统苏绣艺术和技术,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苏绣小镇确定以发展苏绣产业为核心,建立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新型苏绣生产研发基地,形成先进制造类小镇。目前,小镇已经入驻企业120家左右,吸纳就业近10000人。企业完成特色投资7亿元,年缴纳税收0.7亿元,年接待游客人数100万人次。小镇规划用地面积57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100亩。已建成区域用地面积38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360亩。

为了更好建设特色小镇,高新区从统筹规划开始抓起。高新区管委会成立了以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和规划协调,确保苏绣小镇的开发建设融入片区规划。引入南方设计院,依托其专业能力与实践经验,按照“非镇非区”模式进行规划设计。

主体建设由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镇湖街道)下属苏州西部文化旅游发展公司,与苏高新集团下属苏州西部生态城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苏州苏绣小镇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小镇项目投资运营主体,负责项目的融资、开发和运营事宜。同时,政府提供组织保障。地方政府做好社会动员,强化引导扶持,为特色文化传承、特色产业聚集及特色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小镇整体运营引入第三方主体,借助其资源资产优势,打造小镇高水平运营服务平台。积极吸纳各类企业、大师工作坊等,为特色产业注入活力。

小镇所在地镇湖是苏绣的发源地,具有2200多年的刺绣文化历史,是“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在发展苏绣产业上,拥有载体、结构、特色、人才4方面的独特优势。集聚了一大批与苏绣有关的企业。建有“中国刺绣艺术馆”“绣品街”“绣馆街”等刺绣文化空间,为苏绣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绣品街”429家商户中的376家为绣庄和刺绣工作室,9000多人从事刺绣设计、创作、生产、销售、配套工作,围绕苏绣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到街道总人口的 67%以上。

小镇围绕苏绣工艺,集聚了丝线、木架、装裱包装等上下游产业。依托江苏省巾帼手工业苏南刺绣展洽中心、苏州市刺绣产业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与工艺美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引进研发、培训、体验等主题的刺绣工作室,与镇湖青年刺绣人员组成创意刺绣组,培养青年创新和跨界能力,促进合作模式和刺绣产品的开拓创新,实现苏绣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立足丰富旅游资源,融合苏绣文化与传统工艺,实现苏绣文旅跨界融合。

小镇突出特色优势,强化苏绣文化符号意义,近80件苏绣艺术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国外友人,近90件苏绣艺术品被世界各地博物馆或名人收藏。其中,苏绣作品《侍女蹴鞠图》成为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向国际奥委会赠送的国礼,《玉兰飘香》作为首届进博会主会场迎宾大厅定制展品。小镇内企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拥有刺绣发明专利15项。

小镇十分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汇聚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小镇汇聚了由2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位国家级非遗(苏绣)传承人、3位首批“大国非遗工匠”、14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8位省级工艺美术名人、74名高级工艺美术师构成的苏绣传承人队伍。打造专业教育,高新区与苏州工艺美院联手合作打造的织绣班在小镇开班,紧扣传统工艺“开环式”职业院校建设,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与江南大学、东华大学等院校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

开发区还特别重视在小镇建设中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提升服务功能、环境质量、文化内涵和发展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提高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首先,完善主干路网、水电气网络、公共WIFI等公共配套设施,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新能源汽车和公共自行车等为补充的多层次绿色低碳交通体系。

目前小镇15分钟社区生活圈内,幼儿园、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已投入使用。正在建设的镇湖商业中心,将为居民提供包括超市、餐饮、酒店、文化娱乐等生活商业配套。小镇坐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刺绣艺术馆景区,紧邻太湖生态游憩带,周边拥有太湖一号房车露营公园、杵山生态公园、西京湾等休闲旅游载体。

小镇不仅是以苏绣为基本特色,同时也十分重视苏派建筑为主小镇特色。以“中国刺绣艺术馆”“绣品街”“绣馆街”为主要代表的建筑群,突出江南文化特点。其中,“中国刺绣艺术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性刺绣展馆,为苏绣文化的展示、传播、交流提供了良好载体。

打苏绣牌,用非遗的号召力,小镇据此推出特色文化节庆品牌——“中国刺绣文化艺术节”,至今已举办十一届,成为小镇刺绣文化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其中,第十一届艺术节是“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之一。

苏绣是国粹,加强中外非遗的交流,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小镇发展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小镇非遗文化交流频繁,年均参加国内知名文创展会近十场,并作为非遗项目惊艳亮相美国、斯里兰卡、沙特、西班牙、格鲁吉亚、塞浦路斯、马耳他、阿联酋和印度等国,引来参观者赞叹。小镇还与北京恭王府开展非遗研究合作,设立苏绣研培中心和中国传统工艺振興计划(苏绣)协同创新中心,成为清华美院、苏州大学等院校的创作和教育实践基地。

为加强对苏绣的介绍和传播,小镇拍摄了近10部宣传片,出版原创刊物《遇见苏绣》,设立苏绣小镇公众号,对外传播取得良好社会反响。诸多影视剧把苏绣引入剧情并在小镇取景,彰显苏绣独特魅力。中国刺绣艺术馆与苏州博物馆、上海顾绣研究所合作,举办沈寿苏绣作品展、上海露香园顾绣主题展等专题展览,与杭绣、蜀绣等其他绣种进行合作交流。

多元合作机制的建立,是小镇开发建设取得进展的重要原因。小镇坚持规划统筹引领,构建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开发建设格局,促进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小镇建设提质增效,共享发展。小镇实施富民合作社模式,搭建增收平台,实现政企社共享发展。以镇湖商业中心为代表的商业项目,以富民合作社为主体参与建设,成果共享。

同时,强化产业政策对接。作为文化部命名的刺绣文化产业集群,苏绣小镇在注重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对上争取产业政策,对下研究制定适合刺绣产业特点和发展的政策,享受到市、区关于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打造产业新平台、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人才开发资金等政策。

小镇以传承发展苏绣非遗文化、培养苏绣人才为己任,引入专业教育机构,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例如,高新区与苏州工艺美院联合开办的织绣班织绣人才培养计划,以全新模式开设,面向更广范围招收有志于刺绣事业的学生,将为小镇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创业型高素质人才。

小镇的发展初具规模,小镇的特色日益明显。这些,都得益于开发区立足特色产业的长远发展,围绕传统、再生、未来三个核心,在实现苏绣产业高端集聚和融合发展的同时,打造宜人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以文化特色为引领,推动软硬件环境打造与苏绣产业特色相匹配,保持苏绣特色的唯一性是小镇建设始终遵循的理念。在载体建设中融入苏派建筑风格特点,保持小镇风貌统一。围绕苏绣特色,结合周边旅游资源,将创意文化、传统工艺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发展出一批传统工艺历史传承、苏式生活体验精品项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镇开发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政府、国企、民企等各方优势,吸引小镇内企业、大师工作坊、个体工商户积极参与,为小镇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实现了匠人聚集。积极发挥大师引领作用,为青年刺绣艺术家提供宣传展示的机会,积极引进相关人才。为居民提供优良的生活配套和生態环境,提升民生幸福感。

猜你喜欢

苏绣刺绣小镇
十指春风,落针苏绣如画
浅谈我国苏绣工艺的特点与传承
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什么也没有小镇(1)
小镇小镇真热闹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刺绣新生
穿毛衣的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