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足部骨折应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材料治疗的观察

2019-06-20侯洪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骨折

侯洪涛

(七台河七煤集团总医院骨二科,黑龙江七台河 154605)

手足部骨折是骨科一类常见病,以往手术治疗本病时多采用金属内固定材料,尽管概率尅固定材料具有固定牢靠的特征,但首次固定后大部分患者需再行手术固定,若术后出现克氏针外露等情况,还会阻碍患者术后手足正常功能的恢复[1]。从20世纪80年代起,自身增强型可吸收材料应用于我国骨折内固定术治疗领域中,目前已实现推广,该文以2016年4月—2017年8月为研究时段,主要探究其用于手足部骨折治疗的疗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70例手足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均于该院就诊,均经X先、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及家属知情参与,排除先心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精神类疾病及伴有活动性出血倾向者等。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甲、乙两组,甲组(n=30)男女构成比为 3:2,年龄 20~71,平均年龄(39.4±4.0)岁,骨折位置:手部17例,足部13例,骨折类型:闭合性18例,开放性12例。乙组(n=40)男女构成比为 1:1,年龄 22~73,平均年龄(38.9±4.5)岁,骨折位置:手部 14 例,足部 16 例,骨折类型:闭合性16例,开放性14例。甲、乙组患者以上资料经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甲组:用常规钢板固定治疗。手、足部骨折者分别采用臂丛神经麻醉、腰麻。在X片引导下明确骨折具体位置及需固定范畴,选择规格相适宜的钢板,在骨膜剥离手术治疗结束后,尽量将钢板和骨面紧密贴合,在保证骨折处恢复最原始状态后,旋紧骨折固定器,而后进行钻孔、固定等操作。

(2)乙组:选择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麻醉成功后切开骨折处,顺沿骨折走向垂线位置用钻头扩髓,并固定骨折位置,结合患者骨折病况选用相适宜的自身增强可吸收棒,建议吸收棒的规格需稍大于钻孔3~5 mm,将其安置在已钻好的孔内,同时安放助进器,利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处理。术后常规包扎切口,略抬高患侧,术后可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当患者术后每小时引流量<8 mL时可引流管,拔除标准:术后引流量<8 mL/h,嘱患者充分休息。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价:①临床治愈:治疗后,X线检查提示骨折位置复位正常,为出现疼痛等症状;②显效:治疗后,X线检查提示骨折处愈合明显,骨折相关症状有减轻;③好转:治疗后,X线检查提示骨折处有愈合迹象,临床症状有所缓解;④无效:不符合以上评价标准。总有效率=(总数-无效人数)/总数×100%。

(2)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2]评估生活质量,量表包括4个维度,各维度评分0~100分,德约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3)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乙组总有效率为95.0%,甲组为7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GQOLI-74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GQOLI-74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有上升,乙组高于本组治疗前与同期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情况比较[(),分]

GQOLI-74治疗前 治疗后乙组(n=40) 甲组(n=30) 乙组(n=40) 甲组(n=30)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48.3±7.4 43.2±5.6 37.5±6.3 38.6±7.8 48.49±10.23 45.6±6.2 37.2±6.4 39.8±6.6 73.3±6.8 69.5±6.3 76.0±7.4 71.9±5.3 67.0±7.6 65.3±8.5 62.0±7.4 62.1±7.7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以切口感染、患肢肿胀为主,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甲组为26.7%(8/3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足是机体重要器官,有多种小块骨与小官庄股构成,关节骨折的风险高且骨折快微小难以固定。手、足部骨折固定应遵照牢固固定、早期功能活动两项原则。克氏针、钢丝、微型钢板等是临床常用手段,但以上方法有固定不牢、骨折间压力小或有间隙等不足,可能造成骨折延期愈合,增加关节僵直、肌腱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而若能采用可吸收式内固定物治疗本病,具有如下几点优势:(1)有一定膨胀性,不易出现疏松情况,单钉固定法有效减少或规避骨块移位;(2)弹性模量相对较大,促进骨愈合进程,例如,汪海洋[3]在研究中,研究组采用自身增强可吸收棒,对照组予以可吸收螺钉,结果表明,研究组痊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3±1.8)个月,住院时间为(16.8±2.0)d,与对照组(11.8±1.4)个月、(17.3±1.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促进患者尽早参与关节功能锻炼。

该次研究中,乙组患者术中采用的可吸收钉与自身增强可吸收棒之间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且钉体的主要材料为聚乙交酯,整体性能较强,能明显减少再骨折发生的风险;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植入人体>10个月后,能够自行分解成碳水化合物,并利用自身吸水膨胀的属性,进一步增进骨折的固定效果,但是该类材料的力学强度明显低于金属内固定物,另外在其属性与材料类别因素的影响,其推广过程还受到一定限制[4]。

谢铁钢[5]将足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方法同该文中的甲、乙组。结果表明,试验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5%、5.56%,与对照组81.5%、5.5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谢铁钢认为,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用于手足部骨折患者治疗,可明显提升疗效,缓解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该次研究中,治疗后乙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高于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回顾该次研究历程,笔者对自身增强可吸收材料的适应证作出如下总结:(1)可吸收材料直径≥2.0 mm,故此建议选择>8~10 mm的骨折块,以保证钻头不促进二次骨折;(2)可应用关节的大块骨折(直径>10 mm),进而在无关节面固定支撑下,实现固定目标;(3)针对撕脱的骨折类型,若骨块直径>4~6 mm,则应用可吸收材料,通常可取得良好的固定效果。

综上所述,自身增强型可吸收材料治疗手足部骨折,疗效更为理想,安全性较高,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