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筑业:“五力”激活成长“核”动力
2019-06-20薛学轩张明建
文|薛学轩 张明建
①首届建筑防水行业(防水工)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建筑防水行业(防水工)职业技能竞赛西南赛区选拔赛举行
②全省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现场观摩会在德阳举行
春天的故事最动听。日前,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统计局联合发布《2018年四川建筑业发展报告》。
从持续增长态势看:2018年,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533.6 亿元,同比增长22.1%;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223.7 亿元,占GDP 比重7.9%,比上年提高0.2 个百分点;全省建筑业缴纳地税总额477.43 亿元,同比增长22.8%。
从全国排位占比看:2018年,四川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5.5%,比上年提高0.2 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产值继续居西部第一位,居全国第五位,其增加值占GDP 比重比全国平均高1 个百分点。
从总产值的结构看:2018年,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中房屋建筑业产值10004.1 亿元,同比增长23.3%,占总产值68.8%,并从房屋建筑为主的产业结构,向交通、水利、市政、地下管廊等国家重点投资领域转变,还通过合作、收购、参股等方式,向其他相关产业转型、延伸和跨越。
从高资质企业成长看:2018年,全省新增特级施工总承包企业4 家,达25 家;新增一级施工总承包企业70 家,达765 家,总承包企业完成产值13634.5 亿元,占总产值93.8%。
横比竖比,不难看出四川建筑业,既有量的扩张,又有质的飞跃;既释放“核新”竞争力,又散发着非凡的魅力。
科技竞争力,从“数量取胜”转向“质量取胜”,构筑建筑业之“核”
到目前为止,四川省建筑企业43722 家,但“苗多不壮,发育不良”,企业“多、小、弱”特征明显,与央企和国内优秀企业相比,四川的建筑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比较偏重经营,不注重科技创新和投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较少,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在规模、品牌等方面都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为此,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关于推动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积极做好《建筑业10 项新技术(2017 版)》推广,推动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同时,大力扶持建筑企业做优做大做强,精准制定扶持政策,采取一对一、点对点帮扶,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打造“川建工”品牌,以此提升建筑业规模总量、质量效益、发展潜能、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2018年,全省评定“天府杯”128 项,省级标化工地159 个,44 项工程列为全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20 个工程项目通过四川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成果验收,评审通过省级工法551 项。
为了提质增效,开展BIM 技术试点示范,推广BIM 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提升工程建设和管理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结构竞争力,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塑造建筑业之“形”
数据显示:全省4 万多家建筑企业,从事房屋建筑工程的企业占建筑企业总数的74%,而从事铁路、公路、桥梁、水利水电等专业工程的企业比重较低,这导致全省建筑业同质化竞争过度,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益提升与技术进步。成达工程有限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三步曲”,即设计体制向国际通行体制转变,业务领域向其它领域转变,运营模式向全功能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变,为企业带来了骄人的业绩,从1999年的4000 多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60 多亿元。该公司负责人欣喜地说,企业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和新兴领域拓展,形成了“突出主业、适度多元”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总结推广四川成达公司产业结构调整“三部曲”经验的同时,四川适应市场需求,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建筑企业向公路、铁路、水利、轨道交通、城市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城市“双修”等国家重点投资领域和新兴领域拓展,优化企业经营业务结构,提升企业在大土木建筑领域的市场份额,改变建筑企业以房屋建筑为主的产业结构。并鼓励骨干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组成现代产业联盟,积极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向集科研、设计、开发、施工、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多产业链的综合性企业转变。
③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召开全省民营建筑企业座谈会
④全省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
⑤全省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暨上半年建筑业发展形势分析会在德阳召开
品质竞争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铸造建筑业之“范”
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劳动力要素的数量红利和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如何突破难关?四川以创新驱动为抓手,以中铁二局等创新企业为引领,着力在品质竞争力上下功夫。中铁二局之所以能在新常态下逆势而上,独领风骚,关键在于勇于创新。正如该院负责人所说“我们设计实物总长度已超过赤道周长一倍多,钻探相当于钻透了1300 多座珠穆朗玛峰,测绘总长度可贯穿地球南北极”。过去这些年,凭借务实创新的理念从中铁二局手中诞生了一大批代表当今铁路界最高水平的勘测设计杰作,而最具象征意义的项目,莫过于遂渝铁路无渣轨道,这是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渣轨道干线,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实现了中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技术的重大突破,为我国中长期铁路规划的1.6 万公里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力推动了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极其显著。遂渝铁路无渣轨道关键技术与应用,也因此而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⑥全省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座谈会召开
绿色竞争力,从“粗放建造”转向“绿色发展”,打造建筑业之“美”
长期以来,建筑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随着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增强,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逼迫四川建筑业走绿色发展之路,并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在推动绿色建材发展上着力。完善绿色建材评价与标识制度,建立绿色建材数据共享平台,引导建材企业向低能耗、低污染的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大力发展自保温墙体材料及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应用技术;到2020年,全省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绿色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60%,既有建筑改造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80%。二是在促进绿色建筑发展上着力。认真落实《四川省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实施细则》,制定完善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等有关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推进全省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到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5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成都市所有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三是在大力推行绿色施工上着力。鼓励企业研发低碳建造工艺、技术和材料,加大装配式建筑在重点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发布《四川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四川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和标准体系,不断降低建筑产品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人才竞争力,从“建筑工人”转向“产业工人”,凝聚建筑业之“本”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培养一支适应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队伍。2018年,全省102 家建筑工人职业培训考核机构共培训合格并发放全国统一编码的《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技能人员职业培训合格证》13.33 万本,同比增长135%。全省21 家建设行业国家鉴定所(站)共鉴定合格并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1.03 万本,同比增长125%;大力实施人才兴川战略,加大对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研发人才、新兴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建筑产业工人人才库,发展以中高级技工为主的技工队伍,推动培训证书省际互认、行业互认等,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建筑技术人员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流,完善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标准,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加快建筑用工制度改革,实现建筑工人公司化管理,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型,全面推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制度,深度运行全省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和保障建筑工人的合法权益,让建筑工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