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中的作用分析

2019-06-20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5期
关键词:胰岛素饮食用药

夏 艳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山东 济宁 272100)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的一种非传染性的代谢性疾病,指的是人体胰岛素分泌受损,或在其他生物作用下使得血糖只分泌但无法在过量时被抑制,从而表现出高血糖的特征[1]。当患者发生糖尿病时,可能会累及心血管、肾脏以及眼睛等器官,并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不但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还会对其生命造成威胁[2]。对于糖尿病患者,临床目前主要长期应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而为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避免盲目用药导致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达到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还需对患者展开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3]。基于此,本文以我院114例糖尿病患者为例,就其应用护理干预后的血糖控制及并发症预防效果展开探究。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14例于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有31例与26例;年龄为43~72岁,平均(57.9±4.8)岁;病程为1~9年,平均(4.2±0.5)年;合并症情况:34例合并高血压,21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4例合并高血脂。观察组中,男女分别有33例与24例;年龄为41~74岁,平均(58.2±5.0)岁;病程为1~10年,平均(4.6±0.7)年;合并症情况:32例合并高血压,20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5例合并高血脂。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内容包括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对其病情变化及血糖、血压进行严密监视,告知相关注意事项,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心理干预: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还会诱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使其出现一系列负性心理,如焦虑、恐惧、悲观等,长此以往会失去治疗的信心,有的患者为了不增加家人的负担,甚至还会拒绝治疗。②饮食干预:为有效控制糖尿病,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具体来说,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身高、体质量、具体病情及日常活动量等)进行充分调查与了解,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科学的营养方案,计算出患者的标准体质量和每日所需总热量,饮食比例通常为:55%~60%碳水化合物,20%~25%脂肪,15%~20%蛋白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物质摄入均衡;制定饮食计划,称重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少量多餐,每日3~6餐。食物选择多样化,主食可多选粗粮;绿色蔬菜多多益善;吃水果要适时适量,尽量吃含糖量低的水果,作为餐前加餐吃,每次少吃点;烹饪方法清淡化,多蒸、煮、炒、溜、焖,少油煎炸,盐少放;限制饮酒。同时需要定时对患者的尿酮进行监测,在饮食控制后尿酮出现阳性需要对饮食进行及时调整。③用药干预:糖尿病患者通常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进行治疗,如果出现用药不当的情况,就有可能诱发危险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科学用药,告知他们用药的正确时间、剂量以及次数等,并向其详细讲解药物配伍的相关禁忌。对于磺脲类药物,应尽可能在餐后半小时使用;双胍类药物,应当在餐后服用;应用胰岛素治疗,要做好胰岛素的储存,未开封的胰岛素置于2至8 ℃的冷藏室储存,已开启的存放于25 ℃以下的环境中;做好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及注射部位的轮换,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而在应用长短效胰岛素时,应按照先短效胰岛素后长效胰岛素的注射原则,并在使用前将药液充分摇匀。④运动干预:根据患者体力耐受度及病情为其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例如慢走、太极拳等。运动治疗可以增加胰岛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同时降低胰岛素的抵抗,提高胰岛素在组织中的敏感性,达到有效调节血糖的目的。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在饮食后1 h进行适当的运动治疗,其运动姿势需要舒缓,并给予运动指导与监督,避免剧烈运动;并且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频率,每周至少坚持5 d,每次至少30 min;在运动时,要随身携带糖果或含糖的食物,当出现心悸、出汗、饥饿感等低血糖症状时,需立即停止运动,补充适当糖类食品,以免出现低血糖昏迷的情况。此外,在运动时,患者应将联系卡带在身上,一旦发生意外情况,确保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总之,运动需要长期坚持,定时定量,与饮食药物治疗相配合。⑤预防并发症:随着糖尿病的不断发展,患者可能会发生相关并发症,如肾脏、眼、神经的病变,心脑血管的并发症,糖尿病足等,严重的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应积极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告知患者并发症发生的预兆、原因,以及发生后的处理对策,有效促进其自我监护能力的提高。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严密监测患者的脉搏、呼吸及面色等生命体征,将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找出并排除,以促进患者预后效果的改善。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及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及低血糖等)发生情况进行仔细观察与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采用(%)表示计数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对比(mmol/L,±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对比(mmol/L,±s)

注:与对照组同期相比,#P>0.05,*P<0.05

护理后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观察组 57 9.25±0.87# 13.46±1.79# 6.28±0.66* 8.01.±1.04*对照组 57 9.34±0.93 13.40.±1.62 8.05±0.81 9.45.±1.18组别 例数 护理前

2 结 果

经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血糖水平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3%,相比于对照组的35.1%明显下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通过科学的治疗,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该病本身并不可怕,但是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特别是近些年来,因糖尿病并发症而死亡的人数日渐升高。经调查研究发现,药物不合理应用、血糖控制不稳以及饮食不规律等,为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因此,除了对糖尿病患者展开常规药物治疗外,还应重视护理工作的开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血糖下降幅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在综合护理干预中,心理干预可消除患者的负性心理,激发其治疗的信心;饮食干预可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在减少糖类摄入的同时,确保营养均衡;用药干预可指导患者按医嘱正确用药,在提高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有效减少因用药不当而引发的并发症;运动干预可增强患者的身体抵抗力及素质,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并发症护理则可促进患者自我监护能力的提高,将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找出并排除,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展开综合优质护理干预,不但可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而且还可预防低血糖及血管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充分促进患者预后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胰岛素饮食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