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晚期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应用

2019-06-20马莉莎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5期
关键词:脑电图胎龄脑损伤

奚 敏 张 焱 张 路 崔 珊* 马莉莎

(昆明市儿童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8)

随着围生医学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不断提高,其中25%~50%早产儿可发生脑损伤[1],所以脑损伤已成为当前早产儿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早期识别脑损伤进而判断其严重程度,预测远期预后,对指导临床早期积极治疗,改善危重早产儿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ion electro encephalogram,aEEG)作为一种用脑电信号振幅波来分析脑电波的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成为其日常监护的一部分[3]。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表明,同足月新生儿相比,晚期早产儿(胎龄在34~36+6周)具有更高的风险,需要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关注。早产儿因其机体生长发育极易遭受外界因素干扰,将具有较高的神经系统发育异常风险,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注意[4]。本文将对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晚期早产儿脑损伤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自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住我院的32例出生时有窒息史(Apgar评分1 min、5 min及10 min有任意一项评分小于8分)的晚期早产儿(病例组)和同期住院的41例出生时无窒息史、未诊断脑损伤的晚期早产儿(对照组)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2例,女31例;胎龄为34~36周,平均胎龄(35.17±3.07)周;出生时的体质量为1670~3150 g,平均体质量(2115.71±274.61)g;其中有56例产儿为阴道分娩,17例产儿为剖宫产;其中有23例为双胎儿,50例为单胎儿。所有脑损伤早产儿均符合脑损伤判定标准[5],并排除了合并严重黄疸、低血糖、化脓性脑膜炎及神经系统先天畸形、伴有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患儿。且所有早产儿均在监护人同意知情后进行监测。两组早产儿的胎龄分布、性别比例、出生体质量以及生产方式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研究方法:所有入选早产儿均在入院72 h内完成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振幅整合脑电图仪器选用美国Bio-Logic脑功能监护仪,按照国际10~20标准导联设置电极位置,选择P3、P4分别作为检测电极及参考电极,地电极放置于前额正中。清洁患儿局部头皮后常规去脂,涂好导电膏,安放银质盘状电极,胶布固定。两个电极间的距离需保持在75 mm左右,每次连续监测≥2 h。

1.3 评估指标:根据睡眠觉醒周期、振幅的上、下边界值对aEEG的结果作出判断。结果判定:①正常:可见睡眠觉醒周期,aEEG上边界>10 μV,下边界>5 μV;②轻度异常:睡眠觉醒周期不易辨认,aEEG上边界>10 μV,下边界≤5 μV;③重度异常:未见睡眠觉醒周期,aEEG上边界<10 μV,下边界<5 μV。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基本描述计数资料采用例及构成比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假设检验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病例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病例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s)

注: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病例组和对照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χ2检验,病例组和对照组:性别、生产方式、双胎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指标 病例组(n=32) 对照组(n=41) t/χ2值 P值胎龄(周) 35.81±5.91 34.92±6.02 0.686 0.493性别 0.575 0.448男20 22女12 19出生体质量 2173.42±231.76 2091.86±304.57 0.995 0.323生产方式 0.657 0.418阴道分娩 26 30剖宫产 6 11双胎儿0.302 0.583是9 14否23 27

2 结 果

2.1 73例晚期早产儿均顺利完成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经分析可知病例组检出异常者27例 (84.38%);其中轻度异常者26例(81.25%)、重度异常者1例(3.13%)。对照组检出异常者5例(12.20%),均为轻度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病例组和对照组aEEG结果分析

2.2 两组中振幅整合脑电图睡眠觉醒呈周期性变化、原始脑电图图形连续性所占比例(分别为15.62%、9.38%)显著低于未发生脑损伤的早产儿(分别为87.80%、65.85%),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病例组aEEG结果分析

3 讨 论

早产儿脑部尚未发育成熟,对缺氧环境极易敏感,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将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生概率,但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因此,目前临床对于早产儿脑损伤的判断主要还是依赖于影像学检查。由于早产儿,其生后生命体征可能尚不平稳,因此在生后早期一般只能进行床旁头颅B超检查,而不能进行精确的影像学如头颅MRI评估。但有研究表明,早产儿脑损伤以后大脑结构会相应发生一定改变,自此神经元已经出现电信号变化。目前对于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方法,Song等[6]分析了342例早产儿72 h内aEEG图形、头颅超声、头颅MRI与早产儿脑病的关系,发现头颅MRI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特异性最强,但aEEG敏感性最强,早期进行脑功能监测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改善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因此振幅整合脑电图可作为临床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实用价值较高。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在检测中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加上在实施连续检测中,需要对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因此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7]。因此,在使用aEEG的同时,还应与颅脑超声、MRI 等其他方法相结合,以充分发挥aEEG在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8]。

猜你喜欢

脑电图胎龄脑损伤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脑电图检查的到底是什么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78例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