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手术期精准护理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19-06-20高海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5期
关键词:栓塞精准血管

高海荣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聊城 252000)

脑动脉瘤是指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成人发病率为2%~5%[1],容易在患者血压升高、紧张、劳累后突然破裂,致使蛛网膜下腔出血,因此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2]。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瘤颈治疗脑动脉瘤,且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利用电解脱式弹簧圈、支架、球囊等栓塞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3],并能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恢复,但脑动脉瘤的治疗效果不仅与手术相关,还与其围手术期护理有密切关系,有效的护理可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术后并发症[4],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110枚动脉瘤)脑动脉瘤患者,就探讨围手术期精准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110枚动脉瘤)脑动脉瘤患者,经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头痛等,根据围手术期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50,共56枚动脉瘤)给予精准护理,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41~75岁,平均(50.24±5.32)岁;Hunt-Hess:27例Ⅰ级,18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Ⅳ级;脑动脉瘤部位:31例前循环,19例后循环;脑动脉瘤大小:29枚小型,19

枚中型,2枚大型;对照组(n=50,共54枚动脉瘤)给予常规护理,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2~75岁,平均(51.24±4.87)岁;Hunt-Hess:28例Ⅰ级,17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Ⅳ级;脑动脉瘤部位:30例前循环,20例后循环;脑动脉瘤大小:28枚小型,20枚中型,2枚大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动脉瘤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③无其他部位肿瘤者。本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两种患者均基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再给予精准护理:①降低应激和不良反应:根据患者脉瘤大小、血管入路、形态等选择麻醉方式和治疗方案,并适当给予肠内营养液减低应激反应,全身麻醉,加强监护,避免尿潴留、恶心呕吐、麻醉意外等不良反应。②提高舒适度和就医获得感:与患者积极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同为其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手术治疗方法等,缓解不良情绪,同时邀请介入栓塞治疗后效果明显的患者现身说法,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5]。③术中护理: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手术室温度,一般为22~26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严格控制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栓塞速度,避免其向近端血管反流。④术后护理:患者苏醒后使用CT复查,避免形成梗死,在其右下肢放置沙袋,伸直髋关节,并适当活动踝关节,当患者无不适感时提高床头15~30°,以及降低脑水肿,同观察患者敷料情况和渗液情况。⑤预防并发症: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处理,同时做好患者的饮食、皮肤、口腔等护理。⑥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患者兵器稳定后,为一起制定合适的语言、肢体、感觉功能锻炼,促进其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出院时叮嘱其按时服用药物,并定期复查,同时要规律生活、平衡膳食、适当运动、平和心境等[6]。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治疗前后昏迷程度、心理状态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①昏迷程度: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量表(GCS)评价,包括肢体运动、语言、睁眼3个方面,分值3~15分,3~8分:重度昏迷;9~12分:中度昏迷;13~15分:轻度昏迷,得分越低表示患者昏迷程度越重[7]。②心理状态:包括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包括20个项目,分值20~80分,重度焦虑/重度抑郁:≥70分;中度焦虑/中度抑郁:60~69分;轻度焦虑/轻度抑郁:50~59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好[8]。③不良事件:包括死亡、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复发、脑动脉痉挛、动脉瘤破裂出血等。

1.4 统计学处理: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n(±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n(±s)]

手术指标 观察组(n=50) 对照组(n=50) t P术中出血量(mL) 144.78±4.27 165.93±4.60 23.8279 <0.0001手术时间(min) 48.21±5.34 60.47±6.23 10.5652 <0.0001

表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对比[n(±s)]

表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对比[n(±s)]

心理状态 时间 观察组(n=50) 对照组(n=50) t P SDS评分(分) 手术前 53.91±3.97 53.94±3.78 0.0387 0.4846手术后 38.42±3.57 41.95±3.52 4.9787 <0.0001 SAS评分(分) 手术前 61.27±3.42 61.54±3.14 0.4112 0.3409手术后 42.74±4.36 47.54±4.25 5.5745 <0.0001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昏迷程度对比:手术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对比[n(±s)]

表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对比[n(±s)]

组别 例 GCS评分(分) t P手术前 手术后观察组 50 9.81±1.69 13.91±1.19 13.8210 <0.0001对照组 50 9.75±1.62 11.52±1.07 6.4466 <0.0001 t - 0.3625 10.5603 - -P - 0.3589 <0.0001 - -

2.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手术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vs 30.00%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目前临床尚不完全明确脑动脉瘤的发病原因,但多项研究表明,其与创伤、感染、动脉硬化、先天性因素有关[9],此外脑动脉闭塞、颅内血管发育异常、脑动静脉畸形、颅底异常血管网症等也能引起动脉瘤[10]。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可有效促进其预后改善,若脑动脉瘤未破裂,并可行开颅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情况下,应首先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11]。若脑动脉瘤已破裂,应考虑患者的各方面因素,必要的情况下可将两种手术方法联合治疗[12]。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式,其创伤更小,疼痛更轻,其治疗效果更好,极大的降低了再出血和复发的风险[13]。由于脑动脉瘤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遗传因素、高血压、是否吸烟、年龄、性别、既往蛛网膜下腔出血史等,因此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心理、生活环境等进行精准防治,并加强护理管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促进治疗效果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GCS评分、SDS评分、SA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给予围手术期精准护理可有效促进治疗效果,缓解负性心理,促进预后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栓塞精准血管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血管里的河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少糖多酸护血管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精准扶贫二首
你的血管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