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6-20陈坚
陈 坚
(山东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山东 邹城 273500)
慢性荨麻疹是以自身免疫炎性反应为基础的皮肤科常见疾病,其临床主要以瘙痒、风团为典型表现,症状反复,经久不愈,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针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存在许多方案,但临床治疗多带来短期改善,治疗不彻底,难以痊愈。近年来,研究[1-3]显示免疫炎性反应与凝血机制异常是慢性荨麻疹主要发病机制。而传统医药对于抑炎、调节免疫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可以发挥其多靶点、多机制作用[4-5]。研究试分析中药当归四逆汤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血清炎性反应、免疫机制等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诊断慢性荨麻疹180例,男87例,女93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5.87±6.16)岁。荨麻疹诊断符合2009年美国荨麻疹诊断与分型指南。入组标准:①出现确定性风团皮疹,边界清楚;②剧痒症状,症状反复。排除标准:①药物性荨麻疹;②物理性荨麻疹;③合并肿瘤、急性感染性疾病者。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治疗方案获得患者或者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入组患者按照先后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给予咪唑斯汀缓释片10 mg/(次•d),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用当归四逆汤口服治疗,治疗时间8周。当归四逆汤组方:当归15 g、黄芪30 g、太子参10 g、云茯苓30 g、红花10 g、川穹9 g、防风30 g、生地黄15 g、全蝎10 g、地肤子10 g、白鲜皮10 g。每天水煎服至300 mL,分2次服用。
1.3 检验方法:治疗前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计算Th1/Th2、Th17/Treg比值变化。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IL-17,免疫化学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进行。
1.4 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荨麻疹严重程度评分(UAS7)、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DLQI)变化。荨麻疹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依据患者用药前后风团与瘙痒情况,总计42分,分数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主要评估瘙痒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采用四级评分法,分值越少,代表病情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患者Th1/Th2、Th17/Treg水平比较(±s)
表1 2组患者Th1/Th2、Th17/Treg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Th1/Th2 t P Th17/Treg t 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中药组 90 5.79±0.64 9.76±0.51 3.804 0.003 0.92±0.35 0.74±0.21 3.785 0.003对照组 90 5.78±0.81 7.65±0.49 2.317 0.05 0.98±0.31 0.87±0.56 1.654 0.05 t-0.908 2.650 - - 0.785 1.788 - -P-0.243 0.05 - - 0.235 0.05 - -
表2 2组患者血清hs-CRP、IL-17、D-二聚体水平比较(±s)
表2 2组患者血清hs-CRP、IL-17、D-二聚体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hs-CRP(mg/L) IL-17(ng/L) D-二聚体(u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中药组 90 23.51±2.50 12.90±1.45 25.67±1.69 10.90±2.38 2.89±0.43 1.32±0.25对照组 90 23.76±2.62 18.76±1.69 25.62±1.80 15.57±2.34 2.90±0.52 1.87±0.43 t-0.983 2.789 0.875 3.689 0.905 2.785 P-0.432 0.05 0.347 0.003 0.427 0.05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s)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s)
组别 例数 症状严重程度评分 t P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 t 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中药组 90 23.76±3.21 9.89±3.26 3.458 0.003 10.98±1.36 2.39±0.32 3.328 0.003对照组 90 21.70±3.27 17.68±2.70 2.219 0.05 10.75±1.27 4.57±0.31 1.980 0.05 t - 0.965 2.709 - - 0.809 2.890 - -P - 0.228 0.05 - - 0.217 0.05 - -images/BZ_32_316_1279_318_1280.png
2 结 果
2.1 2组患者Th1/Th2、Th17/Treg水平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Th1/Th2升高,Th17/Treg比值降低,中药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组内前后比较与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血清hs-CRP、IL-17、D-二聚体水平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IL-17、D-二聚体水平下降,其中,中药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组内前后比较与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评分降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改善、临床疗效提高。其中,中药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 论
慢性荨麻疹治疗主要依靠药物规律服用。既往以西替利嗪、苯海拉明、咪唑斯汀为代表的抗组胺药物是其基础药物之一。以胸腺肽、奥马珠单抗、白三烯受体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调节/抑制药物与糖皮质激素可以干扰淋巴细胞合成,抑制补体生成,对于重症患者疗效显著,可以短期内应用。但以上该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且作用效果短暂,停药后,患者症状多易反复,疗效不持久。
近年来,随着荨麻疹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6-8]显示免疫炎性反应与凝血机制异常参与慢性荨麻疹发病过程。而传统医药在抑炎、调节免疫等机制方面存在显著作用。中医学研究[9]认为荨麻疹属于“风疹块”等病症。《金匮要略》等研究中记载“邪气中经,则身痒而隐疹”,病机中强调了风邪发病中的重要性。临床治疗易以疏风止痒、辛凉解表为基本策略。也有观点认为疑难杂症多与脏腑失调有关。采用中药汤剂可以发挥其多药协同,从不同作用机制与途径发挥其临床疗效。当归四逆汤为传统中药经典汤剂,可以起到益气固表、祛风止痒、温经活血作用。既往多用于妇科与骨科患者,对于皮肤科患者应用较少[10-11]。研究以临床荨麻疹严重程度评分(UAS7)、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DLQI)为临床疗效判断依据,研究显示中药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当归四逆汤可以显著缓解慢性荨麻疹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不清。既往有研究显示免疫炎性反应与凝血异常参与其发病。多数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失衡,T1向Th2漂移现象[12]。研究以Th1/Th2、Th17/Treg比值为免疫判断指标,血清hs-CRP、IL-17为炎性反应指标。研究显示其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Th1/Th2升高,Th17/Treg比值降低,血清hs-CRP、IL-17、D-二聚体水平下降,组内前后比较与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当归四逆汤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炎性反应来发挥其治疗作用。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深入。综上所述,中药当归四逆汤可以显著减轻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分析机制与其下调体内炎性反应、纠正凝血机制紊乱与免疫失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