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分层教学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

2019-06-20刚,成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5期
关键词:显著性学期体质

程 刚,成 欣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1800)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纲要》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并指出:增强综合素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全面强化学校体育工作。面对当代大学生存在肥胖率高、耐力素质下降、力量水平不足等现象,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以强化学校体育工作为导向,以体育分层教学为突破口,对体弱生提供针对性的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整体提升体弱生体质健康水平。分层教学是教师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学生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体育分层教学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情况。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为测试标准,以体质测试成绩为遴选条件,筛选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排名后120名学生,男生、女生各87名、33名。考虑班级个数、班级人数和教师匹配的现状,将体重指数(BMI)大于30、长跑分数低于40分以及剩余学生作为分层标准,分为3个班级。学期末因缺项而导致体质测试分数低的学生不在统计范围内,学期末男生、女生各71名、28名。对3个班级进行1学期体育分层教学实验,共计12周,每周2次体能强化课。使用SPSS 18.0对学期前和学期末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表1 学期前和学期末男生体质测试成绩配对样本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体能包括形态学指标、机能指标和运动素质指标。体重指数(BMI)属于形态学指标,肺活量属于身体机能指标,50 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男)/1 min仰卧起坐(女)和1 000 m/800 m跑均属于运动素质指标。

2.1 学期前和学期末男生体质测试成绩对比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男生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 000 m跑和体质测试总分P<0.05,出现显著性差异,表明学期末较学期前这些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50 m、立定跳远、1 000 m跑和体质测试总分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调查得知,反映形态学指标的体重指数(BMI;BMI=体重/身高2)学期末大于学期前,男生年龄处于18周岁以上,学期前和学期末平均身高几乎没有变化,而学期前和学期末平均体重分别为88.4±19.7 kg和91.4±22.4 kg。体重增长可能归因于肥胖或者瘦体重的增加。

反映机能指标的肺活量成绩学期末大于学期前,平均提高445.0 mL。肺活量成绩增长可能归因于学生心肺功能增强,供血能力增加,结合反映有氧耐力指标的1 000 m跑,呈现显著性差异,且学期末较学期前平均提高30.2 s,说明耐力素质显著增强。

50 m跑属于速度素质,立定跳远属于下肢爆发力指标,2项指标都与爆发力有关。50 m跑和立定跳远成绩呈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学期末较学期前速度和爆发力显著性增强。反映柔韧性素质指标的坐位体前屈,P<0.05,学期末较学期前出现显著性差异,平均提高4.2 cm。而反映男生上肢力量指标的引体向上,P= 0.213,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学期末和学期前引体向上次数几乎没有变化,反映出教学内容设计、负荷量度安排没有提高上肢力量,此外学期末男生平均体重为91.4±22.4 kg,体重大也是造成引体向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学期前和学期末男生体质测试平均成绩分别为43.7±5.30分、53.9±10.2分,学期前和学期末男生平均体测分均没有及格。仔细查看学期末3个班级的体质测试平均成绩,学期末体重指数(BMI)大于30的班级男生体质测试平均成绩为49.3±5.17分;学期末长跑低于40分的班级男生体质测试平均成绩为54.6±9.54分;学期末剩余班级男生体质测试平均成绩为60.6±6.26分,只有剩余的班级男生体质测试平均分及格。学期前男生及格人数为0,及格率为0;学期末男生及格人数为18人,及格率为25.4%。

2.2 学期前和学期末女生体质测试成绩对比与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女生肺活量、50 m跑、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和体质测试总分P<0.05,呈显著性差异,表明学期末较学期前有显著性的提高。此外,肺活量、50 m跑和体质测试总分P<0.01,呈高度显著性差异。

调查得知,反映身体形态学指标的体重指数(BMI)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学期末平均提高0.5kg/m2。学期前和学期末女生身高体重变化幅度不大。

反映身体机能指标的肺活量出现高度显著性差异,表明通过一学期体质强化课程的学期,女生身体机能大幅度提高。结合反映耐力素质指标的800 m跑,P= 0.06,耐力素质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但学期末较学期前提高幅度较大,平均提高17.2 s。

反映速度素质指标的50 m跑出现高度显著性差异,而反映下肢爆发力指标的立定跳远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学期末较学期前仅提高6 cm,原因可能是女生下肢力量较弱和立定跳远技术动作不规范。反映柔韧性指标的坐位体前屈成绩出现显著性差异,女生坐位体前屈成绩大幅度提高的原因在于身体解剖学结构,女生的柔韧性素质普遍强于男生。

表2 学期前和学期末女生体质测试成绩配对样本t检验

学期前和学期末女生体质测试平均成绩分别为50.6±6.75分、66.1±10.2分,学期前女生平均体测分不及格,而学期末女生平均体测分及格。学期前女生及格人数为0,及格率为0;学期末女生及格人数为25人,及格率为89.3%。

3 结论与建议

体育分层教学不同程度提高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但针对体重指数大于30的肥胖人群、长跑分数低于40分以及剩余体弱学生在体质不同构成要素的提高幅度上有较大差异。针对此现状,教师首先应完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体弱生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使体弱生的体质构成要素均衡提升;其次,在体育分层教学基础上,以不同运动素质水平作为分组标准,应进一步 探索体育分层分组教学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

猜你喜欢

显著性学期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