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实践研究及启示

2019-06-19李婷孙建辉魏靖

新世纪图书馆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术交流高校图书馆

李婷 孙建辉 魏靖

摘 要 论文以欧洲各大学图书馆的学术出版模式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分析,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欧洲各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理论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图书馆出版联盟发布的2014年—2017年《图书馆出版指南》分析欧洲各高校图书馆的出版服务的实践进展,运用PEST分析模型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将面临的挑战,总结欧洲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特点并对我国大学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提出参考性建议和借鉴。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欧洲大学 出版服务 学术交流 PEST模型

分类号 G25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05.015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libraries academic publishing mode of the European universitie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alysis, PEST analyzing model and 2014年—2017 Library Publishing Directory issued by LPC, it reorganizes the publishing servic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European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s the practice progress in order to propose the challenge our universities will face. It summarizes the features of libraries publishing service in Europe, and provides the referable value for our Chinese universities publishing service.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European university. Publishing service. Academic exchange. PEST model.

0 引言

数字化计算机技术颠覆了传统文献的记录方式以及信息的传播方式,所有数字化的文献、音视频、课件等都成为了出版的对象。数字出版已然成为分割传统学术出版和现代学术出版的分界线。作者→出版商→图书馆→读者这种单向线性的学术交流方式由于网络化和数字化的计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加入而被简化为作者→网络→读者这种最简模式。随着这种基于社交网络的学术交流逐渐发展,图书馆开始思索如何通过促进开放获取来改变当前学术交流的模式,满足学者和研究人员在任职和晋升过程中对学术出版的需求[1]。笔者通过对2014年—2017年《图书出版指南》[2-5]的分析,认识到越来越多的大学图书馆开始加入到数字出版行列并开展了许多出版服务,以至有的已经具备了机构知识库服务性质[6]。可以说,在现今的图书馆学术交流活动中,机构知识库服务、开放获取、知识产权、出版服务等均成为了图书馆未来服务的创新点,图书馆已从原有的被动消费者角色转为新型学术交流中的参与者和支持者[7]。在图书馆支持下的一系列有关学术类、原创类、教育类作品的创作、传播和存储等活动正通过图书馆构建的出版平台,以数字形式公开发布图书、期刊、论文、会议文献、工作报告等学术研究资料,大力促进着网络时代的学术信息交流[8]。

1 大学图书馆2017年出版服务概况

2013年,美国众多高校图书馆共同成立了图书馆出版联盟(Library Publishing Coalition,简称LPC),旨在促进图书馆出版服务主流化。为了反映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基本情况和进展,图书馆出版联盟几乎每年都会收集各种数据来研究图书馆的出版服务发展趋势。2017年发布了《图书馆出版指南(2017)》,这是从2013年起至今发布的第四个版本。此次发布的指南涉及到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英国、德国以及澳洲等118所大学图书馆。

根据《图书馆出版指南(2017)》[5]调查统计,目前在出版类型方面,各个大学图书馆继续保持传统的期刊、专著、教材、科技报告、会议论文等形式。在出版物数量方面,图书馆出版的出版物数量稳步上升,预计教师主办的期刊可以达到436种(2016年是404种),专著达905部(2016年是773部),教材达65本(2016年是58本)。2017年持续增长的还包括数字出版,将达到522部,几乎是2016年数字出版物的7倍(2016年数字出版物80部),其中剑桥大学图书馆占据了更多的份额。图书馆在为外部机构出版方面也从2016年的189部增长到了2017年的249部。

上述这些数据表明,图书馆出版服务不但持续扩张了出版物数量,同时在学术出版服务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如在学术出版的附加服务方面,有93%高校图书馆开展了版权咨询服务,90%高校图书馆开展了元数据服务,87%高校图书馆开展了培训业务,84%高校图书馆开展了数字化业务,81%高校图书馆提供内容托管服务,74%高校图书馆提供数据分析,62%高校图书馆提供ISSN申请服务,56%高校图书馆提供DOI分配管理业务[5]。这些附加业务均是学术出版过程中必須要经过的环节,各个高校图书馆正是通过此类服务不断加大学术出版服务的范围。

为了加强图书馆出版服务,各个高校图书馆在资金来源及人员素质等方面也向学术出版做了倾斜,其所占比重正逐年递增。据《图书馆出版指南(2017)》调查,有48%高校图书馆资金来源于本馆运营预算,7%高校图书馆资金来源于本馆资料预算,46%高校图书馆选择营业收入和运营收入混合作为资金来源(其中13所机构选择了销售收入,12所机构选择了捐赠作为资金来源,4所机构把许可费作为资金来源),还有12%高校图书馆在2017年选择政府补助金作为资金资助方式,10%高校图书馆选择了非本校图书馆预算作为资金来源[5]。对于人员要求,随着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不断优化与延伸,图书馆除了加强对馆员的专业能力的要求以及岗位要求外,在人员使用上也采取了很多种组合模式,尤其涉及到机构库建设软件等业务方面,主要采取馆员、学生组合的模式。

2 欧洲各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现状

根据《图书馆出版指南》 信息統计显示,欧洲仅有德国的洪堡大学图书馆[9]和哥廷根大学图书馆[10]、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大学图书馆[11]三所大学图书馆开展了出版服务,虽然参与出版服务的学校数目相对较少,加入联盟的时间较短,但各大学图书馆在出版服务方面做了很多理论和实践的准备,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

2.1 洪堡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

洪堡大学作为首个加入图书馆出版联盟的欧洲大学,由于在出版服务人员配备方面采用的是“全职馆员+研究生”的组合方式而非专业出版馆员,并且支持其运转的费用仅来自于图书馆运营经费与其他经费的拨付,导致洪堡大学仅有两年入选《图书馆出版指南》。

在2014年和2015年《图书馆出版指南》[2-3]关于洪堡大学出版服务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洪堡大学加入图书馆出版联盟之初,所提供的出版附加服务仅是传统图书馆所能提供的基本服务,到了2015年才增加了在出版期间需要的ISSN注册、ISSBN注册等服务[3],并借助自身学术资源共享的优势为校外科研单位做学术出版服务,使图书馆出版服务扩大了影响力。

洪堡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较突出自己学术出版服务的地位,在出版物类型上越来越注重正规化和专业化,如用会议报告取代了学生主办的期刊,并且增设了本科毕业论文、荣誉论文的出版。为了确保师生可以长期免费使用这些数字资源,洪堡大学图书馆采取了LOCKSS以及CLOCKSS的数字保存策略。这种做法不仅使图书馆员和出版社可以共同拥有一个长期存储的网络化图书馆,而且也为学术出版进行了良好的先期铺垫工作。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 哥廷根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

哥廷根大学图书馆是欧洲唯一连续三年入选《图书馆出版指南》的大学图书馆,根据该指南中有关哥廷根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情况来看,该馆的出版服务在2015年—2017年间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可以说,哥廷根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及其附加服务实现了从登记注册到认证、获取、存档、最终回馈这一完整的学术交流过程。

由于哥廷根大学注重学科学术专业出版,因此图书馆不断拓宽学术出版范围,助力本校特色学科走向整个世界。在出版方面,除保持原有的学生期刊、科技研究报告、电子毕业论文等资源出版外,还增加了专著、教材、目录等出版。在专业学科上,除了原有的法律科学、P2P通信法律、环境历史这几个门类外,近年还将医学伦理专业吸纳进来[10]。

哥廷根大学图书馆非常注重校外合作,从2015年到2017年陆续与Open Access,FADAF,OAPEN,Open Edition,DARIAH-EU,Open AIRE等德国大学的出版工作群体建立了多重合作。这一做法不仅进一步拓宽了学术出版领域,而且使得图书馆出版服务资金来源多样化。

图书馆为了将出版服务业务做到专业化、标准化,在人员配备上已从原先3名出版专员增加到5名出版专员,同时辅助出版专员从2名增加到4名[3-5]。这也说明哥廷根大学图书馆的附加服务更综合更全面。目前,该馆在附加服务方面开设了平面设计(打印或网络)、按需印刷、排版、文字编辑、市场营销、外联、培训、分析学、图书编目、元数据、ISSN注册、ISBN注册、DOI分配管理、开放URL、数据管理、同行评议管理、商业模式扩展、预算准备、合同许可准备、作者著作权咨询、其他作者咨询、数字化、图像服务、内容托管,音频/视频流等业务[3-5]。

2.3 斯德哥尔摩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

斯德哥尔摩大学图书馆早在2012年12月就于SUP平台上开展了出版服务,后来在公开资助下于2014年被选入《图书馆出版服务指南》[2]。由于斯德哥尔摩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不是由捐赠和其他盈利方式来支撑,因此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图书馆运营预算。基于其资金来源单一,斯德哥尔摩大学图书馆的出版服务采取的是分散型协同出版模式。采取这一模式,另外一个原因在于斯德哥尔摩大学相对于综合性大学专业覆盖不全面,具有自身的特色学科。

斯德哥尔摩大学图书馆采取的这种模式有助于促进专业化学术出版,因此斯德哥尔摩大学图书馆虽然出版物类型较少但是却很有特点,如通过可视化服务出版了特色地理景观学科的地图、画册等。斯德哥尔摩大学图书馆的这种可视化出版服务在全欧洲是唯一的,另外在出版附加服务方面也是欧洲各大学图书馆中最全面的[3-5]。目前在其出版附加服务中涵盖了其他大学图书馆所有的附加服务项目,包括平面设计(打印或网络)、按需印刷、排版、文字编辑、市场营销、外联、培训、分析学、图书编目、元数据、ISSN注册、ISBN注册、DOI分配管理、开放URL、数据管理、同行评议管理、商业模式扩展、预算准备、合同许可准备、作者著作权咨询、其他作者咨询等服务[5]。斯德哥尔摩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情况见表2。

斯德哥尔摩大学图书馆从2015年—2017年在人员配备数量上是由多变少的,这也是该馆为出版领域专业化这一举措做出的相关调整[3-5]。

3 欧洲各大学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特点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大学图书馆学术出版业务不断得到扩展,相较于传统的出版机构不仅组织形式相对稳定,而且在为学科服务方面也越来越注重学科特色,并且越来越重视数字化出版平台的建设和保存。

3.1 相对于传统出版组织形式,其出版形式更趋于稳定

传统的出版组织形式是由印刷企业、发行商、零售商等一系列不可或缺的环节构成,而大学图书馆学术出版则免除了这些中间环节,根据本校的学科特色、资金支持等情况,由图书馆构建出版组织形式。如德国洪堡大学图书馆和哥廷根大学图书馆的出版服务采取了集中式出版中心的组织形式,在图书馆内部专门成立出版部门,负责学术出版及附加服务,无需再去选择发行商、零售商进行推销。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大学图书馆则根据自身的资金来源以及学科专业特色采取了分散型协同出版组织形式,既可以省去原有的环节,同时又可以兼顾多方向多学科的出版。随着应用技术发展和在出版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他们所构建的组织形式都很稳定,不仅能够满足高校对于学术发展的要求,并且在各类读者的出版需求方面能够提供各项出版附加服务。

猜你喜欢

学术交流高校图书馆
加强学术交流与科学普及传播,提升学会工作影响力
全媒体时代学术出版转型与图书馆的责任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高职教师学术交流、研修培训开展状况不足与提升策略研究
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