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北山区教师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新师范建设背景下韶关市义务教育大数据分析

2019-06-19

韶关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镇区粤北韶关市

周 玲

(韶关学院 教育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出台了《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新师范”指 2018年广东省实施的教师教育改革方案,即广东特色新师范。该方案针对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明确提出要基本满足区域基础教育的教师需求,将地方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为本区域培养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别是紧缺学科教师。本研究在分析韶关市义务教育大数据的基础上,诊断韶关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粤北山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路径。

一、韶关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育趋势预测

针对《方案》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紧缺现象进行缺口预测;根据乡村教师补充困难的情况,将韶关市的义务阶段教师分城区、镇区和乡村,具体分析韶关市乡村学校教师现状。研究数据来源于韶关市教育局继续教育管理网站。

(一)韶关市小学在校生总量趋势预测

2015年底我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李玲、杨顺光“全面二孩”政策下义务教育学龄人口的预测结果:小学学龄人口数量2016-2021年间逐渐下降,随后上升,2027年达到峰值[1]。韶关市小学在校生数的总体趋势应为2016-2018年逐年下降,2019-2020年开始下降趋势减缓或停止,2021-2027逐年上升,并在2027年达到峰值。由此推测,2019年韶关市小学生在校生数临近未来十年的最小值。从理论上分析,2019年韶关市紧缺学科教师缺口量最小,未来十年紧缺学科教师数量将会越来越大。

(二)2019年韶关市义务教育紧缺学科教师缺口预测

教师缺口量受在校学生数、班级规模、教师周课时量、教师存量影响。本研究中教师缺口量的计算方法采用黄健毅、廖伯琴提出的教师缺口计算模型(S表示某一年教师缺口量;Z表示当年在校生数;X表示当年学生周课时数;B为班级规模;K表示当年教师周课时数;C表示当年教师存量)[2]。

1.小学紧缺学科教师缺口量预测

按照教育部的标准班级额度、课时安排及教师周课时量,韶关市小学体育、艺术、综合实践、科学课教师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口。科学课的教师缺口量最大为398人,其次为艺术类348人、综合实践323人和体育291人。下文韶关市小学紧缺学科教师具体指体育、艺术、综合实践、科学课教师。从城乡分布来看,教师缺口量最大的是乡村紧缺学科教师,特别是艺术类教师161人、体育教师156人和综合实践类教师152人。这一预测结果与《方案》提出的粤东西北紧缺学科教师严重不足的结果一致。从学科角度来看,科学科的教师缺口量最大。教育部2017年要求对小学一、二年级增设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科学课程,在此背景下韶关市城乡各区域的科学教师的缺口量很大,分别为城区133人、镇区141人、乡村124人。韶关市小学教师缺口量具体值见表1,负值表示富余。

表1 2019年韶关市小学紧缺学科教师缺口预测

2.初中紧缺学科教师缺口量预测

按照教育部的标准班级额度、课时安排及教师周课时量,韶关市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缺口量137人,其他课程教师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富余。其中综合实践教师的富余量较少,且城乡间分布不均匀,城区和乡村教师不足,镇区则出现一定量(31人)的富余。从城乡分布来看,韶关市镇区初中教师富余量最大,例如音乐(107 人)、体育(21 人)、美术教师(100人),出现近一半的教师富余量。由此造成的直接结果是镇区初中教师工作量不足,很多教师每周课时量远远低于教育部的标准。但是镇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存在最大的缺口量(89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韶关市初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韶关市初中教师缺口量具体值见表2,负值表示富余。

表2 2019年韶关市初中紧缺学科教师缺口预测

二、韶关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育的问题与成因

(一)韶关市义务教育阶段紧缺学科教师分布不均,且呈现加剧趋势

根据教师缺口量预测值,韶关市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紧缺学科教师分布不均,具体表现为小学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教师均存在较大缺口,初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教师则有富余。未来三年,韶关市小学在校生数趋于稳定或增加,初中在校生数逐年减少;受生源量影响,韶关市小学紧缺学科教师不足、初中教师富余的问题未来三年内将更加严重。

从城乡分布来看,韶关市共有小学184所,其中城区50所、镇区82所、乡村52所,小学城镇化率为71.7%;共有初中127所,其中城区24所、镇区90所、乡村13所,初中城镇化率89.8%。在韶关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镇区学校将承载更多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未来几年韶关市镇区小学、初中教师的数量将成为影响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韶关市乡村小学紧缺学科教师严重不足,现有教师学历普遍较低,偏老龄化

韶关市乡村共有52所小学,平均每所小学紧缺学科每科教师需求量3人左右。统计结果显示韶关市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本科及以上比例为城区41.8%、镇区28.2%、乡村19.0%(其中29.8%为高中学历)。从学历结构看,韶关市乡村小学紧缺学科教师学历严重不达标。韶关学院作为粤北唯一培养师范生的地方本科院校,其每年服务于粤北区域基础教育的毕业生人数很少。同时,韶关市乡村小学紧缺学科教师年龄主要分布在45-59周岁,青年教师补充不足,教师偏老龄化,见图1。

图1 韶关市小学乡村教师年龄分布图

(三)全国科学素养行动计划加剧韶关市小学科学教师缺口

韶关市小学科学课的教师缺口量最大,共398人,其中城区133人、镇区141人、乡村124人。黄健毅2015年研究指出2015-2020年我国小学科学教师缺口最严重[2]。但未来几年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将逐渐凸显。首先,2017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增设1学时/周科学课程;其次,与国际接轨,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将逐渐提高。英国将科学、英语和数学并列为三大核心课程;美国则将科学课程的起点定为幼儿园科学教育[3];最后,小学科学课程对专任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一步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对教学案例的开发和选择[3]。

(四)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缺口,制约韶关市整体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韶关市镇区初中教师整体富余,唯有信息技术教师不足,韶关市整体缺口137人,其中镇区89人。韶关市乡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处于最基本的技术提高阶段,且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明显低于城区教师[4]。

Mishra和Koehler认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ACK)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知识,并在舒尔曼提出PCK(学科教学知识)教师专业发展范式基础上提出TPACK教师专业发展范式[5]。师范生在掌握学科教学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会促进有效教学策略和合适教学内容的整合,从而促进教学[6]。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将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作为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任务。韶关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缺口将制约着韶关市整体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粤北山区新师范建设路径

通过对韶关市义务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粤北山区新师范建设路径,主要是构建U-G-S教师教育协同化机制、创新师范生培养系统化机制、建立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

(一)构建粤北山区U-G-S教师教育协同化机制

发挥政府和地方高校的主导作用,粤北区域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地方政府政策的推动、地方高校的支持和研究部门的引领密切相关。广东“新师范”举措明确了遴选师范院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及教育科研部门建设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战略部署。东北师范大学开创的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和山东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践的成功经验证明,构建区域共同体模式是区域教师教育发展的科学实践模式[7]。粤北区域包括韶关市、清远市和河源市,地形以山区为主,是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其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等均落后于珠三角地区,无论从经济水平还是地理位置均对人才的吸引力度不大。鉴于此,粤北山区可以看作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地方高校的发展基本决定着该区域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及成效。因此,粤北山区U-G-S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在借鉴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的基础上,需要特别突出地方政府和高校的主导作用。

(二)创新师范生培养系统化机制

针对粤北山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育最紧迫的问题——小学阶段音、体、美学科教师的缺口,本研究建议创新师范生培养系统机制:将县管校聘制、地方师范院校免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及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紧密结合。

1.县管校聘制实施策略

该策略主要改变粤北山区初中教师富余、小学教师紧缺的现状。县管校聘由政府统筹执行,即由政府统筹根据在校生数科学合理确定每所中小学教师编制数。在校教师实行公平竞聘,没有被聘任的教师(主要是镇区初中富余教师)可以参加其他学校(主要是乡镇小学紧缺学科)的编制竞聘。策略可行性:将富余初中音、体、美教师由镇区初中学校合理分流到同乡镇小学任教可行性较高。由政府统筹,实行公平竞聘,教师们更容易接受;从地理位置来说同一县域乡镇内调动工作,给生活造成的影响不大,教师们更愿意接受;县管校聘制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可竞聘一次,教师们选择学校的范围更大。

2.地方师范院校免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

该策略主要解决乡镇小学音、体、美学科教师补充困难的问题。地方师范院校音、体、美专业制定每年分别招生1-2个定向免费师范生班级的长期计划。根据韶关市2019年紧缺学科教师缺口量艺术类课程348人、综合实践课程323人和体育课程291人,按照五年时间完成缺口量补充,定向免费师范生班额度可确定为50人/班。广东省新师范方案指出免费师范生挑选遵从“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公费培养、定向从教、限期服务”五原则。粤北山区免费师范生培养需特别注意以下情况:首先,定向从教主要指去粤北区域的乡镇小学任教。其次,限期服务期限可以设定为5-10年。最后,培养模式考虑采取高中起点四年制本科学历。此外,乡镇学校教师对人才吸引力度不大,调查显示乡村学校教师大部分来自本县或邻县,教师来源地域性明显。因此除以上五个原则之外,粤北区域定向免费师范生班还应将学生来源即家庭住址作为一个重要的挑选原则。

3.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该策略主要目的是提高粤北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教师补充困难问题。虽然免费定向师范生是补充方法之一,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建设稳定合理的乡村教师队伍。韶关市共有349个乡村小学教学点,主要分布在较为偏远的山区,这些偏远山区教师很难补充。建议在国家制定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基础上进一步落实粤北区域乡村小学教师支持计划和乡镇学校顶岗实习方案。首先,在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时,应向乡村小学教师有所倾斜,加大经济补助力度。其次,可以考虑制定《乡镇学校有偿顶岗实习方案》。由地方教育局收集学校教师需求的实际情况,制定需求方案,提供给地方师范院校,由师范生自愿参加顶岗实习。最后,参加乡镇学校顶岗实习是有偿的,对师范生吸引力度较大,可行性也相对较高。

(三)建立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机制

根据粤北山区义务教育教师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具体指通过职后培训转化其他学科教师流向科学、信息技术学科,解决粤北山区科学、信息紧缺学科教师补充的问题。从韶关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现状来看,小学和初中阶段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均存在一定量的富余。但由于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不被重视,占课或者不开课的情况普遍存在。本研究预测未来广东省出台相应的实施方案,韶关市小学科学课教师的缺口将非常严重;未来几年韶关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缺口将制约着韶关市整体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粤北区域义务阶段教师队伍健康成长的长远规划,是及时补充小学科学和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与音、体、美学科不同,科学、信息技术学科对教师专业要求相对宽松,从粤北区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整体队伍合理转化和统筹可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建设路径是通过职后培训转化其他学科富余教师流向科学、信息技术学科。首先,制定小学科学、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培训方案。其次,采取自愿报名,优先录取原则。由于小学科学、初中信息技术需要理科知识背景,因此优先选择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学科教师作为培训对象。最后,通过小学科学、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系列培训并获得证书的教师鼓励其流向小学科学、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任教。

猜你喜欢

镇区粤北韶关市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关于化工产业发展型乡镇镇区规划编制思考
——以东至县香隅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韶关市举行首届新诗教育经验交流会
韶关市楹联与诗词学会作品小辑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
追寻足迹 不忘初心—红军长征过粤北图片展
广东省首个“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落户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