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伪造国家公文证件编造“扶贫基金”项目

2019-06-18

中国防伪报道 2019年3期
关键词:证件受害人诈骗

“只需缴纳16元,即可加入‘为人民服务精准扶贫基金会,年底每人可发放8万元至80万元扶贫资金”……,一些犯罪团伙打着精准扶贫、民族资产解冻的幌子,伪造国家公文证件,不断翻新诈骗手段,通过微信等社交工具大肆建群行骗,大量群众上当受骗。

通过陕西省陇县、凤翔县等地公安机关查处的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例,深度了解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揭露此类案件的真实面目。

不变的套路:伪造国家公文证件高额回报利诱群众

2017年11月,陇县公安局民警在走访中,发现部分群众正在参加“16元扶贫项目”,每人缴纳16元即可加入“为人民服务精准扶贫基金会”,年底每人可发放8万元至80万元的扶贫资金。民警立即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涉嫌诈骗,一起借精准扶贫名义实施诈骗,涉及14个省份、受害群众达38万人、涉案资金600余万元的公安部督办案件由此揭开。

犯罪分子何以在短时间内骗取这么多群众的信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嫌疑人伪造了国家公文证件。”陇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王冬说。

2017年9月,犯罪嫌疑人万崇庄团伙伪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作证”、人事任命书等,冒充国家扶贫基金会领导,将虚假证件、文件通过微信发送给犯罪嫌疑人谷少琴,开始了犯罪第一步。

受害人段某说,本来自己也是半信半疑,但是看到这么多证件资料,就相信了。

在2017年凤翔县“9·20”民族资产解冻诈骗案中,犯罪团伙则伪造与国家领导人的合影骗取受害人的信任。

除了假冒国家干部、伪造公文证件外,此类案件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虚构高额回报。从16元的费用,到8万元至80万元的扶贫资金,这起诈骗案的资金回报达到数千倍。

凤翔县民族资产解冻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李大艺等人承诺资产解冻后将给予受害人数亿元、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资产。

复合型犯罪:犯罪花样不断翻新升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借助互联网,不断翻新犯罪手段。

犯罪嫌疑人万崇庄等人通过微信将任命书等发给谷少琴,授意谷少琴组织团队;

而谷少琴则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发展下线,组成了以13名常委为骨干,总队、大队、中队、群等层级分明的犯罪网络,大肆在全国各省区市设立分会,并设立财务部、政宣部、督察部等;

还有部分犯罪嫌疑人在基层走村串户,冒充扶贫干部,面对面对群众实施诈骗。

“这类犯罪既有类似传销发展下线的特点,也有传统诈骗犯罪的方式,同时又有电信网络诈骗的方法,可以称之为复合型犯罪。”陇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张建辉说。

为了“团队达到一定规模后有高额奖励”这张“空头支票”,犯罪分子利用微信、QQ等社交工具积极建群发展下线。

不少受害人都是在不清楚的情况下被亲朋好友拉进群的。陇县城关镇居民田某就是被一个朋友拉进群的,“进群之后就有人加我,私发消息告诉我只要16元就可以加入扶贫基金会,我就用微信转账缴纳了费用。”

据陇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胡青介绍,在涉案微信群里,群成员每天都要听课、喊口号,互相加油打气,聆听谷少琴等骨干成员的讲话,用这样的方式蒙骗群众,让不少人信以为真。而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微信群不计其数。

只需缴纳少量费用就能获得高额回报,着实诱惑了不少群众。“假的我也损失不大,万一是真的呢。”很多受害人抱着这样的心理进行转账。

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犯罪团伙在全国范围内诈骗38万人。

每一层级收的“扶贫款”通过微信转账、红包等形式层层汇总至“全国财务部长”陈景明处,再由陈景明将赃款转至万崇庄指定的账户,万崇庄则通过洗钱公司将赃款取出。

复杂的犯罪手法给侦查带来不少难度。为了尽早破案、追回赃款,专案组仔细排查每一条线索,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终于顺利锁定犯罪嫌疑人,并追回了300余万元资金。

无法掩盖的诈骗本质:“扶贫基金会都是瞎编出来的”

在面对公安机关时,谷少琴等人一直试图用“扶贫基金会”来为自己开脱,声称自己是在实施精准扶贫项目。

当被问及冒充国家扶贫干部的事实时,谷少琴默然不语,而她宣称的“办理扶贫卡,年底每人可发放8万元至80万元的扶贫资金”在铁的证据面前早已不堪一击。

据悉,谷少琴曾长期沉迷于传销活动,始终妄图不劳而获。她与陈景明等人,早已背負巨额债务。

据陈景明交代,自己因投资亏损几百万元,一直想改变财务状况,也想领取扶贫资金。

而指挥谷少琴实施诈骗的万崇庄,在被抓获后交代“扶贫基金会都是瞎编出来的”。

类似万崇庄等人的职业犯罪团伙,将谷少琴等易受骗个体称为“猪头”,将行骗称为“杀猪”或“割猪”。

“‘猪头,就是容易受骗又有一定的圈子、能组织团队的人。”王冬说。这种称呼在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团伙内部,已成为约定俗成的叫法。这些“猪头”的个人信息,也在不同的团伙之间被来回贩卖,“猪头”也多次被诈骗。

凤翔县“9·20”民族资产解冻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李大艺等人就是从其他犯罪嫌疑人手中购买殷建华等人的信息,进而实施诈骗活动。

令人可悲的是,在此类案件中,不少受害人对所谓历史上遗留的巨额财富深信不疑,不仅大量转账给犯罪分子,甚至变卖自己的房子、汽车乃至借高利贷,倾家荡产也要进行民族资产解冻。

在凤翔县看守所, 50余岁的犯罪嫌疑人殷建华,不仅自己积极参与,还鼓动欺骗其他受害人投资民族资产解冻事业。

被守护民族资产的“山上老人”长期欺骗的殷建华,经公安机关教育才知道原来对方一直用变声软件掩饰真实身份。谈起自己被骗和行骗的经过,殷建华愤愤不平:“什么民族资产解冻,都是骗人的。”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没有任何民族资产解冻类“项目”和“组织”,广大群众不要受骗上当;按照法律规定,转发、鼓动、宣传民族资产解冻类相关信息,或者组建相关的微信群、招募会员、收取费用、非法聚集的,均涉嫌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处。(原载人民公安报)

猜你喜欢

证件受害人诈骗
刚捡的
春节前夕小心“实名诈骗”
诈骗
警惕电信诈骗
注意防范电信诈骗
家庭暴力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没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部分,受害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问责乏力冤案变悬案?
中国人一生要办证件、证明超过4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