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初探

2019-06-18王光

中国住宅设施 2019年1期
关键词:一体化设计公共空间

王光

摘要:为了与城市化发展有效适应,轨道交通业迅速得到发展。当前的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空间,由于综合设计水平限制,公共空间出现综合功能失调等问题,对公共空间功能的整体发挥造成一定的限制。主要原因是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科学应用各部分空间资源,提升利用水平,利用整合措施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提出了设计要点,并科学讨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建筑;公共空间;一体化设计

引言

对当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公共空间来讲,由于综合设计水平与整体质量存在的限制,一定程度造成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同时也对公共空间发挥功能造成约束。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必须积极提升科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水平,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利用资源效率,凭借整合操作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1 设计要点

1.1 空间组织和布局

第一整体式。整合公共空间主要是为了提升建筑单元之间的通透与功能渗透,提升密集程度,在设计空间过程中,公共空间是复合媒介,同时具有多重功能属性,如此才可以和人们的生活工作需求相符,建筑空间内外部能够被充分应用。城市功能在公共空间中获得整体呈现以后,自然向建筑功能延伸,从而提升了周围空间的综合活力。

比如香港朗豪坊城市综合体,是一种结合了地铁、客运、办公等各种设施的建筑,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整体式空间组织。借助3层中庭将对综合体进行依附的各类功能整合在一起,这部分功能彼此独立且互相联系。

第二层叠式。由于土地资源紧张以及人口迅速增加,相应带动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也提升城市的复合集约化水平。但是一体化公共空间的层叠式体现出交互层叠特点,如此对于城市交通整合及提升一体化水平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这一组织形式下,建筑内部出现显著分布,在科学应用地上空间的过程中,相应提升科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效率,不仅增加使用土地的效率,还拓展空间容量,有效解决交通与人口问题,加快城市建设发展[1]。

香港IFC国际金融中心这一城市综合体包括商业、办公、轨道交通等各项功能,是这一空间组织模式的代表。在地面层设置汽车换成枢纽,中环与轮渡码头产生的人流顺利导入二层,而轨道交通则通向一层。在共享中庭位置融合了地面、地下的空间,其也是各个层次的不同转化核心,见图1。

1.2 交通流线组织

在一体化公共空间中,科学组织和布局公共空间是流线组织的基础,即在规划设计的指引下,科学组织交流流向,在一体化空间布局下有效运行。一般坚持的原则包括:一是立体分层原则,保证每一分层具有独立性,综合来讲是分层处理轨道交通、车流和人流,着重对地上、下和空间等层次特点积极考虑,即:在城市不同层面设计交通模式,再通过垂直系统对每一层的交通流线科学组织,保证不同交通流线中的系统高效和协调运行;二是三维处理每一层面的交通流线,并且合理联系,也可以认为是基于立体分层的原则,确保每一层交通空间体现出独立性以及交叉重叠空间和建筑,根据三维角度科学组织[2]。

2 设计方法

2.1 景观设计与车站性能配套

以某2号线地铁为例进行分析,2号线开始正常运行以后,相应完善了附近的交通系统,不断增加人流量,交通设施表现出良好状态,特别是在高峰出行阶段,明显增加了出行量,道路交通出现相对较大的压力。该线路的站点位于繁华区域,要想对交通压力有效环节需要认真分析交通周围区域,建立交通辅助设备,比如,客运站、过街天桥和出租车停靠站等,同时还应积极建设公共设施,这些有利于更好的分散人群,减轻压力。这部分设施投入应用以后,明显改进了交通情况,客运站人流逐步分散至2号线,缓解了交通拥挤问题。经过上述分析发现,公共空间设计十分关键,在对其设计的过程中,应科学联系附近的换乘区域,发挥便民功能。

2.2 以人为本开展设计

对于人们来讲建设内部轨道交通十分关键,有效便利了生活,对其进行发展,有利于人们准确估算所在区域,推动交通的发展。同时,轨道交通也在不断扩大建设区域,人们对其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些也促进经济发展,较大程度影响城市发展能力与趋向。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一体化设计公共空间,联系居民需要开展设计,并与视觉心理需求高度统一,也就是以人为核心[3]。

2.3 严格遵守地域特点

不同城市拥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条件和人文历史等,公共空间需要强调城市本身的资源特点,进一步凸显城市的文化面貌。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协调统一处理空间与附近环境,保证空间形态高度融合本地特点。同时,通过艺术方式全面展现地域文化,并且在公共空间中有效引入,进一步建立充满艺术文化气息的空间,这种充满区域特点的方法,可以提升人们对城市的情感。但是,在设计车站过程中,应综合分析城市建筑物的特色、街道的综合风格等,凸显车站附近的可辨识性,高度融合车站与附近环境,有利于人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场地区域,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条件开展相应设计,尽量避免刻板的模式,保证形成一致的空间风格。

2.4 注意设计的便利性

在设计公共空间时,应对集散客流量情况科学分析,并且对空间认真规划,同时也需要考虑能否顺利接轨路面交通,有利于人们进行换乘,包括空间是否拥有完备的设施,使用的便捷性等,另外,还要考虑乘客的人身安全,确保其在上下車、换乘过程中的安全性。比如,在设计各类标识过程中,对数据持续性整合分析,明确标识数量与分布,发挥对人流进行疏导的功能[4]。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共空间直接根据一体化思想有效融合,同步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深入,形成更加舒适的外出环境,有利于提升交通服务水平,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脉络;也获得了更加完整的空间形态,促进社会科学应用,在建设与发展城市中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一体化设计是空间全新发展的有效尝试,体现出社会经济效益,希望其可以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更好的引导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徐匆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综合体一体化空间设计[J].城市发展,2016(12):56-57.

[2]高鹤鹏.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以沈阳地铁沿线地下空间发展为例[J].城市住宅,2016(9):76-80.

[3]王永祥.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设计—以广州市嘉禾望岗地区为例[J].规划师,2016(2):12-15.

[4]赵晟宇,阮如舫.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景观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3):25-29.

猜你喜欢

一体化设计公共空间
新一代大型客机复合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的若干特点
3+4土木工程专业基于模块化的“专本衔接、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研究与构建
城市更生的公共空间:香港旧城华人历史街区的保护发展经验
关于汉画像石图形符号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摭谈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儒学转型与民间社会的新维度
电子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一体化设计策略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3+2”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