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城市发展规律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2019-06-18吴本辉

唯实 2019年5期
关键词:盐城高新区

吴本辉

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中心和苏北振兴计划的前沿,盐城高新区(前身为江苏省盐都经济开发区)2015年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此后,盐城高新区坚持“高新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绿色发展先导区”的发展理念,加快产城融合建设,创成全国首批、苏北唯一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以全区10%的土地创造了58%的GDP和73.6%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国168个国家高新区中排名从125位跃升到77位。但对标先进地区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盐城高新区仍存在城市核心区不凸显、产业支撑力不强、创新平台载体不足、功能配套不完善等短板,需要深入践行“两海两绿”路径,做好“四高四新”文章,聚力打造盐城创新创业中心、智能制造高地和产城融合高地,为建设品质盐都勇挑重担、当好标杆。

一、高起点规划设计,打造现代城市新样板

盐城高新区牢牢把握大市区副中心发展定位,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空间资源,科学绘制城市“成长坐标”,致力建设有根有魂、有个性有品位、有魅力有活力的现代新城。一是规划更先进。抢抓“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期,立足全市、站位全省、放眼全国,以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来谋划城市发展,真正体现前瞻思维、全局视角、一流水准。先后聘请南京大学、深圳城市规划设计院等高端设计团队,对现有规划进行完善提升,充分借鉴上海市闵行区产城融合规划的成功做法,以高质量规划引领推动智能产业与现代城市互促并进,繁华都市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优质服务与精细管理有机融合。二是布局更科学。牢固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明确盐龙、盐渎、潘黄三个街道的发展特色,合理布局高新产业区、融合发展区、生态涵养区,推动世纪大道科技创新服务带、盐渎路产业发展服务带、青年路生活配套服务带“三带”,以及吾悦广场、体育公园、科创新城、科技广场“四组团”协同发展,让市民在相对独立的城市空间单元内实现就近就业、就近休闲和就近购物。充分发挥高新区辐射带动效应和集镇工业园补链配套作用,将张庄、龙冈、郭猛、大冈等城郊镇园区作为联动区,一并纳入高新区整体发展规划,形成“一区多园”格局,推动资源布局优化和产业空间集聚,促进人、产、城各要素合理流动,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三是特色更鲜明。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規划全过程,把绿色作为盐城高新区的城市底色,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互融共生,统筹“地、水、绿、产、居”多种要素功能,从整体平面、立体空间上系统谋划建筑布局、协调景观风貌,引领高新区向“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方向发展。加强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让城市携带文化基因,富有个性魅力,使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

二、高质量培植产业,构筑创新发展新标杆

树立“产城共荣”理念,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优化服务链,实现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一是建强智能产业高地。坚守实体经济,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业,是盐城高新区发展的生命线。立足现有产业,坚持调优产业结构与集聚产能优势相结合、壮大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致力于打造智能产业高地。智能终端产业已集聚项目85个、投产53家,2018年底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但销售超亿元企业只有13家、其中5亿元的仅1家。强化问题导向,坚定智能终端产业首位度不动摇,瞄准IPv6和5G商用机遇,发挥东山精密、维信电子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深入实施“补链强链”工程,加快向上下游和关键环节延伸,力争到2020年销售总量达到300亿元,销售超5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4家,实现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与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零突破。盐城高新区高端装备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龙头企业、产业链条不完整,尚未形成集聚效应,新能源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要加大重特大项目的招引力度,主攻智能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余热锅炉等高端装备细分领域,延伸氢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链条,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机械设备、汽车配件和纺织服装三大产业2018年实现开票销售128亿元(占全区61%),但产业规模不够大、企业竞争力不够强,要围绕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方向,推动上规模、提技术、强品牌、增效益,力争到2020年三大产业销售分别突破1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二是打造创新创业中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盐城高新区建成和在建4个产业研究院、4个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83个省级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较大突破,但创新成果服务经济发展不够直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够彰显,政产学研创新生态体系不够健全。要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主动对接高校院所,抓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高企培育、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等重点工作,推动更多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并掌握发展主动权。强化公共创新平台建设,集聚各类中高端创新资源,加快北大科技园、南大电商院、吉大智能院、中科院高通量院等载体建设步伐,推进盐城技师学院、大学科技园、方正软件学院等院校尽快落地,提升南理工技术转移分中心、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盐城分中心等平台运作实效,助力企业突破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加快构建苗圃到孵化器到加速器式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链条,积极推动各类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升级转化,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针对高新区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短缺、创新创业型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大力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打响智创盐都科技人才节品牌,完善“柔性引才”机制,着力引进一批有影响力、有核心技术的双创人才和项目团队,探索招引国内一流高校来高新区办学,建设分校或研究生院,构筑人才科创“高原”。三是提升服务业态质效。现代服务业是推动城市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电商物流、汽车服务、商务商贸三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总部经济、工业设计、软件信息、现代金融、检验检测等新业态仍在起步阶段。2018年底,城南新区总部经济税收10.5亿元、占全区1/3,而高新区总部经济税收仅1.98亿元、占全区5.7%,同时缺少像金融城、华邦国际这样有影响力的亿元楼宇。在生活性服务业方面,仍以餐饮、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居多,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引领消费市场转型升级的新业态还比较缺乏,大型城市综合体、创新社区、创业街区等新形态数量偏少。今后要着眼支撑制造业高端攀升和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两大目标,持续提升城西南现代物流园、电商快递产业园、东方汽车广场集聚水平,集中打造科创新城、体育公园组团主题产业集群,大力招引国内外有影响的品牌龙头企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融合化、高端化方向延伸,进一步增强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方向转变,为城市发展植入深厚的服务业元素。

三、高品质提升配套,建设生态宜居新城区

注重城市功能与产业升级联动并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以城市兴旺带动人气集聚,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产城共兴。一是塑造城市地标。城市地标是一个城市的第一视觉、第一印象和第一记忆,但由于区划不断调整,高新区面临着没有主城区、没有城市地标的窘境。要围绕“科技之芯、总部基地”定位,以高新区科技广场为核心,有序推进马沟老镇区改造,加快布局高档写字楼、星级酒店、金融中心等重点项目,打造具有时代气息和现代气质的中央商务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在加快智创小镇及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的基础上,组团打造文创、健康小镇或社区,构建“一区多点”的城市产业新地标,全面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辨别度。二是创造品质生活。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民生需求相比,盐城高新区社会公共事业仍然存在短板,尤其是优质教育、优质医疗资源短缺。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依据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分布,统筹布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鹿鸣路中小学、盐渎书屋、盐都中医院等高品质项目,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着力引进知名品牌房地产企业,建设一批高端商业和住宅小区,实施跃马、宝才、伍康等34个棚户区改造,不断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按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标准,精心打造绿带、绿地、绿景,扎实推进小马沟城市绿廊、冈沟河工业绿廊、植物园、水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构建绿景林立、彩色满目的生态空间。三是强化精细管理。一座有品质的城市,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要把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重视城市建设一样重视城市精细管理,切实提高城市的运营效率,吸引更多高端产业、创新项目、创业人才向城市汇集,将精细管理成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自觉对标上海等国内先进城市,主動学习上海市闵行区城市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建立全区统一规范的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全面整合社区党建、公共管理、为民服务、综合治理等信息资源和系统,促进业务协同,实现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精细管理。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以街道、社区为单位,科学划分管理服务片区、网格,在细微处见功夫、见质量。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面落实精细化建管“十没有”“二十有”要求,常态长效推进市容管理、交通管理、市场管理和小区管理,使文明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追求,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文润城”。

四、高效率协同推进,汇聚产城融合新动能

始终将高新区的“新”体现在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上,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引擎”作用,加快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产城融合提供内生动力。一是完善管理机制。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要求,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落实“三定”方案、组建“一办七局”,构建“服务重心下移、管理职能靠前”的大部制、扁平化组织架构,积极推进规划建设、招商选资、科技人才、行政审批、综合执法“五统一”。明晰职责权利,理顺区政关系,减少管理层级,高新区承担规划建设、招商选资、科技人才等经济发展工作,下辖的三个街道负责党的建设、民生事业、安全稳定等社会治理工作,促进行政资源集约利用。深化“放管服”改革,学习上海开办企业“一窗通”网上服务机制、浙江“最多跑一次”等先进经验,用好江苏省首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政策,优化再造办事流程,实施“一站式”办公、“一网式”审批服务,建立“全程代办制”等绿色服务通道,实现“2330”目标,把高新区打造成苏北苏中地区办事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市场主体获得感最强的区域。二是推进互联互通。围绕打造“外成环、内成网”的城市综合交通格局,强化节点、通道、枢纽建设,实施开创路南改北延、振兴路南延、秦川路北延、鹿鸣路拓宽、腾飞路西延、大庆路西跨等工程,实现城市干道与内环高架、高速、国道无缝对接,构建以快速路、主干路为骨架,次干路、支路为补充,功能分明、等级合理的整体道路系统。面对高新区部分路段公交线路覆盖率低、分布不均、线路重复等问题,启动高新区公交枢纽建设,优化公交线路,增加车辆投放。加快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建设,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在重要节点、重点区域集中建设一批停车设施,让人民群众出行更便捷、乘坐更舒适、换乘更方便。在智创小镇规划建设5G应用主题街区,促进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建设智慧城市、智能工厂、实现万物互联探索引路。三是做强金融支撑。提高平台公司市场化运作水平,盐城高新区投资集团要按照“公司化架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绩效化考核”的要求,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压降融资成本,致力在扩大投资领域、提高投资收益上持续突破,盛州集团、盐西新城等平台要加快实体化转型,注入有效资产,实现可持续运营。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用好100亿元智能制造专项产业基金、30亿元其他产业引导基金和10亿元高创人才基金,聚焦高新区重点经济领域和主导产业方向,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量质齐增。构建多元化社会资本投入机制,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在高新区设立分支机构,规范有序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畅通政策性银行融资、直接债务融资、地方政府债券等融资通道,积极推进企业债、公司债、中票、PPN和政策性项目贷款等中长期、低成本融资模式,为打造盐城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作者系中共盐城市盐都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盐城高新区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透鲜的盐城话
广东新认定6家省级高新区
见证,抑或赞美:在盐城思想的盐分间
四川新增7个省级高新区
我为美丽盐城+1°
你好,高新区(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