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改革之力 解民企之忧
2019-06-18徐家保
徐家保
“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是新时代江苏对外开放的崇高使命和重大机遇。连云港是江苏省交汇点建设的核心区先导区,省委、省政府给予连云港“支点城市”的明确定位,省委书记娄勤俭同志在连调研时鼓励连云港打造有影响的区域发展高地、重点产业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努力成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强支点”。
置身全省发展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大舞台,连云港积极主动落实好省委的决策部署,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取得一系列突破,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体现了“强支点”应有的担当。特别是近年来,连云港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引导力度,推进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民间投资活力得到有效激发,为“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一是民营经济贡献稳步增加。2018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457.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52.6%;实现税收248.4亿元,占全市全部税收68.9%。民营经济增加值和民营经济税收占全市经济的比重均超过50%,民营经济“半壁江山”地位更加巩固。二是个私经济活力显著增强。截至2018年末,全市私营个体户数累计达37.6万户,比2013年末增长126.51%;全市私营个体经济总注册资本达到4654.7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了241.58%;户均注册资本已达123.8万元/户,比2013年末增加了41.71万元/户,增长超过50%。三是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发展态势良好。截至2018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319户,共计实现销售收入1632.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25.3亿元。全市共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63家,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53个,建成4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个企业(产品)获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四是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建成市中小企业网及各县分网,打造“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成省级网络服务平台3个、星级公共服务平台64个、小微企业创业基地25个,初步构建了“1+3+N”的服务网络体系。
虽然连云港的民营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但是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中还存在融资条件严苛、融资成本高、缺少抵押物、招工难、留人难、用地难、缺乏安全感、政务服务质量不高等困难和问题。我们既要直面挑战、高度重视,也要理性分析、对症下药,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集中精力深化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解忧纾困,为“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注入新动能。
着力解民企融资之忧困。一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意见精神。201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2018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市级层面主动对标中央文件和国家有关会议精神,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提升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支持银行机构在守住风险底线基础上,创新金融产品,对符合条件的优质小微企业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鼓励支持驻连金融机构探索提高民营企业抵押物的抵押比例。对经营暂时遇到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前景的企业,鼓励金融机构不盲目抽贷、压贷。发挥“苏科贷”、专利权质押等作用,增强企业创新动力。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盘活信贷存量,腾出更多资金支持民营企业。严格执行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要求,实施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强民营企业上市培育服务工作,支持民营企业通过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和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融资,对境内外上市民营企业给予适当奖励。推广应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支持信用优良、经营稳健的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
着力解民企人才之忧困。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培养实用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民营企业发展精准培养人才。鼓励民营企业自主或联合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支持在校内建设满足用工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工厂、股份制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保障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依法行使专业设置权、收费定价权、招生自主权。加大对企業家的培训,提升企业家格局和水平。二是支持民营企业引进人才。以大数据技术引人,搭建人才信息云平台,定期向民营企业发布重点引才目录、产业人才地图和人才招聘活动信息。以灵活的待遇引人,鼓励企业对聘用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人才团队等实行股权制、期权制等收入激励方式。以特殊的政策引人,针对蓝领技工出台特惠举措,允许企业按规定实施高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在子女入学、人才住房等方面同等享受当地人才政策。以优质的环境引人,加快改造开发区和各类产业园区,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三是支持民营企业稳定新业态员工。适应新形势下民营企业用工关系灵活化、工作碎片化、工作安排去组织化的新特点,研究完善新业态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政策,实现新业态员工集聚并稳定就业。
着力解民企土地之忧困。一是加大民营企业新增用地保障。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重大项目优先列入市重大产业项目,优先保障用地。二是建立存量工业用地“只增不减”机制。对“三改一拆”、土地综合整治等盘活的工业用地,原则上用于工业项目,不轻易改变土地用途。对“零土地”技改增加厂房容积率的民营企业,不再增收土地价款。三是建立民营企业灵活供地机制。在规划许可的前提下,鼓励盘活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物流设施、家庭住所等资源,为创业创新者提供办公场所和居住条件。对利用现有房屋和土地兴办“互联网+制造业”等新业态企业,实行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五年过渡期政策,实施期满后符合条件的可办理协议出让手续。四是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的民营企业土地“两证”不全,长期得不到解决,没法抵押贷款,企业非常着急。市级层面应出台专门解决历史遗留办证问题政策,对企业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两证”不全的历史遗留问题,可由权利人或使用者申报,提供土地、房屋相关材料,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分门别类,对具体问题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尽快予以解决。
着力解民企退出之忧困。一方面,提高民营企业依法破产效率。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设立“僵尸企业”破产处置绿色通道,简化破产办理程序。着力解决民营企业“注销难”问题,对未开业、无债权债务、未办理过涉税事宜的企业,由企业做出书面承诺,即可通过政务服务网申请简易注销登记。各级法院依法简化破产案件审理模式,高效推动“僵户企业”破产处置工作。地方政府应尽快设立专项破产援助资金,支持管理人在破产案件中依法履职,缩短破产处置时间。在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下,允许破产清算程序中实施税费优惠和破产重整中债务豁免部分所得税特殊性处理。另一方面,完善重整企业的信用修复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务系统和法院要对重整企业及时开展信用修复,恢复重整企业信用,保障重整企业正常经营和后续健康发展。
着力解民企发展环境之忧困。推出更多惠企便企利企举措,打造“山海港城、服务最优”品牌。一是所有政务服务“零收费”。50余家1705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向政务服务网集中,实现不见面审批办理。围绕民营企业发展需求,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制定《连云港市行政审批和政府服务“零收费”管理办法》。二是首次违规只提醒不罚款。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容错纠错机制,针对部分发现早、危害小、初次犯的问题,以帮助纠正教育为主,杜绝简单以罚代惩、严罚代刑的执法行为,做到初次违规只提醒不罚款。三是搭建民营企业诉求直通平台。在政务服务网设立“民营企业服务云”和“民营企业服务热线”,建立诉求快速反馈机制。建立民营企业大数据全景信息视图,为企业提供产业链协同、技术创新咨询和市场风险预警等服务。四是建立民营企业参与决策机制。建立邀请民营企业家列席各级党委、政府重要会议制度。各级党委、政府在编制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规划等过程中,必须充分征求民营企业的意见。五是探索免费发放中介服务抵用券制度。政府财政出资购买中介服务,每年向重点行业的中小企业免费发放一定额度的中介服务抵用券,集中力量支持重点行业的优势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发展。
切实建立新型政商关系。新型政商关系的内涵是“亲”和“清”的辩证统一关系。政商交往要严守法律法规、党纪政纪,既防止“亲”而不“清”,官商勾結、权钱交易;又防止“清”而不“亲”,为官不为、懒政怠政,共同营造守法诚信、风清气正、交往有道、和谐高效的良好政商环境。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与民营企业依法签订的各类协议,对“新官不理旧账”进行严肃问责追责。进一步细化落实容错纠错管理办法,消除党政干部与企业交往的后顾之忧。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跨部门联合检查,合理确定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做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连云港市将进一步落实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六个方面政策举措,让全市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为新时期“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作者系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