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需求与融合点分析
2019-06-18孙术发王新政肖生苓郭成波
孙术发, 尹 巍, 王新政, 肖生苓, 郭成波
(1. 东北林业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 黑龙江省顺丰速运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部,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3. 东北林业大学 研究生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为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1-2]。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研究生)应该是与行业结合度高的毕业生,所以在培养过程中要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企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3-4]。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5-7],实践基地的建设一直存在一头热、虎头蛇尾、持续性不好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需求不清、融合度不高,难以付诸具体措施实现三者共赢[8-10]。本文结合我校物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探讨实践基地合作方的需求和共赢模式,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1 实习基地建设相关各方需求分析
实习基地的建设主要涉及学校、企业和研究生3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实习基地必须要认真分析3方需求,找到3方在需求方面的联系,并通过采取具体措施建立以需求为出发点的3方共赢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
1.1 企业需求
(1) 人才需求。通过实习基地建设,企业可从教师和学生中找到与自身生产经营相匹配的人才,师生对企业出现的各种管理和技术难题,可以给出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新鲜血液的注入还能激发老员工的竞争意识,改变现有企业因长期重复、枯燥的工作而缺乏激情活力的情况。
(2) 技术需求。互联网经济下,信息传播速度与透明度大大增加,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同行业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地区和国内企业间,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也无处不再,所以创新好比企业生存所必需的血液。高校作为教育研究机构引领着先进技术的研究方向,企业需要这些技术实现企业创新,而实习基地建设则是一个校企结合的契机,高校通过对研究生实习基地的人力和智力输入能够为企业带来新技术[11]。
(3) 社会责任。评价一个企业是否优秀的标志之一是企业是否有社会责任感,支持学校教育教学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面,所以很多企业都设有专门接待学生参观的通道,甚至安排有学生实习的岗位[12]。
1.2 学校需求
(1) 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包括两方面,一是研究生培养,二是双师型导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重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懂得教育方法,也要拥有很强的实践经验,即应是工程培训师与教师的结合,能指导学生在充分习得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实习水平,这就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企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在职教师[13]。
(2) 科研合作。高等学校除了人才培养职能外,另一个职能是科学研究。校企合作科研是当前科学研究的趋势,企业是高校最大的实验室和研发中心,高校的先进技术可以在企业中实现产业化。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平台,促进技术转化。
(3) 实习场地及设备。由于场地和资金限制,高校的实验室在规模和实验设备上与企业有较大差别,企业一线员工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非常专业,能够对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指导,因此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及场地,对高校来说十分必要。
1.3 学生需求
(1) 培养实践能力。对学生来说,实践是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是每个大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实践是对理论学习的有效补充,在校期间的实训可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同时得到实践锻炼,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2) 增加工作经历。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训可以获取社会经验、培养竞争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吃苦耐劳精神、提高主动与人协调沟通能力,有助于成为具有个人鲜明特色、能力知识素质全方位综合发展的新时代人才[14]。
2 融合点分析
通过对高校、企业和研究生3方的需求分析发现,3方在人才培养、技术合作和实习硬件条件方面存在融合点,如图1所示。企业和高校在人才和技术方面融合度较高,因为双方在这两方面都存在主动需求,但在社会责任和实习硬件条件方面的融合度不高,因为企业和高校对此的需求一个处于被动,另一个处于主动。但在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的拉动下,社会责任和实习硬件条件方面融合度可得到提升。研究生在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中能够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工作经历的积累。总体来说,校企之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基地的动力较大,合作潜力较高,很多困难是能够得到解决的。
图1 高校、企业和学生3方需求分析
3 面临的困难
(1) 安全隐患。目前企业对学生实习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企业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的担忧及需要为此做出的管理安排,加大了企业的工作压力,这是影响企业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2) 利益点不同。高校注重科研成果、论文发表,企业则更关心生产工艺优化、利益最大化,这种差异性导致课程结合情况不甚理想。对于企业追求的利益与效益来说,学校支付的实习经费与学生实习对企业生产效益的影响相比不值一提,企业一般处于被动状态,不大关心学生实习结果。
(3) 企业负担加大。实习期间企业需要安排专人指导,甚至需要抽调部分骨干培训人员。由于企业的培训人员大都面对内部员工设置培训课程,对研究生的需求不甚了解,因此需要重新制订培养方案及课程,这会给企业带来额外负担,其他可能存在的食宿问题等也会增加企业的负担[15]。
4 以我校“顺丰班”及研究生示范基地建设为例
4.1 “顺丰班”介绍
我校于2005年设立物流工程专业,是黑龙江省设立物流工程专业最早的高校,也是全国范围内设立物流工程专业最早的高校之一(在教育部备案第19位),目前拥有林区交通工程(物流工程)硕士点与物流工程专业学位点,被评为“黑龙江省现代物流建设教育研究团队”[16]。2017年,我校物流工程专业与黑龙江省顺丰速运有限公司(顺丰速运)签署“顺丰班”订单式培养合作协议,经过前期的面试筛选,共有20名物流工程专业学生进入首届“顺丰班”学习。根据协议,顺丰速运公司为学生进行理论培训并提供假期实习、岗位实习和项目实践条件,并按照企业实习生标准提供实习期间的生活补助。表1为双方共同制定的“顺丰班”培训课程。顺丰速运公司定期组织与学生的交流,包括举办相关讲座和邮寄企业内部刊物等,帮助学生了解顺丰企业文化。
“顺丰班”学生要完成在校期间的企业课程培训并参加考核,包括学分绩点、顺丰班成绩、实践成绩、出勤率及课堂表现等4部分内容,成绩权重分别为30%、40%、20%和10%。
表1 “顺丰班”培训课程
表1(续)
4.2 研究生示范性实习基地建设
2017年12月顺丰速运与我校物流工程专业签署研究生示范性实习基地建设协议,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出资建设研究生实习基地,从精英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方面全面实现合作。2018年7月,我校物流工程专业与顺丰速运共同举办了“全国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教学研讨会”,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22所院校及企业的代表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领导参加了会议,标志着我校物流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建设完成后的示范性实习基地作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平台,具有以下功能:
(1) 实现学位论文研究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吸纳企业优质资源,依托科研项目或企业先进工艺、产品研发等优越条件,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在学位论文研究过程中强化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2) 进行实践类相关课程学习。学校与示范基地互聘教师,以讲座、选修课、实践课等形式开展实践类课程教学。
(3) 开展学术交流。在基地学习期间,导师(含学校导师与基地导师)之间、学生之间、导师与学生之间,针对共同感兴趣的学术问题,定期进行交流探讨,营造学术氛围。
(4) 达到资源整合共享和双方互利共赢。以人才培养为平台,针对学校的实际需要,依托科研项目,整合双方科研资源,共同开展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或技术改造,促进科研合作、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实现学校和企业双方共赢。
4.3 建设成效
(1) 抓住学校、企业和学生3方需求融合点,实现共赢。“顺丰班”与研究生示范性实习基地的建设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3方在人才和技术需求上的融合,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定向培养方案,毕业生进入企业可实现无缝对接,研究生毕业论文和项目与企业的实际问题紧密对接,企业提供实验场所和必要的资金支持,学生通过论文研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双方实现了共赢。
(2) 本硕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基地建设。“顺丰班”与研究生示范性实习基地的建设实现了本硕一体化实践培养,弥补了学校本科实践与研究生实践脱节的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校、企业和学生3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实践教学实现了连续化和持续化。
(3) 学校企业相向一步走,避免了一头热。学校和企业共同出资和配置讲师建设实习基地,积极向前迈进,让双方看到了各自的诚意,打消了心中的芥蒂,合作更加积极主动,避免了原先一头热的情况。
(4) 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从本科生实践培养到研究生示范性实习基地建设再到共同组织教学研讨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校企信任度进一步提升,可持续性合作进一步展开。
5 结语
校企实习基地建设一直存在校企需求不清、融合度不高和一头热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的需求和困难进行分析,发现在人才和技术需求方面校企合作积极性较高、潜力较大。最后,以我校物流工程专业“顺丰班”和研究生示范性实习基地建设为例进行分析,提出“订单班+示范基地”的培养模式适合校企双方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有利于加深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是一种可行的实践基地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