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究

2019-06-17申洋

卷宗 2019年13期
关键词:素质拓展实践心理健康

摘 要:大学生作为一个对时代发展敏感的特殊群体,因缺乏普遍的社会历练,在心理上就显得相对要脆弱和稚嫩,尤其是在面对人际交往、情感危机、学习生活、择业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时,不能正确处理,从而产生心理问题。本文在赤峰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在认知、适应、人际沟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大学生开展素质拓展计划的新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素质拓展;心理健康;实践

1 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国家、社会和高校的重点关注问题。其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就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戰略主题”。

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是“磨练意志”、“完善人格”、“陶冶情操”、“熔炼团队”。目前的素质拓展训练已从起初“体能训练”、“生存训练”,逐步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和“管理训练”。

2 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实践的内容

1)方案制定。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指导教师及助教在训练练习开展之前,要事先制定详细的计划,安排时间,并为参与素质拓展训练的学生团队准备一份详细的活动记录,以便在活动中记录具有准确性和针对性的数据。

2)热身活动。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开始前,先营造一定的活动氛围,组织热身活动,建立友好的团队关系,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开启“破冰之旅”。相互陌生的个体组成的团队,首先要让团队成员介绍自我、认识他人,学会如何与对方交流,增进了解。如“破冰相知”、“张冠李戴”、“答非所问”、“名字接龙”等项目。

3)训练内容。高校大学生是一群年轻活跃、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接受能力和协调能力非常强,对新事物也充满了好奇心。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穿越电网”、“齐眉棍”、“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孤岛求生”和“盲人方阵”等多个心理拓展训练项目,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拓展训练,开发学生不同的心理潜能。

4)总结分享。每个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结束后,都要有参与的学生做出小结与分享。教师与参与学生之间、参与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暴露和反馈信息非常重要。

5)记录信息。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过程中的活动记录主要包括:实际进程、个人表现和每个项目完成后的现场分享与现场小结等。其中,个人表现要依靠助教的协助完成。

3 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实践的成效

1)团队合作意识与人际沟通能力明显加强。只有认识自我和他人,才能更好地沟通和交流。而沟通和交流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提高了参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促进了相互了解,建立了彼此信任。并在素质拓展训练中,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清晰阐述自己的观点,最终团队意见要达成一致来完成任务。

2)压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得到考验提升。任何人在面临问题情境时,都会产生正常或过激的身心反应。通过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可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压力与情绪管理能力。例如在“信任背摔”和“穿越电网”训练中,就是考验高校大学生的压力与情绪管理能力,训练学生能够通过训练,把面对问题的压力升华为解决问题的动力。

3)个人及团队潜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根据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人的显性能力仅仅是冰山露出的一角,而更多的隐性能力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去挖掘”。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有目的设置了一些困难,让学生在经历后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以前未认识到的潜能。例如在“空中断桥”、“独木桥”、“双人钢索”、“缓冲墙”等项目中,能够让学生在项目结束后分享出:“不论任何事情在你没有尝试之前不要轻易放弃”,“很多事情不是你不能做,只是你不敢做”,“不是你的能力问题,而是你的心理问题”等。

4)参与活动热情度显著提高。因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趣味愉悦性相比较于强,不同于认知性学习的传统教育,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则是注重活动内容,尤其是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有很多活动都是由幼儿游戏演变而来,使学生能够像天真无邪的幼童一样愉快地游戏,通过幽默有趣的素质拓展训练排解心理压力,在快乐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获得知识。

5)培养坚强的意志。素质拓展是对参与者体能与智慧的终极考验,尤其是有的素质拓展活动选择特定的考验环境,更能体现对体能的考验与挑战。如水上素质拓展活动、山地素质推展活动等,这些超出大学生体能极限的拓展培训,可以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提高大学生对生活压力的受挫承受能力。很多大学生毫无斗志,通过素质拓展开展,可以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增强自我信心,正确面对和处理问题,正面评价自己,同时可以锻炼大学生应对问题的积极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保持清醒的头脑,多分析思考,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6)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突显。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显著特点是在“体验”中教育,是通过体验反思式的培训,采用“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来自改变定势思维和习惯行为。每次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完结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总结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指导教师并不会向学生说教或者灌输知识及技巧,而是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进行反思项目中的体验,使得学生能够自我教育,自我领悟。

4 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困境

1)目前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教育体系不够健全,硬件不完善。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没有形成很好的学习、教育和成长提升为一体的体系。同时,高校素质拓展训练需要一定安全的场地和专业器械,通常是有一定面积的室内场地和适当的室外场地。但大多数高校存在一定困难。

2)目前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学校、学院、班级素质拓展训练与社团的多级联动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能够体现学院的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特色。

3)目前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指导教师不够专业。目前,多数高校已形成一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但是能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的指导教师及助教数量明显严重不足,许多高校甚至还没有合格的素质拓展活动的指导教师。与许多社会独立素质拓训练的培训机构相比,高校素质拓展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练方法和技巧方面还有不足。

4)目前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对于患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影响作用较小。素质拓展训练作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虽然可以解决高校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心理健康问题,但对于患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影响作用较小,因此,素质拓展训练还需要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相辅相成来完善地建设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因本课题研究时间有限,对参加素质拓展训练的后续影响效果仍在追踪中,暂未形成长期观察结果。笔者将继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收集数据,不断修正和检验素质拓展训练对高校大学生各方面心理素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郭洪芹.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9(11):138-140.

[2]曹陈平,卢少华.素质拓展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J].科技与生活,2010(12):135.

[3]刘红日.大一新生人格问卷(UPI)测评结果及对策分析[J].新校园:理论板,2010(7):22.

作者简介

申洋(1985-),女,蒙族,内蒙古赤峰市人,赤峰学院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学生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素质拓展实践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浅析在校园开展体育拓展训练的安全问题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民族预科生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