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地区既有公共建筑室内物理环境调查研究

2019-06-17廖买利余鹏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19期
关键词:改善措施

廖买利 余鹏

摘 要:基于广州地区代表性既有公共建筑的室内物理环境的调研测试工作,根据分析结果对室内物理环境进行评价,并对既有公共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提出相应改善措施,為既有公共建筑的综合性能提升与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既有公共建筑;室内物理环境;调研测试;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19-0081-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testing of the indoor physical environment of the existing public buildings in Guangzhou,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indoor physical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the indoor physical environment of the existing public building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the existing public buildings.

Keywords: existing public buildings; indoor physical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and test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引言

本文通过对广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既有公共建筑开展调研测试,分析该地区既有公共建筑的室内物理环境状况,为该地区既有公共建筑室内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善建议。

1 调研测试工作概述

室内物理环境调研测试工作分为全年调研测试和随机抽样测试两部分,包括办公、旅馆、商业、教育、医疗等五类既有公共建筑。调研测试内容主要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照度值、噪声级、二氧化碳(CO2)、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PM10)、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甲醛

(HCHO)等参数。

1.1 全年调研测试

全年调研测试对象为13栋代表性的既有公共建筑,每栋建筑根据实际情况选取9-11个典型功能场所及公共区域,在四个季节分别选取被测建筑的一个正常工作日进行6至8小时的连续测试。

1.2 随机抽样测试

随机抽样测试的对象为115栋既有公共建筑,均开展了照度测试,其中66栋建筑在空调季开展了室内热环境测试,13栋建筑开展了室内声环境和空气品质测试。每栋建筑选取6-15个典型功能场所,在被测建筑的正常工作日进行抽样测试。

2 室内物理环境测试结果分析

室内热环境依据《室内空气是的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3]和《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 50785-2012)中的标准进行评价,室内光环境依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中的标准进行判定,室内声环境依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的相关要求进行评价,室内空气质量依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3]的标准进行评价。

2.1 室内热环境分析

本文依据室外日均气温划分夏季空调指标和冬季采暖指标,当室外日均气温高于20℃时,采用夏季空调指标分析;当室外日均气温低于20℃时,采用冬季采暖指标分析。空调季的室内热环境测试结果如图1-2所示。

从图1-2可以看出,办公、旅馆和商业建筑空调季的室内热环境较好,仅个别测点的温湿度不符合标准要求。

教育建筑的多数教室未配置空调设备而仅配置风扇,通过开窗获取新风,室内热湿环境欠佳。医疗建筑室内人数较多,门厅、走廊等公共区域通过开窗获取新风,空调效果不佳。

从图3-4可以看出,在非空调季测试中,办公和旅馆建筑室内温度整体较好,其他建筑均存在部分室内温度不满足要求;各类既有公共建筑的室内热湿环境主要受南方梅雨气候影响,室内相对湿度较大,十分潮湿,不满足标准要求。

2.2 室内光环境分析

室内光环境主要进行了室内照度值测试,根据调研建筑的室内照度测试结果显示,各类建筑主要功能区由于仍采用能效较低的普通荧光灯、白炽灯等照明灯具,较多区域测点照度值照度偏低,室内整体光环境质量欠佳,不满足标准限值要求;各类公共建筑的一般功能区域(照度标准值100Lux以下的区域)多数情况下能满足标准限值要求。

2.3 室内空气质量分析

各栋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参数(CO2、甲醛、TVOC、PM2.5和PM10浓度)测试结果得出,调研的五类既有公共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均存在部分问题,其中TVOC和PM2.5浓度方面的问题最严重,个别场所的CO2、甲醛和PM10浓度也出现超标的情况,针对上述2类污染物需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室内物理环境改善方法探讨

通过调研测试分析,发现广州地区典型既有公共建筑的室内物理环境存在多方面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心理感受。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3.1 室内热环境的改善

针对教育和医疗建筑在空调季的室内热环境存在的问题。建议教育建筑加装通风空调系统,利用空调节能控制系统节能运行与控制,以满足室内热舒适性要求,也避免能源浪费。建议医疗建筑增加独立新风与排风系统,改善室内气流组织,保持室内新鲜空气。对于室内潮湿问题,建议利用新风除湿系统除湿,在必要功能场所增加除湿设备,降低室内相对湿度。

3.2 室内光环境的提升

针对室内照度偏低,光环境质量欠佳的问题,建议进行区域照明节能改造。一是将能效较低的荧光灯、白炽灯等传统灯具更换为能效高的节能灯具,提升室内照明效果,同时降低照明能耗;二是进行光效提升设计,对于照明光效差的主要功能区域,采用模拟软件仿真建立照明场景模型,进行照明场景及照度模拟,调整灯具的种类或布局仿真,根据模拟数据指导实施照明改造,实现室内照度及均匀度的提升,达到舒适节能的目的。

3.3 室内声环境的控制

对于室内噪声问题,建议提高门窗的隔声性能。室外噪声主要通过门窗及缝隙传播到室内,利用橡胶条、双层窗等措施降低室外噪声影响。同时优化室内功能分区,将易产生噪声的机械设备与工作、生活区进行隔离,并在设备底部安装橡胶垫片,减少设备运行产生的噪音,改善室内声环境。

3.4 室内空气品质的提升

对于室内污染物问题,建议先从源头控制,尽量关闭门窗,减少室外污染物进入室内;室内装修及家具等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减少有机污染物散发源;同时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利用机械通风系统进行通风换气,排出室内污染物,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加强通风空调系统设备及管道的定期清洁,控制室内污染物来源,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4 结论

通过对广州地区既有公共建筑的调研测试分析,发现室内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各类建筑室内空气质量中CO2、甲醛和PM10浓度相对较好,TVOC和PM2.5浓度方面的问题较为严重。建议使用绿色环保建材及家居产品,注意通风与空调系统的清洁与维护,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参考文献:

[1]刘加平.建筑物理(第三版)[M].西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刘超.西安市KTV室内物理环境的调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3]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S].2002.

猜你喜欢

改善措施
浅谈影响基层博物馆文物保管水平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改善高校排球运动队体能训练效果的方法研究
针对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分析
新形势下提升供电所供电管理水平的实践思考
谈当前农机具存放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浅谈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