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绵之阳(散文)

2019-06-17陈洪健

西部散文选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绵阳乐山刘备

陈洪健

我们为什么要到绵阳去?

动车蜿蜒飞驰进入四川腹地,透过一闪而过的窗外,景物像幻觉往后退,去绵阳的理由多次在我的脑海里寻找答案。我搜索着有关绵阳的印象,与我同去的兄弟,对于绵阳的印象也是一无所知,他只兴趣玩着手机,不断地拍窗口的风景。在动车停下来的站点,他拍到了一个女孩子依着车窗凝望车站的情景,女孩的眼神似乎流露着一种离别的心情,痴痴地想着往事。兄弟是个诗人,他拍的那张女孩的照片,有一种说不出惆怅,和他当时的心情非常吻合,但是他没有表现出来,相反还相当地乐观。

长途的旅行,使得我在闷热车厢沉睡过去,醒来,动车进入成都东站。我突然想起来,电视广告里有一句子:绵阳中国科技城。喔,绵阳是一座科技城。我们下了车,在车站品尝了一道“冒菜”,我患感冒,每吃一口麻辣的冒菜,鼻涕流个不停,很快餐纸堆满了桌子的角落。那一刻,我明白我们进入了四川的时间、四川的节奏。

再坐动车,外面已是一片漆黑,冬夜的动车将我们载到绵阳,黑夜把我们送到了一个未知的绵阳。

绵阳文脉

只能说是我的孤陋寡闻,在之前,我并不知道绵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二十二日的晚上,天空飘着零星小雨,原以为,入秋以后,四川大地已有了凉意。不想下了车,绵阳市区有点湿热,倒出乎我的意外。我们从车站打车前往酒店,在入住地的分岔路口,奔驰的车灯一晃,在另一条小径的导示牌箭头标新着“宋哲元将军之墓”。顿时,我身上有了一种热血的萌动,脑海里闪现着荧屏抗日烽火的画面。

宋哲元何许人也?将军一生充满传奇,颇有争议,其爱国之心,天地昭然可鉴。他有“宁死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抗日英雄气概。一九三三年元旦,日本侵略者侵犯我华北,3月4日,日军先遣队与宋哲元部在喜登口遭遇,宋部组织敢死队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极大助长了中华民族抗战的信心与勇气。一九四〇年四月五日,宋将军因中风不语逝世于绵阳,葬于富乐山旁。在绵阳学习的一个晚上,我和两个同学到酒店的小卖部买啤酒、小吃,恰巧路过将军之墓,打开手机照亮了墓碑,只见上面题着“抗日报国,浩气长存”,兩行遒劲的繁体字赫然刻在墓碑的夜色里。

我们肃然起劲,来自西藏的诗人沙冒智化打开了酒瓶,将一瓶酒洒在将军的墓碑前,我们仨虔诚地站在原地,默默地站了一分钟,此举是对一位抗日名将的敬意。

到达绵阳的第一个晚上,经过十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身体略显疲惫。一夜无话,我给家里打了电话,翻了几页书,无心读进去,便倒在床上早早地入了睡。

次日醒来,我拉开窗发现住的那一排别墅就在一座山下,山上古木参天,林中植被长势丰茂,不知山名。

吃罢早餐,麻辣的味道,刺激着我的味蕾,鼻涕流不止。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90多位作家、诗人,在富乐山国际大酒店一间会议室举行了中国作协主办的专题培训班,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先生,在会上授课提到了我们从何而来的大历史观,他呼吁我们要定位好自己的历史方位,不忘过去,立足当下,方能照见自己脚下的未来。

是的,历史方位是需要切割到具体的群体与个体。尽管绵阳不是我的故乡,但是那几天,我的身心属于绵阳,属于绵阳2200多年的历史,我徜徉于绵阳的历史文明进程,并为它丰厚的历史沉醉,乐不思返。

这里发生的历史事件,在中国大历史行进中,留下了重要的几笔,让绵阳的历史脚本一路精彩,各路英雄贤达、文人墨客在此各领风骚。

后来,我查阅绵阳有关历史资料,绵阳人文荟萃,沿着历史的大道走来,数不胜数,他们筑造了绵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石。

这里在华夏文明雏形时期,是黄帝元妃嫘祖的故乡,是治水英雄、夏王朝创建者大禹的诞生地,是我国古代中医针灸发祥地之一,《后汉书·郭玉传》记载,这里是中医鼻祖涪翁的家乡……绵阳在中古时,在中华文明形成的早期,其历史方位在我国古代文明起源两条主干脉络之一长江文明体系中,起到了绵绵之水的作用。

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就指出,地理形成的地貌对自然景观、气候、物产的重要性,地理的铺设,决定了一方的文化基因由来,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区域文化个性。

于是人们情不自禁要问:为什么绵阳发生了这么多群体的哲人、英豪、贤达、文人墨客?按照今天的说法,他们是扎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里,他们有的从外地来,有的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人,他们从不同的历史年代,聚集在绵阳,先秦两汉、唐宋文风……接踵摩肩而至,马不停蹄,像是赶集似的。

这里是李白故里,欧阳修出生地,唐诗宋文在此推将中国古代诗文的又一座高峰推向后来。

更早的时候,汉代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扬雄,从蜀地出发,辞赋横溢都城长安,才华惊艳汉初天子,他们在绵阳留下汉韵古风的足迹。

伟大的人物,总是喜欢在伟大的地方相遇,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创造了历史无数的佳话。唐乾元二年(759年),为躲避安史之乱,诗人杜甫在仓促中入川,途经绵州,取道成都。又唐宝应元年(762年),杜甫送好友到绵州,不想成都发生军变,绵州通往成都之道被切断,从夏至秋羁旅绵州居住于治平书院。杜甫在绵州想着自已在成都的几间草舍,是不是被战火给烧了,战乱的家人可否平安?家书断往来,自是离别之苦。篱笆里种的菜,可能成了一片荒草丛生之地。但是,羁旅绵州他认识了一批道同志合的朋友,或许他站在城墙上,望着迤逦而来涪江,他的忧愁比眼前的涪水还要绵长,苦难的诗作又源源不断被创作出来。

真是一大遗憾,因患感冒,此次到绵阳,我没有随队到江油市青莲镇李白故里走一走,看一看,亲临体验李白诗歌文化的浪漫与博大。我们来绵阳的几天,市里在李白的故乡青莲镇正准备举办诗歌节,来得真是巧呀。好多同学是诗人,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他们相约着赶往青莲镇瞻仰李白文化的独特魅力。青莲镇距离绵阳市区不过半小时的路程,从神彩奕奕的照片中,他们热情地拥抱李白、敬仰李白。对于热爱李白,热爱诗歌的人来说,来到绵阳,如果不到青莲镇,就不算真正来到绵阳。而我,只能是算是半次到过绵阳的人,我还没有走入绵阳文化的核心。

李白属于绵阳,属于巴蜀之地,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李白不只属于过去,还属于人类的永恒。

李白属于大唐诗歌的光辉,他不只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一个孤独的身影,他从绵阳出发,有过对故乡山险陡峭难以上青天的无比感叹。是什么造就李白的浪漫豪情?一定有巴蜀文化的基因,造就了李白后来狂漫性格的生成,是多是少,绵阳人心里最清楚。

在绵阳市区有一座李杜祠,它的侧门背对富乐山,正门隔着马路是芙蓉溪,溪岸垂柳依依,一排排繁茂的柳树,更加衬托了绵阳市对诗意的传承“栽种”。李杜祠始建于清末年间,是为了纪念李白、杜甫两位中国古代诗坛领袖在绵阳留下的诗歌宝贵文化遗产而建。祠内朱红色的门、古朴的建筑结构,红色是奔放的,热烈的,犹若李白诗歌的张力;古朴是质感的,是沉静的,仿佛杜甫诗篇沉郁的穿透。

短短数天,我对绵阳文脉的理解还很肤浅。绵阳文脉从中华文明的史前蜿蜒走来,它扎根于巴属大地,汇入长江古老文明根枝。

绵阳文脉在中华文明的版图里,有我们华夏民族祖先的启蒙开创,有家天下数千年的政治构架引领,有三国军争的风云际会,有唐宋文风高峰的洗礼,有当代强国梦的科技之光。

绵阳对外的形象宣传:“李白故里·中国科技城”,用最响亮的文化符号,向世界表达了绵阳文脉的积淀张力;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顺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广纳人才,在国防科研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有很多品牌科技公司入驻绵阳,不然它在四川经济总量排在成都之后的第二位,是没有依据的。

历史悠久的绵阳,文理兼容,仿佛是两把“双刃剑”,在推动绵阳向前发展。

富乐山的三国情

对于三国迷和喜欢刘备政治集团的人来说,邂逅富乐山是一种亲近。位于绵阳市游仙区的富乐山是以刘、关、张、诸葛亮等为核心形象的三国文化,特别是以蜀国文化为载体的主题人文休闲景观公园。

在绵阳培训的那几天,热情好客的本土作家李资富兄说,课余他可以带同学们在附近的景区走走,一呼百应,从游者四十多人,像一支游击队向富乐山开拔上去。

我们沿着山下拾级向上,道路两旁古树揽天,绵阳人对古树有着敬畏之心。对古树的敬爱,亦是对历史的尊重。山上屹立着一座巍峨的楼阁,气势恢弘,上面有启功先生题的横匾“都蜀在望”,下面门额是欧阳中石先生的题字“富乐阁”,一上一下,当代两大书法大师的宝墨相得益彰。虽不是周末节假日,游人络绎不绝,看得出市民、游客非常喜欢富乐山。

关于富山乐的由来,绵阳老幼皆知,有当年刘备与刘璋在古绵阳涪城郊外相会时,刘皇叔在饭后酒足之时,胸有成竹地说出一句颇有诗意的句:“富哉!今日之乐乎!”自此山改为“富乐山”。

这恐怕是刘备说出最富有诗意的一句话了,陈寿《三国志》对刘备的文化程度评价并不高,“先主不堪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从《三国志》对刘备青少年的描述中,刘备是一个不喜欢读书,却是一个追求时尚的人,轻文重社交年轻时就立下自己的政治志向。用今天的话说,刘备不是一个好学生,但是一个有追求,有方向,又务实的人,他不是那种读死书的人,当同窗还在钻读儒家经典时,他已抬头将心思放在东汉末年混乱的局面。

这么说来,富乐山的由来充满极其浓厚的传奇色彩,并不是刘备随口说出来,它有着深厚的历史玄机。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也就没有诸葛亮《隆中对》为刘备谋划政治战略的构想。历史没有如果,诸葛亮“未出隆中,已定三分”,在刘备走到“山穷水路”时,他给刘备指出了一条生路,“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他还指出了踞守在巴蜀之地的刘璋、张鲁都没有能力治理好那个好的地方。经诸葛亮这么分析,刘备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的基业在川蜀呀。在富乐山的山顶上,铸有刘备、诸葛亮的雕像,台基题着“鱼水之臣”四个大字,刘备“求贤若渴”,诸葛亮遇上明君,一对绝好的“乾坤配”。

我们读《山海经》发现,有很多名山是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得名。早期的富乐山叫东山,然而富乐山的由来,是与动乱年代的铁马金戈、刀光剑影有关,与一场政治军事筹划的酝酿有关。富乐山的名字由来,不是刘备直接赠赐,它像酿酒的发酵,经过很多道工序,喝酒的人说:好酒!饮酒的诗意自然而然生成。

从东山至富乐山,名字的改变背后,可谓一波三折。

在政治军争面前,天上没有白白掉下来的陷饼,一方虚情假意,一方以为遇上救命恩人。富乐山的由来,经过了多少谋士武将的反复争论,最终在双方的主公的同意中,定下了两军会面的地点。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与刘璋在绵阳会面,“至涪,璋自出迎,相见甚欢。”为什么刘备与刘璋的会面选在绵阳?

我们先来看绵阳的地理位置,古绵阳位于剑南蜀道的交通扼要,险隘叠起,李白有诗“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绵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意思是古绵城虽是一个游山玩水的好地方,但在那里还是小心为好,玩够了,要快点把家返。

今天,在绵阳地处成都、重庆、西安“西三角”腹心地带。在古代,涪城是益州(成都)的后屏障,距离成都不过二百来里,过往商旅络绎不绝,是中国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又有嘉陵江右岸最大的支流涪江绕城而过。得山水者,得势运。绵阳兼有山水的雄浑诗韵,又有绵阳北部的涪江冲击平原,土地肥沃,商贾云集,农业发达,是“天府之国”的绵祚。

刘璋暗弱,在诸葛亮《隆中对》、陈寿《三国志》以及罗贯中《三国演义》的看法都一致。但是也不能说他一点能耐都没有,他和刘备的见面,选择在绵阳,安排在东山,就说明了刘璋对现实有危机感。绵阳攻防兼备,可进可退,刘璋听从身边人的安排,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造就了富乐山的由来,成就了三国文化的一段传奇于绵阳。

三国的浑,诸葛亮的智,刘璋的愚,曹操和刘备的雄,富乐山的历史来路,是三国政治走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诗意。或许人间的诗意并是一个纯净体,它需要时光和多种人事的发酵。

在绵阳的那几天,我和朋友们多次走过富乐山公园,在园的一处入口,威武地矗立着“桃园三结义”的雕像,园内有刘诸“鱼水君臣”之忠魂,有“五虎上将”的英雄气慨,有诸葛亮设计“木牛流马”的神奇……景区四处点缀着三国文化的气息。

傍晚,我和朋友从市区回来,富乐山一片静寂。正是秋冬时节,山上偶听到秋虫的唧唧啁啁,入夜更凉,古树婆娑。我们从山下的一条小路,横穿过半个富乐山走回酒店,山下万家灯火,山上人烟稀少,那些“三国”人物肖像在朦胧的夜色里沉思着。二千多年前的那场“三国”厮杀,无论是什么样的闹剧,终归于历史的宁静。正像黑暗中,我们看不清诸葛亮潇洒的雄岸和他轻轻挥手的羽毛扇,历史划过的天空,闪烁的光芒后,总会被不断的喧嚣所取代。

富乐山是幸运的,因为它与三国时代结缘,它和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遭遇了。时势造英雄,英雄与名山惜惜相护,谁也不能离开谁。据说,富乐山是绵阳第一山,何谓第一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富乐山确实不高,它在绵阳算是一座矮山,一座矮山怎能说是绵阳第一山!我说的不算数,别人说的不算数,不信你到绵阳走一走,富乐山也不想张嘴说牛人話,至少至彼一游吧,你最有发言权,吹水的不算数。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猜你喜欢

绵阳乐山刘备
参情
郭怀宇作品
多面乐山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flicts and Blending in Guasha
杨志翠作品
相面
徐庶以马试刘备
中国科技城绵阳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刘备的江山不是哭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