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融合助力综合实践课程实施初探

2019-06-17沈军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华传统文化

沈军

摘要: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艺术融合教学是助力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确定,需要艺术素养的积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实施,需要艺术学科的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汇报,需要艺术融合的土壤。

关键词:艺术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5B-0063-03

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成立于1905年,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一直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综合实践课程架构的重点,学校还将中华传统文化开发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列主题活动。“中华传统节日”又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推荐的“考察探究”类活动主题。“中华传统节日”是其中将“价值体认”“责任担当”两大课程目标落实得比较好的主题活动。中华传统节日的主题开发与实施是传扬民族文化,建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以“龙舞新春‘我点睛”为例,谈谈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与艺术教学融合的做法。

一、主题的确定,需要艺术素养的积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糊了学科界限,打破了课程壁垒,超越了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界限,是一门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和需要出发,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一个主题活动的确定,不仅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还要有一定的艺术素养积淀。如中华附小开发的“龙舞新春‘我点睛”这个主题,就需要学生有一定艺术素养的积淀。

中华附小的校本课程——“武韵课程”中一个单元是舞龙。六年级的学生在体验舞龙之后,开始对研究舞龙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查阅资料了解舞龙这一中华传统民俗时发现,舞龙在世界上比较流行,除了在中国,在全世界华人聚集地,都经常举办舞龙的赛事和表演。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舞龙则是将民间艺术融合在一起,汇集了音乐、美术、体育等多学科的一项民间活动。六年级学生接受了五年多的小学教育,已经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学校的武术特色课程也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武术素养,他们具备了研究这一主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了以舞龙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国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龙舞新春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又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年俗。学生就聚焦到了“龙舞新春”这一小主题。学生有一定的艺术素养积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才能更深入。艺术融合自然就成了综合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主题的实施,需要艺术学科的支持

我国教师专业性较强,但往往无法独立完成多学科的教学。大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课教师是由语文或数学教师兼任,在主题实施过程中就需要多学科教师的合作,特别是艺术学科教师的支持。

学生在查找资料时还找到了发源于江苏昆山陆家镇的“段龙舞”。“段龙舞”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知道的人却不多。六年级学生情感日益丰富,道德感和责任感有很大的发展。在确定主题的论证中,他们认为,作为江苏人,有责任为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事有极强的兴趣和执着的信念,他们已经有能力完整地做一件事。由此产生了“龙舞新春‘我点睛”这节中期指导课。这节课以学生提出的研究问题为主线,经过小组讨论,提出了四个问题:怎样制作段龙?如何选择背景音乐?怎样舞段龙?如何传承段龙舞?他们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发现,做段龙、选音乐、舞段龙等内容可以寻求专业学科教师的指导。他们将自己班的美术、音乐和武术三位老师请来共同完成这节课,也恰恰是艺术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非常好的体现。而对“段龙舞”如何传承,则将成为下一阶段研究的内容。

段龙的龙身是学生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制作的。由于主题时间背景定在新春佳节,学生就选择了“中国红”这一最能烘托春节喜庆气氛的颜色;在制作属于学生自己的段龙龙身时,选择反光亮卡紙作为龙身的皮肤,用荧光黄色、荧光橙色的便签贴做成“段龙”的龙鳞,为了增加颜色的饱和度,又在其中添加了荧光绿色的便笺纸。龙鳞的形状来源于蛇鳞,学生将正方形便签纸的下端用剪刀剪成半椭圆的形状,还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将龙鳞插空排列,以增加龙鳞的层次感。将龙身裹到龙骨架上后,学生将龙鳞进行翻卷整理,增强了段龙龙身的立体感。

在学生选择音乐时,音乐老师提供的四首曲子中,一首是在四年级欣赏过的《水草舞》,另一首是在六年级第一学期欣赏过的小提琴协奏曲《中国花鼓》,还有两首分别适合南龙和北龙的舞龙曲。江苏昆山地区在江南一带,学生通过欣赏辨音,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一首具有江南特色的舞龙曲。选择音乐其实也是对学生六年来音乐素养的检验。

学生已经体验过舞龙了,但是舞段龙的难度相对就大了些。学生要在舞动过程中,将段龙舞出看似断开实则相连的感觉,那就需要在武术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练习舞段龙还需要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互相交流舞龙经验。在练习过程中,有学生会利用训练中途的休息时间,拿着段龙龙身和配合的搭档互相数着节拍练习。第一位学生数“1、2、3、4、1、2、3、4……”,第二位学生在第一位同学数“2”的时候,开始数“1、2、3、4、1、2、3、4……”,后面的学生依次类推,比前一位慢一拍。再配上“八字舞龙法”,一条“段龙”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三、主题的汇报,需要艺术融合的土壤

在一个主题活动总结汇报阶段,学生都会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自制小报、自编小品、歌曲、舞蹈以及情景剧等形式,是主题活动常用的汇报形式。无论选择何种汇报形式,都要与多个学科的知识、技能以及素养有联系。比如自制小报,就得有一定的美术功底;自编舞蹈得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舞蹈技能;编排情景剧则需要美术、音乐甚至科学等学科的支撑。要很好地展现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就得有多门学科的融合,而艺术的融合能使汇报的效果更具张力。

在“龍舞新春‘我点睛”的主题总结汇报阶段,学生用一台精美的段龙舞表演呈现各小组的研究成果。为了呈现尽可能好的舞台效果,学生们寻求了科学老师和美术老师的帮助。为达到段龙在云雾中舞动的感觉,学生请科学老师帮助大家制造舞台烟雾。学生了解到舞台烟雾是从干冰机里释放出来的,又请教了科学老师有关干冰变成烟雾的原理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充分了解干冰机释放烟雾的原理后,负责控制干冰机的学生反复尝试并配合音乐的节奏,让烟雾呈现出时浓时淡的效果。虽然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有了这样的经历,学生的收获就不仅仅是书本上照搬而来的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获得的实际经验。

有艺术眼光的人才能懂得欣赏艺术、评价艺术,所以在总结汇报中的评价阶段也需要学生艺术素养的支撑。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培养有中国脸,也有中国情、中国味的中国人,是时代赋予当代的教育工作者的重任。我们的祖先能歌善舞,文武兼备。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路上,我们可以让传统游戏、传统手艺、中式佳肴、民俗文化,中华礼仪等在艺术的融合中得以流传。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在传承百年老校历史的同时,追求理念和举措上的创新。在学校营造传承中华传统的氛围时,将艺术融入综合实践课程,用属于学生的艺术形式,将中华民族思想扎根心中,让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艺术融合,是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需要。艺术融合,是助力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石萍

Abstract: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curriculum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rtistic integr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of facilit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curriculum.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opic needs to accumulate artistic accomplishmen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curriculum needs the support of artistic disciplines, and the report on the theme needs the soil of artistic integration.

Key words: artistic integr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华传统文化
对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考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对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启示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让语文插上综合实践的翅膀
中华传统文化与资助育人的“四化一体”融合机制研究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