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阶段中考总复习的有效策略研究

2019-06-17梁子洲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研修错题校本

梁子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154-01

中考总复习通常会分为四轮进行,第一轮复习为基础知识复习;第二轮为专项复习;第三轮为综合复习;第四轮为查缺补漏。针对总复习,各学校处理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学校会挑选一些优质的教辅材料,利用现有的教辅材料资源进行复习,这样做的劣势很多。笔者经过探索,在立足团队合作研究的基础上,编撰出校本课程和配套资源,形成文本、课件、相关资源、音频、视频和网络共享资源。这样既可以帮助老师去备课、上课,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合理的安排时间,有效度和深度的进行中考前的总复习,设计了以下三个阶段的教改规划,成果显著。

一、准备与整合

1.预期时间:1年-1年半

2.工作流程

(1)组建团队

首先需要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具有高水平,具备钻研精神、追求进步的教师,建立团队,在团队内解决这样的一个难题。

(2)理论学习

组织成员首先精细研究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关注课程标准中对初中三年每部分知识的具体要求,掌握知识生成的难度和广度。

(3)工作方式

① 划分实验班

根据所教授班级设置实验班,进行对比研究。

② 划分课时,成立校本研修小组

自3月1日起,至中考,大约80课时的内容。每周安排2课时,校本研修小组备课研讨,每次确定研讨主题。

③线上线下组合研究方式

其余时间采用线上研讨,线下实践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务。

④研究方法

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范围确定以后,都会采取课例研修的方式进行研究。首先指定两名教师进行个性化的备课,再进行同课异构,其他小组成员从课程观察、学生观察、教师观察三个角度进行课堂观察,并设计课堂观察量表,记录数据。第一次观察后,进行集体研修,明确教学设计对每个环节的促进作用及不足之处,及时改正,并由指定教师在实验班进行同课续构,小组成员进行二次课堂观察,并记录数据,通过课堂效果评价,对比实验结果,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4)学生资源

①整合作业

针对教师布置的题目及作业,由学生完成后,教师要全批全改,筛选出能够更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题目,保留题目原型,根据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变式、融合、原创,再整合资源到新一轮的教学设计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②整合错题卷、反思卷

以周为单位,组织学生提供错题卷和反思卷。错题卷是学生做错的题目,教师通过错题卷总结学生思维上存在的漏洞,并有针对性的对后续教学设计进行重新规划和及时的调整,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做题,往往会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此时,教师就要关注学生的审题关、计算关、书写关、分类关等等存在的问题。

③撰写课后随笔

教师和学生共同书写课后随笔,通过生生沟通、师生沟通、师师沟通,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教学设计理念,寻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计划与实施

1.预期时间:半年-1年

2.工作流程

(1)组建实验成果验证团队

经历大约1年的时间后,会形成中考总复习近80课时的校本课程及教学资源,此时需要组织所有在校初三数学教师加入校本课程实验小组。

(2)分工合作,校本教材初步成稿

①再次梳理课标考纲

如果把中考比喻成一场战役,你就要告诉学生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始终清晰的认识到中考考什么,而我们又要学什么,以及怎么学。梳理考纲就是在帮学生解决中考考什么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合适的方式把考点呈现给每一个学生,并呈现在校本教材里。

②考点知识的再整合

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和双向细目表,呈现方式。教师对其负责的专项内容进行归纳汇总,确定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课后习题、例题讲解,其中包括常见题——变式题——提升拓展题——拔高题——巩固跟进题等几大类型题的例题讲解,编辑进入校本教材,内容精细全,有效的针对第一轮复习,让学生对整个初中数学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深一步的认识,初步建立起良好的数学思维素养。这也是在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③典型易错题再归纳

通过前期大量习题的演练,教师要敏锐的捕捉到学生的数学知识的盲点以及易错点,找到解决每一个题型的关键所在。教师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比如教师除了可以正面的导,也可反观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的对比观察,让学生自己探究出答案,并在此基礎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并把以上的方法经验归纳总结在校本教材里

④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建立网络微信的公众号,学生和老师关注后,成为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教师可以即时的发布相关的语音、视频、微课对学生当天所学进行线下巩固提升拓展,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疑难在微信群里提出,并由学生或老师即时的讲解。教师和学生也可以把一些优秀的解题方法,学习心得在线上与大家交流。

三、归纳与整理

1.预期时间:半年

2.工作流程

(1)归纳总结实验成果

①定稿

经历了大约2年的时间后,应形成中考总复习近80课时的校本课程教学,形成完整的合理的配套教学资源。

②资源共享

建立起完善的线上信息化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的互动,实现资源的共享。

③成果推介

在地区范围内进行有效的推介。

(2)工作方式

①网络平台的管理

将研修小组成员分工,对网络上的反馈信息再次进行整合,对各部分内容进行最后的修正,完成收尾工作。

②撰写论文

督促研修小组成员将研究成果及教学观点形成文字,撰写论文,将经验及成果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研修错题校本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