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渗透德育
2019-06-17刘斌
刘斌
内容摘要: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初中正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核心,思想品德课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良好道德品质、思想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在保持良好的教育方式下,以此作为教学导向,做到改变、提升、创新教育方法,渗透德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思想品德 德育
古来有言“学习先学做人”,一个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他自身的素质上,其次才是他各方面的专业能力。因此,学生的思想教育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所谓培养“核心素养”就是一个人知识、学习状态,情感变化的综合培养过程,它涉及个人发展的方方面面,最主要的是要符合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创新发展的要求。“核心素养”将影响到学生未来工作的方方面面,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也会影响到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养成。而初中又是学生系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阶段,教学的方法和内容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所以,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文化基础包含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内容。自主发展涉及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社会参与表现为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初中德育是关于国情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品德修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见核心素养和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是相一致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遵循核心素养“三原则”和“一核心”的内容,渗透德育。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实际和可接受能力范围,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确保教学的科学性,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的教育性因素,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时代性原则
现代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快速地发展,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德育的内容既有传统的,也出现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内容,或在现代社会中需要在传统基础上做出一定的多样化、具体化、特定化的改变。因此德育的时代性原则倾向于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以使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同时代要求的品德道德情感和行为。
三.民族性原则
民族性原则依托于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发扬和继承诸如尊老爱幼、和睦友爱、诚信守礼、勤劳敬业、不畏强权等优秀传统精神文化。也应当在社会发展下培养学生爱护和平、积极学习新技能、新文化、团结共进、勇于为社会贡献、对外来文化的辨析、去伪存真、虚心接纳等随着社会发展而日益重要的人文精神和品德。初中生是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优秀的品质道德思想和行为也必将形成新的民族性的精神文化传统。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德育的具体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渗透德育
在升学压力下,大多数教育机构和教育者不得不做出妥协,注重课堂知识的教授并以成绩为教育的重心。且在传统思想里思想品德是属于副科,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去研究探索教育方法和对品质道德、思想行为的培养,学生只要背熟课文内容即可。如此忽略了思想品德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与核心素养教育相背离。思想指导着行动行为,要实现在初中思想品德中德育教育,教育者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根本出发点,以思想品德为渗透德育的主要途径和阵地,以核心素养发展内容为导向,渗透德育教育。
2.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德育
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帮助学生立足于社会,使学生以各种技能建设社会。将课文中的理论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可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生活实际反馈于理论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是对理论知识的有效运用,用于辨析生活中真人真事的真善美,使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的存在和形象有清晰的认识,同时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例如在进行《学会拒绝》这一章节内容时,除开课文中所举的诱惑黄、赌、毒等,教师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所存在的不良诱惑,如不良的电子游戏,层出不穷的网购陷阱,网络诈骗等。让学生自己以生活实际举出例子,教育学生不参与这些活动,知法守法。如学习《自尊自信》章节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因为尊敬长辈而得到了长辈的尊敬,让学生仔细体会这样行为带来的愉快的体验,继续保持这样的实际行为。
3.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在实践活动中集中体现了核心素养关于社会参与的内容。思想品德教育最终是指导学生的社会行为,发展成自身的品质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除了对自身实践行为,也能在实践行为中带动、影响、教育他人,更全面地发展,也是终身的发展。
如在学习了《做意志坚强的人》的内容之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应当自立、自信、自强,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积极的行为迎接困难、解决问题。在同学朋友遇到困难,伸出援手,也以自身行动感染、熏陶、鼓励他们同样积极面对。在学习了《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后,引导学生在家为父母长辈致以真诚的问候和感激,心懷感恩。组织活动慰问老师。在学习了《了解祖国爱我中华》课文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应当具有爱祖国、护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和行为。在和平年代,学生应当从点滴做起,如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旅游名胜古迹,做到爱护,不乱划乱写等。以此种种实践德育教育行动。
结结语:做人是每一个人一生都要坚持不懈学习的,这要求我们从小就要严于律己。初中是学生明辨大是大非、培养核心素养的最为关键的时期,而思想品德课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指导,在中学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古文诗词、天文地理,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如何做人,因为决定一个人最终的高度的不是它的分数和成绩,而是思想境界。所以,教师要立足于创新教学的要求,加强自身的学习,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综合能力的养成,树立好长远的发展目标,引导学生成为具有核心素养的优秀人才。 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深化改革的方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渗透德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在现代核心素养背景下应当转变教学观念,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全面渗透德育。
参考文献
[1]徐静.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之行动研究[J].亚太教育,2016(33):65.
[2]张露.中学政治核心素养:内涵、特性及培养路径[J].教育导刊,2017(01):65-68.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师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