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从追问“what”转向追问“how”
2019-06-17金立群
在各位读者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请原谅我用两个英文单词来谈论一个语文教学的问题。我这绝不是显摆英语,再说这两个英文词,小学生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要用这两个词呢,因为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从认识论转向存在论的标志正和这两个词有关。传统认识论哲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What to be”,是什么——事物的本质是什么?一首诗是快乐还是忧伤?这篇文章美不美?表达的核心是什么?显然,所有这一切都有个唯一正确的答案。而自尼采等人以来的存在论哲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How to be”,怎样如此——事物是怎样存在的?一首诗的情绪是怎样表达的?这篇文章究竟如何美?为什么它所表达的思想如此动人,这是怎样做到的?在存在论哲学看来,一个事物究竟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见仁见智嘛,这算是造了认识论哲学的反,关键是,这个事物究竟如何存在,“How to be”这才是事物的生命与价值所在。确实啊,比方说,一句提倡人生要奋斗的话,按照“What to be”的标准,那肯定是不错的。可是如果这句话是这样的呢:人生就是要奋斗,“996”是你们的福报,我当年奋斗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所以你们也要这样,这才是奋斗(马云说的,大意)——你觉得这句话如何呢?当然,认识论哲学存在两千多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它应该被超越而不是简单否定,这也是毫无疑问的。认识论哲学最大的问题,我觉得,就是忽视个体,忽视差异,共性至高无上,个体只是他们探讨其背后之形而上学本质的工具而已。
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呢?我们许多老师的思维还是停留在认识论哲学的阶段,还是认识论哲学的那套思维方式。他们读课文,就好像做证明题,以得出结论为满足和归宿,这首诗多美啊,那篇散文写出了春天的快乐,就以得到这些结论为满足,而且结论往往事先就确定了,所谓证明,基本上都是同义反复,而且很多时候是相当搞笑的。打个比方说,有的老师上课讲《春江花月夜》,画风就是他问同学们这首诗美不美啊?同学们自然要答美,然后他问为什么这么美呢?他自答,因为写了春,写了江,写了花,写了月,写了夜,这些事物都是美的,所以它们放在一起,不就更美了吗?天哪!难道《春江花月夜》就是这样才美的?那我写一首诗:春春春春春,江江江江江,花花花花花,月月月月月,夜夜夜夜夜——你觉得美不美呢?我这首诗也是写了春,写了江,写了花,写了月,写了夜呀,你觉得美不美?所以啊,这样的证明,这样的解释,难道不搞笑吗?《春江花月夜》,它是美的,这还用你来说吗?只要认了字,会读它,仅从音韵和形象上,至少就可以朦朦胧胧地感受到,还用老师讲吗?真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春江花月夜》何以如此美?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啊,闻一多下功夫给了一个回答,凝聚成一篇文章《宫体诗的自赎》,成为研究唐诗的经典论文之一。我们常说,要理解一篇作品,但是我们究竟要理解作品的什么?我觉得关键还是在理解作品之“怎样”,之“如何”,要将作品当成一个生命,还原到它的生成过程中。就拿《春江花月夜》来说,闻一多的杰出之处就在于分析出了这首诗的“How”,它还原了这首诗诞生的情境:在它之前的六朝诗歌,太多脂粉气了,让大自然沾染了太多的人世间的俗尘,而这首诗,开篇完全是一种無我的姿态,整个世界不再有人间的纷扰,不再是脂粉气的腻味,而是清风拂面,拂去了一切缭绕的烟尘香粉,只有大自然潮涨潮落的呼吸声——这呼吸声,这水声更显出世界的寂静、单纯。所谓海上明月共潮生,而不是升,就在于升是从人的视角来看的,而生则是大自然、宇宙的自我呈现。如果说中国古代多的是情景交融,那么在这里恰恰是忘情,是一种单纯的震撼,是自然本身给人的震撼。这样一种震撼就使得人超越了日常的一切纷扰,被不由自主地拉进了大自然的心灵。也就是说,春江花月夜之美,成于纯粹的自然美带给我们的震撼。
所以每当我要讲一首诗,讲一篇作品,我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来也不会觉得轻松。因为我觉得自己必须讲出它之所以为它的这个“How”,否则我就是在说废话。只有当我完成了对这个“How”的探索,只有当我感受到我自己的生命和作品的生命相互唤起了,才能如释重负,才能心满意足。至于“What”,比如这首诗说的是离别,那首词表达的是爱国,这还用我说吗?这还用我们的老师们说吗?学生自己不会看吗?关键是它的离别,它的爱国和别人的有何不同?有的人爱国充满豪迈,有的爱国却充满忧思,有的人爱国是大声的告白,有的人爱国是深情的低诉,有的人爱国是讴歌和颂扬,有的人爱国却是愤怒的批判:“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把这些“How”讲透了,你能感受到作品的生命吗?作品不是标本,不是僵尸呀!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农夫山泉的广告语:“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水的搬运工”,我真不愿意我们的老师也成了这样:“我们不生产知识,我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前一阵,我在喜马拉雅上录音频课,其中有一课要讲的篇目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开始,没感觉啊。这首诗原来知道,但是没有琢磨过,所以一开始是没有感觉的。特别是头四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向都认为是写洞庭湖最壮丽的句子,可是怎样它就最壮丽了?我开始并没有感受到啊。我想我一定要把这几句究竟是怎样壮丽讲出来,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几句很壮丽,很壮阔。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几天都在反复琢磨,仔细品味其中每一个字的特别。
八月湖水平,这句寻常,但是涵虚混太清,就有点阅读障碍了,不上口啊,用的字有点生涩。涵是动词,就是包涵、往往指水的包容、容纳,有三点水嘛。虚就是虚空、天空,所以呢,涵虚就是说湖水倒映着天空。混太清,太清呢,也是天空的意思。混太清,就是水天一色的意思。水天混同嘛。基本上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就到此为止了,就是告诉你,这是在写景,这景很壮阔,再多一点,还告诉你,这也可以看做是作者阔大心胸的呈现。总之,八月的洞庭湖啊,湖面平静、湖水浩渺,倒映着天空,水天一色,洞庭湖真大啊!
上帝啊!凭这就成了写洞庭湖的第一名句?我说服不了自己啊!我接着琢磨:这涵虚混太清,这用的词,可不是一般的词啊。这涵和倒映其实不是一回事啊,我包涵你的鲁莽,包涵你的错误,谁气量大啊,我呀。那这洞庭湖涵虚,谁气量大啊,洞庭湖啊,洞庭湖的气量居然超过了天空?还有虚,还有太清,这就更不一般啦,因为它们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天空,同时还是哲学意义上的天地宇宙、以及天地宇宙的本原,也就是天道啊。所以这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这气魄那可是水天一色倒映天空之类远远不能相比的。这一句算是将洞庭湖烟波浩渺之广阔写到了极致啊,天地苍茫之间,广阔的湖水涵纳天地宇宙,湖面天空不分彼此,这是什么样的感觉?人在湖边,就好像整个人飘浮在宇宙之中了。这是多么神奇的体验,多么壮丽的想象啊!而且,这洞庭湖不仅博大、它还深邃、它还向我们昭示着宇宙万物的哲理。还能有比这更高的对洞庭湖的赞美吗?直到这个时候,我自己才真正感受到了:这首诗确实可以说是写洞庭湖的第一名诗啊!
孟浩然在这里,如果我们熟悉诗歌表达的规律,我们当然就该知道了,我们的孟夫子,李白就是这么称呼孟浩然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就是李白写给孟浩然的诗啊,我们的孟夫子,难道他仅仅是写景吗?其实他也是在含蓄地表露自己超绝脱俗的气质啊。能写出这样大气魄的诗句的人,会是成天想着当官发财出人头地怎么多捞点钱多买点房子买点地之类的俗人吗?所以这首诗虽然属于求官的干谒诗,但是孟浩然的人品并没有输啊。这两句的气象毫不逊色于李白啊。在同时代的诗人当中,李白最尊崇的就是孟浩然啦。原来我还不明白为什么,看了这两句诗,明白了。
就是这样,我才开始找到了对这首诗的感觉,这些句子在我的眼里变得灵动了,变得特别了:起句如此大气魄,其实是写诗写文章最大的忌讳啊。先声夺人当然好,但是接下来就难写啦。要是后面接不上更精彩的文字,那就算是虎头蛇尾啦,很容易黯然失色啊。可是孟浩然接下来的诗句却掀起了更高的高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另辟蹊径,以三四句写洞庭湖之动感、之活力、之生命,超越了首句写洞庭湖之宁静,之浩渺,之哲理的暗示,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奇峰突起。在八月的阳光下,湖水蒸腾着缕缕白色的水汽,这白色的水汽又在阳光下时刻闪烁变幻着各种不同的光彩,风起浪涌,当洞庭湖仿佛苏醒过来,它的动作、它掀起的波涛让岳阳城都仿佛摇动起来了!这就由宁静的哲学、宇宙的冥想进入了充满生气的生命力量的歌颂。所以相比之下啊,前两句是写洞庭湖的静,写它的安静时的形态,写它的浩渺广阔给诗人的联想和启示,而三四句则是写洞庭湖之神啊,写它的生命力量带给这世界带来的光彩,带来的巨大的震撼!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敢讲这首诗,因为我首先可以打动自己了。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就是号称《诗经》最美的爱情诗句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如果我讲不出它究竟怎样美,那我是不好意思开口的。对这两句诗之“How”的理解的切入点就在于:为什么由青青子衿,突然就跳跃到了悠悠我心。通常的解释就是青青子衿是借代,自己的恋人穿着这样的衣服,所以青青子衿就借代了女子心中的男神。这就是典型的“What”式的回答。但如果仅仅如此,它凭什么就最美了,我说服不了自己,也打动不了自己啊。
我们先说青青子衿。子是对男孩亲切的称呼,就是你,子衿的衿是衣领的意思。青青,当然是指颜色,什么颜色呢?衣领的颜色呀,那么,除了衣领的颜色你还感觉到什么呢?有没有一点春天的感觉,青青河边草呀,这就是古典诗词的暗示意味。所以青青子衿,不仅是写你的衣服,同时又带着那样一点春天的、青春的感觉。同时啊,这个青青,作为颜色,他和绿绿又有点不同,赤橙黄绿青蓝紫,青这个颜色它比绿要深一些,而且从读音上也带着一些深沉的感觉,所以从这里你又可以品味出情感的意味,它不是那种浮夸卖弄的情感,而是內心的、深沉的。所以青青子衿,字面意思就是你那青色的衣领,但是很有意境。意境从哪里来呀,就从这些词的暗示中来。所以读诗就像喝茶,一定要品味那些字句的暗示意味。那么悠悠我心呢,悠悠就是思念深长的意思,这个和青青子衿的意境是非常协调的,它的字面意思就是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到这里,问题出来了,为什么由那青色的衣领,便跳跃到了自己对男孩子的思念呢?的确,我们是可以说这青青子衿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它就是代指少女思念的对象。但是问题是,你要知道,这有着青青衣领的上衣,其实是当时年轻男子上衣通常的样式,并且据考证就是当时年轻的读书人穿的制服,大概类似于今天的校服吧,它并不是自己恋人所特有的标志。这女孩子为什么不去选择恋人的一些特征,比如他的帅气,来引出自己的思念呢?为什么不说我想你大大的眼睛,挺拔的身姿,大大眼睛,悠悠我心,挺拔身姿,悠悠我心,非要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非要说我想你穿的校服呢?
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当时的场景吧。从后面的诗我们可以知道,少女和情人约会的地方在城楼。城墙一带,是2000多年前,年轻男女约会爱去的地方。为什么要在那儿约会呢?或许是因为城墙附近去哪儿都很方便,出城去野外亲近大自然也方便,进城去城里逛街吃饭也方便,登高望远看看风景吹吹风也不错。这位思念着爱人的少女来到城门楼附近,来来往往的人肯定不少,也一定会有穿着带青色衣领上衣的年轻男子不时走过这里。自己的爱人也是穿着这样的上衣啊,这时候女孩子会有什么感觉?她会感觉好像处处都是自己恋人的影子,可实际上呢?却不是自己的恋人,那么女孩子的心情会怎样呢?她会不断的期待、然后发现是错觉、然后又失落,然后又期待,结果又是错觉,又失落,不断往复。这种不断的情感激荡,才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啊。所以只有从青青子衿引发出思念之情,才能更加传神地表达出少女的那份痴情,看到了一件普通的青色衣领的上衣,看到一件校服,就想到了那是爱人穿的同款,爱人穿着才最帅,好像处处都是爱人的影子,只要是和爱人有关的一切,哪怕是再寻常的事物,在我的眼里都不一样了,都可以让引发我对爱人的思慕之情,这才是痴情啊!所以,只有以寻常、常见之物唤起的思念,才能最好地表达出爱情让整个世界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的那种最美的感觉!我觉得这或许才是这两句诗之美从何来的关键所在。
寻找每一篇作品的“How”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也不可能保证每一次寻找都能成功,就好像你不可能理解所有的人。但是这件事情是真正值得去做的,如果我们还想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拥有一点有趣的灵魂。
金立群,文学评论家,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