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红色舞剧《铁道游击队》审美评析

2019-06-17吴晶

艺术评鉴 2019年9期
关键词:情感

吴晶

摘要:《铁道游击队》是一部经典的红色舞剧,该舞剧在刻画铁道游击队中无数献身于革命的英雄群像的同时,还深情细致地描写了刘洪与芳林嫂,小坡与梅妮的感人爱情。四幕中都有双人舞的片段呈现,笔者由该剧的双人舞舞段出发,并以此为主要视觉输入,从编导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舞蹈语汇与场景伊始,再到连接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及故事线索,以小见大,从简至繁。笔者认为,在舞剧的人物关系中通过双人舞舞段的呈现,不断将人物情感和人物关系进行交织和递进,并由此贯穿事件发展的主体矛盾和跌宕剧情,通过杨笑阳总编导的独特编排,产生了细腻、感人、唯美的双人舞舞段,并展开了这段在大国历史中无私的爱与情。

关键词:《铁道游击队》   双人舞   情感

中图分类号:J72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9-0088-02

“30年磨一剑”,这部舞剧正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历时30年磨砺而出的精品,于2010年首演。彭丽媛是其艺术总监,由杨笑阳任总编导,赵大鸣为编剧,并联合国内一流的团队和优秀的舞蹈演员共同呈现。舞剧《铁道游击队》是一部壮烈、凄美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舞台艺术。通过该舞剧的发展,成功地让观众穿越回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回到那个抗日战争时期,回到那山东鲁南地区临枣铁路线上,队伍里的他们在策略上有勇有谋、在行踪上神出鬼没、在危难关头舍身取义,在抗日路上一往无前,他们就是家喻户晓的“铁道游击队”。这一次,是文学名著与舞蹈思维的碰撞,也是红色经典首次以舞蹈的形式在艺术殿堂表现。

自从观看了舞剧《铁道游击队》之后,笔者时时刻刻被那起伏跌宕的情,环环相扣的事所牵引,该舞剧的视觉亮点首先聚焦于其黑夜火车头、洋行道具屋、镂空火车车厢等这些大型道具的舞台呈现,不仅打破常规的道具使用让观众眼前一亮,还从视觉上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和心理认同感。在还原那段历史史实的时刻中将其艺术突显化的呈现于舞台之上。

笔者看舞剧比较偏爱双人舞,并且认为双人舞在舞剧中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这次也不例外。因为舞剧中的双人舞段更细腻、更耐人寻味,不仅能凸显舞蹈演员肢体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还能突出编导的编创能力、独特视角和文化底蕴,且在整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形象关系都会更加鲜明立体地展现出来。在于平著的《中外舞蹈思想概论》第二章,“谈及舒巧的舞剧创作思想中就有相关描述,他就认为‘双人舞在舞剧创作中是非常主要的表现手段。而追溯舞剧双人舞的发展,于平认为大约是原西德斯图加特芭蕾舞团来到我国演出约翰·克兰科编导的《叶甫根尼·奥涅金》之后,‘双人舞在舞剧中叙述故事情节、揭示矛盾冲突、展现人物关系、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务才更引起了我国舞剧编导们的关注。”[1]在《铁道游击队》中突出的是饱满热情的民俗场景,是抗战全景的英雄群像,是抗日胜利的大情怀,但是这些都距离我们相对遥远,我们只能从文学名著、影视作品中补充、了解那过去的历史。而相比生长在快餐时代的我们,把我们心底最柔软的情感牵引出来的,笔者认为是剧中双人舞,它以情感为主导,贯穿整个舞剧起伏跌宕的故事线索,使其更鲜活饱满。

该剧四幕都出现了双人舞,而刘洪与芳林嫂,小坡与梅妮展现的双人舞情感线截然不同。笔者觉得从场景营造就能铺垫人物性格和情感关系,通过其他场景的融入和对比看出,刘洪与芳林嫂由于身份的顾虑和负担,舞蹈场景都集中于长凳、桌子、炕上等家庭场景。观众了解到刘洪革命任务的频繁和艰巨后,能看到他其每次都是风尘仆仆赶回家中并带有隐藏心事的凝重之感;而芳林嫂都是独自一人在家里做家务等待,可以从其孤独却时时张望的身影看出芳林嫂期待刘洪平安回家的那丝寂寞不安却难为众露之情。随着音乐的转变和舞美的映衬让观众从之前或紧张或热烈的氛围中沉静之余,让其心弦在温婉凄美的试听效果中波动开来。首先,从芳林嫂为刘洪整理衣襟到俯身试鞋和刘洪对芳林嫂的柔情呵护、深情对望到难分难舍等细节性写实的生活场景描写都凸显了二人淳朴真挚、温暖互依、看似平淡却深植心底的情感;其次,他们更具延展感和抒情性的舞蹈语汇在现代元素中融入了掰扣步和鼓子秧歌的动律、特征,该秧歌元素的融合使芳林嫂和刘洪形成独特的“这一个”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人物形象,越发展现他们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的艰苦生活中所流露出的难得的心心相惜之情。而小坡与梅妮的双人舞场景设置基本是围绕芦苇地展开,包括半山坡、茅草房及其房顶等户外,从场景的营造上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性格更加外放、活泼,通过大幅度的肢体动作,也可以看出他们的爱是热烈、奔放和明朗的。笔者认为,可能是因为在他们自己眼中从小青梅竹马,且早已将彼此认定,便在自然和细腻中少了一份扭捏与避讳。与前者相比,小坡和梅妮的双人舞舞蹈语汇表现得更轻松活泼些,他们炙热、浓烈的情感通过大幅度的身体接触——搂、追、抱等舞姿构图以及脸贴脸、手牵手,彼此如影随形的舞蹈语汇表现,而青涩的年纪通过轻快地跳跃、连贯性的动作和突变的舞蹈语汇以及推打、生气、嬉闹的戏剧化表现手法来体现他们的纯真,把那一份初尝情滋味的甜蜜情感活灵活现地演绎出来,让观众同样体验着那令人向往的美好。而在后一段中,梅妮被枪击之后的舞段很催人泪下,情感的反差、人物的反差,仿佛一副令人珍惜的画卷被撕碎在眼前。首先能看出在阴阳相隔的现实条件下小坡与梅妮的主被动关系,那一份真实的美好情感在当下这个残酷的环境中显得如此之“痛”;其次,编导多用之前出现过的构图或语汇来让小坡唤醒逝去的梅妮,那一份执着与不舍让观众能深切体会到一往情深的“痴”;最后是两人在生死相隔之中仍不离不弃,二人将这一份忠贞不渝的“爱”、这一份致死不休的“情”洒满舞台,并体现出人们共同期待小家的完整和大国的胜利的那一份坚守。

舞剧中两组双人舞从舞蹈语汇出发,融以不同的角色,配以不同的情境,贯穿着不同的线索,使其成为整个舞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能看出是编导的别致设计,兼收并蓄各种风格并在怀旧、统一的主题中别出新意,且不糅不杂。该剧在营造的那个恶劣的环境下,除了凸显彼此的爱情,连接同胞的齐心以外,还表现出属于中国人的强烈的中国力量,不仅将过去的先驱们复刻于舞台上,还将其为了美好的未来付出生命的高尚品格和那顽强的、矢志不渝的抵抗精神挥洒得淋漓尽致。演员们在内心不失人物性格的前提下,唤醒笔者体验那在恶劣环境中不失希望并努力拼搏争取的年轻的血液,让人更加珍惜当下这和平美好的生活。

在舞剧《铁道游击队》的赏析之余笔者也看了一些相关的文章和关于该剧总编导杨笑阳的文字访谈。从中不仅可以多维度了解该剧,还可以更清晰、更准确的分析信息以及体会表象后面的深意。每一幕的双人舞都似一副生动的画卷,或美、或甜、或肝肠寸断、或撕心裂肺,他们不断地连接着剧情的转化,所牵引出来的不只有爱人之间的情感,还有国人之间的挚爱与无私。在舞剧最后回荡着那抹熟悉的旋律,那耳熟能详的歌词不断拨动着每一位观看舞剧的中国人的心弦,那一声声揪心地呐喊,回荡着中国人至死不渝且奋勇向前的精神。在那一段历史里,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在那一段历史里,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感恩英烈的长眠,才能换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的完整安定和安宁和谐,感恩生命的历程,才能让我们在和平的阳光下一代代成长。

参考文献:

[1]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徐婧文.《中外舞蹈思想概论》读后感——浅谈对公孙大娘所舞《剑器舞》的认识[J].大众文艺,2014,(11).

[3]倪鹤琴.文化视野中的舞蹈理论——简评于平新著《中外舞蹈思想概论》[J].广东艺术,2003,(02).

猜你喜欢

情感
体会审美的情感等
情感
台上
情感体验
基于情感特征的用户聚类分析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我的情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真挚的情感,动人的细节
让孩子把情感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