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异质性视角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成本粘性的影响
2019-06-17
(枣庄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政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是推动改革的重要手段。当前,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依然存在,中美贸易战争,土耳其汇率危机,全球债务水平创历史新高等事件为全球经济增添了不确定性因素。我国为应对国际经济整体下行的复杂局面,保持经济长期向好发展,根据国内外形势出台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从微观层面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经济发展的客观存在和基本规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是必然的。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加大企业未来的盈利的不确定性(Gulen等2016)[1],而企业的成本管理作为生产经营活动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成本的增减变动直接受到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受到经济政策变化非常敏感的部分。因此,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经济后果,研究企业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提升企业竞争力成为管理者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经济后果的研究逐渐增多。从宏观层面看,主要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货币政策,出口贸易,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变动等方面的影响。从微观层面看,主要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的投资行为,现金持有,债务融资,研发创新等方面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成本管理,特别是对成本粘性影响的研究涉及的较少。近年来,成本管理中的成本不对称行为成为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学者对于成本粘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主要从公司治理,盈余管理,企业战略等方面探讨与成本粘性的关系。本文基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从宏观层面入手,以我国上市公司成本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为从企业微观层面找到应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找到成本管控的策略提供思路。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成本粘性行为是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内外学者从国家,行业,组织内部等不同层面都证实了成本粘性的存在。传统成本会计认为成本与业务量是线性成比例变化,但ABJ(2003)以美国上市公司为观测样本,研究发现业务量上升时成本增加幅度大于业务量下降时成本减少的幅度,将这种行为称为“成本粘性”[2]。 Calleja等(2006)比较了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四个国家的成本管理行为,发现在四个国家都存在着成本粘性[3]。Banker等(2013)利用 OECD 19个国家的企业数据对成本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12 个国家的企业存在明显成本粘性现象[4]。Subramaniam 等(2003)比较了不同行业的成本粘性,研究发现制造业是粘性最大的行业[5]。Balakrishnan等(2010)研究了组织中不同部门的成本粘性,认为组织中最核心部门的成本粘性最高[6]。我国学者对成本粘性的研究也不断拓展,孙铮等(2004)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证实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成本粘性行为[7]。孔玉生等(2007)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存在成本粘性行为,其中建筑行业的成本粘性最大,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粘性较小[8]。基于国内外学者的上述研究,我们提出假设1:
H1: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成本粘性行为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企业要面对的系统性风险,对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都会产生影响,直接影响到管理者的决策行为。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使管理者难以准确预测未来的资源需求,因而需要根据预期进行调整和管控成本,管理者预期和成本调整是成本粘性产生的重要原因。国内外学者对宏观经济环境对成本粘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ABJ(2003)的研究将经济增长率(GNP)作为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替代变量加入到基本模型中,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率与成本粘性呈现正相关关系,宏观经济增长会加大企业的成本粘性[2]。Calleja(2006)研究认为成本粘性的来源很可能是在宏观经济增长期间资源的调整和成本管理产生的,经济增长阶段管理者预计企业内外部持续性的资源增加,倾向于为公司提供与持续增长相称的资源水平[3]。但我国学者孙峥(2004)研究未发现宏观经济增长与费用粘性的显著关系[7]。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影响管理者对产品销售量走势的判断,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环境下,管理者往往会对产品未来销售量产生担忧,但不会大幅度的削减闲置资源,而是保留部分资源以备未来需求增加时所用。另外,我国经济政策的出台不少带有暂时性和过渡性的特点,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大幅度的削减成本很可能是昂贵的,比如经济形势不好时大幅度解聘员工,当经济转好时,因销售量的上升往往会额外增加招聘成本,员工培训成本等,增加的成本超过解聘员工时付出的代价。因此,经济政策不确定情况下,管理者会通过资源和成本的调整加大成本粘性。基于此,我们提出假设2:
H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加大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行为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存在着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中国特有的制度环境下,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较强。由于产权的差异,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能够获得政府非正式的产权保护。国有企业在政府的“有形之手”保护下,享受到政府的隐形担保,更容易获得廉价资源,融资便利和优惠政策,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政府很可能将内部信息透露给国有企业,以减少其面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纪洋(2018)认为企业掌握的内部信息越多,其面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越小。国有企业在经济政策不确定较强的环境下,由于依靠政府的隐形担保,不会显著的影响其银行贷款,即便是投资失败也有较大可能获得政府的救助[9]。因此,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受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较弱,因此我们提出假设3:
H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有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影响弱于民营企业
三、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文章以2011-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于初步选定的样本进行了如下的处理:(1)剔除掉*ST、ST上市公司(2)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3)剔除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之和大于营业收入的公司(4)对异常值和极端值的样本进行了删除。经过上述处理最终确定了8217个观测样本,按照产权性质分,其中国有上市公司样本数为2966个,民营上市公司样本数为5251个。财务数据和经济增长率数据全部来自国泰安(CSMAR)和锐思(RESSET)数据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PU)数据来源于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联合发布的 “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www.policyuncertainty.com),数据处理使用了Excel和SPSS24.0软件。
(二)变量释义
为更加全面的验证我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行为是否存在,文章分别采用了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下文简称销管费用,SG&A)、管用费用(Ade)和营业成本(Cost)三个变量的变动幅度作为被解释变量,营业收入的变动幅度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作为解释变量。根据Baker等教授构建的EPU指数来衡量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程度,该指数既能反映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的不确定,也能反映了主流媒体对经济不确定的预期,EPU指数能够较准确的衡量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该指数是按月份披露,我们将一年内12个月月度EPU指数计算其算术平均数,然后取对数作为年度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替代变量。根据ABJ(2003)基本模型,加入营业收入连续两年下降(SD)、经济发展水平(Growth)、资产密集度(AI)、员工密集度(EI)、年份和行业控制变量,更全面的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成本粘性的影响[2]。具体变量名称及定义如表所示:
表1 变量名称及定义
(三)研究模型
依据上文的研究假设,构建了以下回归模型。借鉴ABJ(2003)基本模型[2],模型1验证我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存在性,采用销管费用的变动幅度(SGA)作为被解释变量。为了更全面检验成本粘性的存在,在回归分析时分别使用营业成本(Cost)的变动幅度,管理费用变动幅度(Ade)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模型2为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因素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同时加入营业收入连续两年下降、经济发展水平、资产密集度、员工密集度,年度和行业控制变量。具体模型如下:
(1)
(2)
四、数据处理与假设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表2 描述性统计
从描述性统计结果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年度指数最小为113.897,最大值为364.833,极值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政策的波动较大,不确定因素多。虽然经济政策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从营业收入的变动幅度看,取自然对数后平均值为0.105,整体上表明样本公司营业收入呈现增长趋势。从营业成本,销管费用和管理费用变动幅度三个变量看,变动幅度取对数后平均值均大于0,样本公司的成本费用也呈现了增加的趋势。
(二)回归分析
1.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存在性检验
表3 上市公司销管费用粘性回归分析
注:*、**、***分别表示在 10%、5%、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下文同.
表3以销管费用变动幅度作为被解释变量,营业收入变动幅度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从回归分析结果看,β1的参数估计值为0.563,β2的参数估计值为-0.346,二者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明营业收入每增加1%,销管费用增加0.56%,营业收入每减少1%,销管费用只减少(0.563-0.346)0.22%,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销管费用存在粘性,该结果与学者ABJ(2003),孙峥等(2004)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2][7]。进一步以国有企业样本和民营企业样本分析,两个子样本销管费用也都存在粘性,其中国有企业营业收入每增加1%,销管费用增加0.52%,营业收入每减少1%,销管费用只减少0.23%;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每增加1%,销管费用增加0.57%,营业收入每减少1%,销管费用只减少0.21%。
表4 上市公司营业成本粘性回归分析
表4以营业成本(Cost)变动幅度作为被解释变量,营业收入变动幅度作为解释变量,从回归分析结果看,虽然β1和β2在不同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但β2的参数估计值为正数,表明样本公司营业成本粘性不存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个子样本亦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该研究结果与Farzaneh等(2013)研究结果一致,Farzaneh等利用伊朗2001-2010年数据,研究发现销售成本不具有粘性,而销管费用存在粘性。原因是SG&A对销售水平的变化更为敏感,并且管理者在该成本上有较高的自由裁量权,更容易进行成本调整而出现粘性[10]。
表5 上市公司管理费用粘性回归分析
表5以管理费用(Ade)变动幅度作为被解释变量,营业收入变动幅度作为解释变量。从回归分析结果看,的参数估计值为0.49,的参数估计值为-0.342,二者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费用存在粘性。全样本中,营业收入每增加1%,管理费用之和增加0.49%,营业收入每减少1%,管理费用只减少0.15%,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个子样本的管理费用也都存在粘性,其中国有企业营业收入每增加1%,管理费用增加0.49%,营业收入每减少1%,管理费用只减少0.13%;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每增加1%,管理费用增加0.48%,营业收入每减少1%,管理费用只减少0.15%。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看,样本公司普遍存在着销管费用粘性和管理费用粘性,但营业成本粘性不存在,部分支持了假设1。为了更好的研究成本粘性行为,要区分成本与费用,细化成本与费用项目。
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成本粘性影响检验
表6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成本(SGA)粘性影响回归分析
模型2引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同时加入营业收入连续两年下降、经济发展水平、资产密集度、员工密集度控制变量,同时控制了年份和行业的影响,全部样本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从回归结果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PU)系数为0.3(t=2.52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与销管费用(SGA)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粘性,假设2没得到支持。可能的原因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时,管理者的预期往往是悲观的,为了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会采取积极的成本调整策略,特别是当销售量下降时,管理者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成本,削减手中掌握的资源,使得企业成本较大幅度的下降,成本粘性变小。
在国有企业样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系数为-0.132(t=-0.622)与销管费用(SGA)呈负相关,但不显著,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没有显著影响,国有企业凭借其天然的政治联系,在经济不确定环境下国有企业受到了政府的庇护,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成本管理受到的影响较小。在民营企业样本中,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PU)系数为0.436(t=2.95),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与销管费用(SGA)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降低民营企业的成本粘性,在经济不确定环境下,民营企业的管理者由于缺少政府的庇护,为了降低企业风险,采取积极的削减成本策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粘性,结果验证了假设3。
五、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我们将被解释变量由管理费用(Ade)的变动幅度替代销管费用(SGA)的变动幅度,其他变量不变,再次进行回归分析。从表7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全样本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两个子样本的回归结果都与SGA变动幅度作为被解释变量时是一致的,再次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弱于民营企业。
表7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成本(Ade)粘性影响回归
六、结论
本文基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以我国上市公司2011-2016年数据,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明显降低了企业的成本粘性,这种关系在民营企业比中更为显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经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我国将长期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政策的频繁出台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企业如何能够在不确定环境下,更为有效的进行生产经营以及成本管理,尽可能的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从微观层面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经济后果,为管理者更好的进行成本管理提供了思路。从产权性质的角度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程度,国有企业要弱于民营企业。当前,要继续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营造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