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9-06-17但唐仁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信息安全课程体系专业

但唐仁,延 霞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引言

我国在2015年《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并将“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作为重点加以阐述。可见,研究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顶层设计,对应课程目标设置模糊笼统,不同学期课程上下结构缺乏联系,导致特色不凸显,进阶性效果不显著,使得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效有待于提升,特别是与专业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本文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为例,阐述基于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理与方法。

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两个基本术语

1.1 创新创业教育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是在201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中明确确定的,并在同年4月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会议上,对该概念作了进一步阐释,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为培养一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创业能力和创造精神,善于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促进经济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换言之,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活动。

1.2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课程体系可理解为在特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要素加以排列组合,让各要素在运转动态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的系统。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指在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对创新创业课程内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保障等多个构成要素进行合理安排,并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的规划以及总体推进。具体地说是整合课程体系中的不同类课程,将实施载体落实到各类课程上,并处理好各类型课程的关系,从而形成系统性的课程体系,更加全面有效地展开创新创业教育。

2 信息安全与应用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现状与分析

自2015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响应国家号召,刚性要求所有专业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信息安全与应用专业相应在第四学期开设了《创业思维与方法》课程,作为必修课2学分。其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如图1所示:

分析该图,可以看出如下问题:

(1)该专业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了公共平台课程模块,但在专业课程模块并无创新创业类课程与之呼应,这必然造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课程子结构间缺乏联系,更谈不上创新创业进阶性效果;

(2)在课程管理上,《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由该学校的创新创业学院管理,而《创业思维与方法》课程则由本专业管理,二者之间各自管理,并无联系,这就造成了创新创业课程师资力量分散、单薄,整体效果发挥不佳。

通过实际调研,造成该问题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如下:

(1)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顶层设计缺乏特性设计。首先在认识上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部的要求,只要设置该类课程就能完成任务,没有充分考虑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问题;其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只停留于宏观层面,局限于学生创新素养、创业能力以及创业精神的培养而忽略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特色之间的联系;最后并未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特性和能力差异,忽略了学生从大一到大三的培养中由于不同年级对课程的要求不同,更没有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差别化培养。

(2)师资力量不足,统筹机制不健全,课程整合能力欠缺。大部分学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总体设计都是由该校创新创业学院进行统筹,然后分支到各个教学部门,一旦统筹部门没有处理好与教学部门之间的关系,就会形成两者之间的分散,使得创新创业的理论课程与创业实践所需的知识相差甚远,更谈不上与专业知识结合。实际调研中发现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课程缺乏积极性,因能力或认识等原因,不愿意承担此类课程。

图1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3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理论,本部分从课程目标、结构和内容、实施和保障等方面阐述本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3.1 创新创业课程的目标

首先,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的目标必须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信息安全产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网络信息安全基本理论,熟悉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具备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综合应用能力,面向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应用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中在专业的职业基本能力要求中包含着学生具有能利用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基本要求为培养学生具有实践性、创造性和主体性,能利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中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因此,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其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完成。

3.2 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

根据图1可以看出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专业仅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公共平台模块开设,而在专业模块中没有出现。在公共平台模块中可以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完成,但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在专业课程模块中完成,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优化该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

一般来讲,创新创业课程结构可以构建由浅入深,从基础到专业再到巅峰课程,是一个逐层递增、迭代进阶的金字塔结构,从学生身心发展内在逻辑入手,底层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主要为扩大创新创业知识面,这一部分主要面向大一学生;中间层级的创新创业专业课程是融入专业知识运用的创新创业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主要面向大二的学生;对于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顶层的创新创业巅峰课程侧重于创新创业实操性知识,并根据学生特长分类指导,如图2所示。

图2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金字塔结构

课程内容上,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对创新和创业概念有初步认识、具备创新意识以及形成创意点的能力,以达到创新意识的养成;创新创业专业课程要求学生的能力是“专业与创新的融合”“技术型的创新”以及“创业能力”;巅峰课程则在具有上述能力基础上着重对创业流程和创业规范两个方面进行教育。

基于此,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专业新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表

3.3 课程实施与保障

课程实施是一个行动的过程,是教学方法的问题,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将观念形态的课程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课程。创新创业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学习创业方法和精神来提高创业能力,这既有知识层面又有能力层面更有情感层面的课程目标,只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不同类型的课程才能实现。

比如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参与教学法。学习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会枯燥乏味和晦涩难懂,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案例,在案例分析中融入理论性的基础知识,并分析其中的创业者所具备的创业品质,让枯燥的理论基础变得更易接受。在选取案例时既要有成功的案例也要有一些失败的案例。

创新创业的专业课程和巅峰课程则需要更加注重实操性和仿真模拟的教学,对于专业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课程,可以以项目的形式展开教学,尤其是针对信息安全与管理等理工类的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中利用各自专业优势形成专业核心的技术型创新。在此基础上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一个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创业过程,或通过本专业的学长实际成功的创业历程,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创业者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创新创业课程保障一般包括师资、实践和环境三个方面。师资保障要保障具体教学部门创新创业课程教师的质与量,重点在于是否有丰富的“创业型”师资团队,如取得KAB、SYB创业教师讲师资格等,数量上可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兼职创业导师库,也可以成立“创业者校友会”给创业导师库注入力量;实践保障包括校内与校外实践保障;环境保障主要是指校园内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因篇幅原因就不再赘述。

4 结束语

总之,要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到实处,必须要有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按照“基础-专业-巅峰”三个层次对应高职三个学年,螺旋迭代上升的思路构成包含专业能力目标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完备的课程体系下,根据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配有足额的教师才能充分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

猜你喜欢

信息安全课程体系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