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与创业财商相结合的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探索与实践
2019-06-17耿国靖李菁华
耿国靖,李菁华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2019年证监会与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证券期货知识普及教育的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推动投资者教育逐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值此两部委握手之际,投资与理财专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针对目前财商教育主要是券商面向投资者的财商教育,而对中小学和社区老人的财商教育尚处空白这一现状,本文以“财商公益行动”为背景,依托于投资与理财专业低年级《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实践教学项目,以项目组为单位,通过游戏、动画、话剧等多种表现形式,面向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和社区老人五大受众群体推出公益财商教育项目,最终达到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1 财商教育
国外多数国家和地区非常注重财商教育。美国的孩子从3岁开始接受与理财相关的知识教育,并在基础教育中开设财经素养教育课程。英国倡导理性消费、在财商教育中鼓励精打细算。澳大利亚的财商教育比较综合,直接在国家相关课程中融入理财教育。韩国和澳大利亚财商教育比较相似,都是在基础教育的课程中融入财经素养内容。新加坡也非常重视中小学财商教育,2014年,他们在初中课程中加入金钱消费管理方面的知识,主要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储蓄和消费观。俄罗斯也制定了基础教育的财经培养计划。
我国财商教育起步比较晚,但是近年来发展迅猛。国内有一批这方面的学者从财商概念、财商教育、青少年财富素养等方面开展研究。政府机构社团也积极推进财商教育。2011年,中国教育学会发起“中国青少年学生财富素养成长计划”。2019年证监会与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证券期货知识普及教育的合作备忘录》,推动将投资者教育逐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投教基地通过入校,下社区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财商教育的读书实践活动。
2 “双创”与“双创”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同等重要,它和知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并称为职业教育通行证。最早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是1998年巴黎会议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该框架明确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应该以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培养创造工作岗位的人。
我国1989年提出了创业教育概念,之后各大高校陆续举办了创业计划大赛。教育部通过试点院校、指导性文件等多种措施促进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地位。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同年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至此,创新创业教育从摸索到实践,逐渐成形并效果凸显。
3 面向大中小学生和社区老人开展财商教育的必要性
在金融市场大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个人从事金融和投资的门槛越来越高,普通个人投资者的知识缺失开始成为市场发展的短板。非法集资、集资诈骗案件层出不穷,中老年群体尤其易受其害。监管当局一手抓市场规范,一手抓投资者教育,金融理财知识普及“从娃娃抓起”开始成为社会共识。投资者教育开展的核心主体是证券服务机构,通常以投资者教育与业务环节相融合的方式为现有客户服务,但是“一老一少”(中老年人和学生)这一急需理财观培养和更新的群体却缺乏相应的社会支持。
中老年人和在校学生虽然年龄和阅历迥异,但在行为特征上却表现出相当强的一致性: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对外部世界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从积极的角度看,这有助于该群体对能够传递新知识和新理念的“财智投教”服务持开放态度;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或是观念和知识更新跟不上新时代的快速发展,经常受到营销宣传甚至是不法分子的鼓动,出现不理智的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严重的甚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这部分人群知识储备不足或知识陈旧,对门槛较高的金融理财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逻辑思维能力和专注力有限,因而需要经过特别设计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
4 以话剧、戏曲、动画和游戏等多种表现形式的财商创业项目实施过程
根据投资者教育存在的空白和问题,以及投资与理财专业优势和人才培养需求,依托“财智小分队”创业项目的设想和投资与理财专业《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实训项目,提出创业财商能力提升框架。
图1 大学生财商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框架图
如图1所示,该框架具体以金钱和财富观、消费、储蓄和投资、创业为主要内容,面向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社区老年人五类受众群体,采用小品、戏剧、游戏、动画四种形式,在提升专业创新能力的同时训练包括职业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在内的六大职业核心能力。
第一阶段:校内设计排练阶段
以项目组为单位,通过现有的金融理财知识和查阅相关数据,挖掘出本项目组的创意点,根据创意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根据表现形式完成脚本编写,依据脚本进行排练演示、录制视频和视频后期处理,完成作品。
学生分组后,进行2轮的项目式学习,项目具体要求细节包括:(1)形式:小品/戏剧/游戏/动画(20 ±2分钟);(2)目标受众: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社区老年人;(3)主题:金钱和财富观/消费/储蓄和投资/创业。
图2 职业能力训练图
创意和脚本具体内容参考证监会组织编写的金融理财知识读本,分别针对不同的顾客群体开发相应课程,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知识内容表
第二阶段:送课程到社区阶段
向中小学校、大学和社区派出师生义工团队,为学生、居民和投资者面对面提供高度专业、标准统一、质量稳定、注重实效的金融理财知识普及课程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具体服务内容有:为学校和社区送课上门;接受金融服务机构的委托开展其它形式的投资者教育活动;依托校内实训中心变身为“投资者教育基地”,为学生和居民提供课程实践。
5 结束语
本实训项目旨在探索如何培养专业学生的金融理财意识和基本能力、经济素养,塑造正确财富观、理财观,提升其对现代生活的适应能力和服务社会、培育合格的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相结合的实践教育模式。整合了财经学院的教学、学生工作、专业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等各项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项目与专业多门课程相结合,为金融市场基础、个人理财、团队合作与沟通等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提供平台和载体;与课堂相结合,拓宽课堂界限,将创新思维、表演展示能力、信息处理技术等多种能力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寄教于行动,学生完成课程学分的同时提升专业和职业核心能力;与学工相结合,依托财经学院“金麦穗”志愿服务队,为学生提供义工服务咨询、记录义工时等辅助工作;与专业建设相结合,为本专业增添特色,满足专业的社会服务需要;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既可寻求校外证券、保险、银行机构的专业支持,也可协助承担这些企业的投资者教育社会责任。
本实践教学项目具有开放性,依托于各类工具表现出活动性,强调资源整合,将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真实环境相联系,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力求体现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参与性。教学过程应注重活动性,通过项目实践进行多元考核,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的改变、素养的提高和潜能的激发,不给学生额外增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