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跨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研究
——基于极速云账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2019-06-17郭敏强
李 琼,郭敏强
(1.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2.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流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创新创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高职院校学生也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创新创业意愿高而创新实际行动率低、创业企业市场竞争力弱等缺陷。尤其是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下,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着脱胎换骨式的变革,产业剧烈变革下企业跨界经营成为常态,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发生变化,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可以说,目前的高职院校中按院系专业划分的传统教育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因此,基于“聚徒教学”理念,以开发推广“极速云账”项目为抓手,财经学院会计专业与软件学院移动互联专业老师及学生共同组建了一支创业团队,在两位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探索与实践。
1 模式研究
尽管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众多,但大多集中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本文致力于跨学科跨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研究,既往的研究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探讨支撑创新创业实践模式的理论基础:一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和目的,解决的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必要性问题;二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解决的是知识体系构建和方法论问题;三是高校跨专业跨学科创新创业的实践模式,解决的是路径和手段问题。
1.1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概念的界定、内容的分析以及内涵的解析。从概念上来看,创新与创业是密不可分的,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掌握依托创新成果开拓事业所具备的意识、精神和相应技能的教育活动。[2]与社会创业的创办实业形式不同的是,高校创新创业往往表现为在校创业和创办实业的混合形式,学生也呈现出既是学生又是创业者的双重身份特征,创业教育的内容则更加专业化和体系化,包括创新创业思维的养成、创新创业知识的传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理念的塑造等多样化立体化的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教育的核心是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目标的能力培养和精神塑造。[3]
1.2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王涛阐述了成都创业学院打造的“三区一平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普及式、分层次”的创业教育、开展创业街实践活动、面向社会开放创业培训课程以及建设“高、精、尖”的创业导师团队;[4]斯坦福大学强调以“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形成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浙江大学和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形成了创新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则更加关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创业资金和技术咨询服务,形成了实战教育模式;[5]李家华等认为要科学定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构建多学科支撑的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6]马永斌等提出了“大学、政府、企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网模式。[7]
1.3 跨专业跨学科教育模式
刘艳等以交叉学科资源为基础,构建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衔接的教育体系。跨专业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是通过校内实训实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其次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鼓励跨专业跨学科合作组队;[8]第三是校企合作作为补充。陈孟威等认为由于专业之间存在异质性,高校创新创业团队是跨学科融合的有效载体,能够整合不同的知识结构,形成优势互补的态势,为有效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逻辑起点。[9]
2 项目实践
本文的极速云账项目是跨专业跨学科创新创业的一个典型案例,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专业之间的异质性、知识结构的整合、素质结构的互补的特征十分明显,团队成员由会计专业和软件专业学生组团,研发极速云账项目并进行市场推广。
2.1 项目概述
会计专业教师及学生在企业调研过程中发现,现今众多小微企业都会选择将财务记账交给专业的代账公司完成,而代账公司出于节省人力成本、提高效率,通常会让一个代账会计同时负责多个公司的财税事务。目前,一个代账会计的80%的工作量在于录入和制作凭证,并以纯手动录入为主,即需要会计员对照发票和银行流水的内容,手动输入摘要文字、科目和数字金额,工作繁琐且眼睛高度疲劳。而国家财税政策要求,一般报税都发生在上半月,这导致代账会计在上半月工作负荷过高,加班是普遍现象,甚至出现工作焦虑症状。在如此高负荷的工作强度下,手动录入往往导致较高的出错概率,代账公司为节省成本,往往不重视审核工作,甚至无专人审核,由此导致代账公司财务数据偏差、报税出错等现象频发。随着国家近年来对企业财税数据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财税出错处罚力度也越来越大,代账公司会计的工作压力更大、强度更高。
尽管市场上陆续出现若干自动化手段,但大多数都基于票据扫描、完全云端架构,这并不完全为代账公司所接受。因为目前代账公司大多数基于会计人员使用习惯和财税数据安全考虑,仍然希望能使用本地化的、已经非常习惯的金蝶等财务软件完成凭证的录入和打印等工作。
基于这样的需求,会计专业向软件专业寻求技术支持,并成立了跨专业跨学科的创新创业团队。在经历了不同专业老师、学生的深度磨合之后,紧接着开展了需求沟通、文档设计、技术路线规划、方案确定直到最终完成。项目“极速云账”就是专门为代账公司会计人员考虑开发的,是一款智能化的凭证自动预生成SaaS平台。项目在金蝶等财务软件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匹配技术可以实现凭证的高速预生成,数字录入准确率100%,会计科目准确率通过平台的自我学习和累加功能实现不断提升和完善。代账公司的业务重心也可以从单纯记账报税到为客户分析财务数据、提供经营咨询服务转变。最终,解放代账会计人员的低端工作,提升标准化经营效益并为客户进一步防范财税风险,实现公司精细化经营。
2.2 实践进展
“极速云账”项目目前已完成1.0版本的开发,并进行了市场推广和行业应用,反馈良好。软件主要用于对金蝶财务软件的准确对接(后续拟开发更多的财务软件对接,目前深圳地区70%以上的代账公司都使用金碟作为其财务软件),以代账公司客户的银行流水、进销存等数据为基础,智能分析并提取财税所需的相关字段数据,形成凭证列表,最后一键导出与金蝶完全兼容的数据表。科目智能匹配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科目智能匹配流程图
项目主要创新点包括:
(1)智能识别银行流水、进销存等数据字段,准确提取每一条数据并自动匹配科目,生成凭证,凭证生成效率提升5-10倍,极大地解放了代账会计人员手动录入的低端工作,降低出错、疏漏和舞弊的概率,并有效防范日益严厉的财税风险;
(2)软件平台采用SaaS架构,结合SpringBoot和Vue等先进的前后端框架架构,采用异步快速动态刷新技术和高速缓存消息队列代理机制,实现财务凭证高速生成,后台数据的安全高效存储,支持高并发、快响应和一键导出,并具有操作简单极易上手的特点;
(3)简洁的人性化界面设计,系统高度整合,真正实现用户所想即所得,具有查询、修改、暂存、云端永久保存、权限分配等功能,实现会计人员无需专门培训即可上手操作,学习成本极低并轻松使用。
3 实践成效和模式总结
目前,智能记账服务具有一定市场且拥有自己独立品牌产品的企业约为10余家,旗下的智能财务记账产品也确实能够一定程度提升代账记账繁琐工作流程。但是这些智能记账产品普遍忽略了一线会计人员对智能记账服务的使用习惯和客户公司对数据安全顾虑的问题。即原本熟悉某种财务软件,比如从学校就开始培训使用的金蝶软件等,不想完全从头开始学习一个新软件,更何况新软件操作普遍太复杂。另外,客户公司不希望将自身公司的财务数据存储在一个财务软件公司的云端,因为担心其公司能力不足以确保其服务器不宕机,不然会导致公司代账工作无法继续,或财务数据丢失泄密造成对公司信誉的极大损害,甚至造成客户巨额索赔、政府巨额罚款等无法挽回的结果。
“极速云账”项目对财务数据采取只读取不写入的处理,客户端支持工作数据本地化的服务是其他智能记账产品所不具备的。数据的价值是无限的,对智能记账市场需求的另辟蹊径将使本产品在前期市场拓展上受到用户青睐和认可,同时,学生团队将部分阶段性成果运用到各级别的创业创客比赛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热情,并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功效。
跨学科跨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创业——经营”实训,在该实践过程中,学生首先在技能竞赛层面进行“模拟经营”,随着团队磨合完成、项目成熟度提升及产品市场调研深入,团队开始成立创业公司,并正式开始社会化实际运营,经营活动也开始公司化管理,学生也开始有职业经理人意识。在该模式下,学生从“模拟经营”到“公司化经营”十分顺畅,人员分工和协作良好,岗位职责落实细致,公司的生存、发展计划工作等稳步推进,也为后续公司良好业绩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