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湘教版)

2019-06-17杨永胜靳美琴山西省太谷中学校030800

地理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民勤西北地区荒漠

●杨永胜 靳美琴/山西省太谷中学校(030800)

一、教材分析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是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作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开篇,对学生养成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教材从荒漠化的含义、危害和防治三方面阐释,但考虑到西北地区地域辽阔,荒漠化情况错综复杂,整体推进式教学难以让学生产生真正的情感体验,难以唤醒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所以,该教学设计将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民勤为例,小中见大地学习荒漠化知识。

二、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①能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并能够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②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方式、强度和后果,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③能够对现实人地关系问题分析评价,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过程、成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并能提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过程与方法:通过“斑秃”的地球感性情境的认知,深入浅出掌握荒漠化的含义;以西北地区民勤县为例,小中见大,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并能提出防治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有密切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三、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地球斑秃,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模块一:荒漠化的概况

1.荒漠化的定义

【学生活动】①什么是荒漠,有的人认为荒漠就是沙漠,这种观点是否正确?②荒漠和荒漠化的关系。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总结】由于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

2.荒漠化的类型

【学生活动】观察我国主要的土地荒漠化类型及典型分布区(图1)。不同地区,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所以形成不同类型的荒漠。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荒漠;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形成水蚀荒漠;在高寒地区形成冻融荒漠;在华北地区形成盐碱荒漠。

图1 我国主要的土地荒漠化类型及典型分布区

【问题设置】我国荒漠化的几种表现形式中,哪种面积大、分布广,影响力更广泛,危害更严重?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我国荒漠化的主要分布地区)

设计意图: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通过对不同区域的荒漠化认识,有助于学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承转】荒漠化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本节课我们将视角对准西北地区,探讨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

西北地区荒漠广布,作为夹在沙缝中的民勤县,有着“无边沙海一叶舟”的美誉。风起沙落,春华秋实,民勤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历程?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细细盘点,一起走进昔日水润民勤的时代。

模块二: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导入】夹在沙缝中的民勤,被称为沙漠中的绿宝石,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首先通过一首诗来感受一下昔日的民勤。

水润民勤——人地和谐

石羊滚滚,清流涌腾一贯流;潴野茫茫,水草丰美荻花旺。风景秀丽,堪称塞外奇景;湖泊泛光,欲与江南争胜。阡陌交通,村舍安宁;炊烟袅娜,沃野氤氲。俗朴风醇,人民勤劳。诗箸米粮,隆盛之乡。大漠翠碧绿洲,世外恬静桃园。(摘自《民勤赋》)

【承转】这里曾经水草丰茂,土地肥美,阡陌纵横,鸡犬相闻,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当时的民勤人地基本和谐,既然这样温家宝总理为什么还会提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呢?干旱的民勤本身就包含着沙漠化的潜在威胁。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第二篇——沙困民勤。先通过一段视频来感受20世纪80~90年代的民勤。

沙困民勤——人地失调

【视频播放】“举目远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朝为庄园夕为沙,流离失所奔天涯”是对民勤的真实写照。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使民勤几乎变成一座沙漠中的孤岛。人地矛盾凸显,继续这样下去民勤真要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消失于地球了。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表1)。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材料一: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是镶嵌在古丝绸之路要道上的一颗绿色宝石。民勤冬寒夏热,气候干旱,多风沙、少降雨,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稀疏,地表裸露,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材料二: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石羊河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导致进入民勤的地表水锐减,当地超采地下水灌溉,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在能源缺乏的地区,人们仍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为求得短期的经济效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超载放牧导致牧草生产能力和土壤结构被破坏。沙区边缘进行草地过度开垦是民勤人的主要生产方式,加上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地表植被破坏,遭受风蚀而成为流沙地。调查表明,民勤的荒漠化面积已占土地面积的94%,荒漠边缘以每年3~4米的速度向绿洲推进,民勤几乎变成沙漠孤岛。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

表1 荒漠化形成原因归纳表

【承转】荒漠化的发展使得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可见,荒漠化的防治迫在眉睫。那么靠谁来防治?靠大自然恢复需要漫长的时间,解铃还须系铃人。民勤的明天还得由人类主宰——人助民勤。

设计意图: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就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模块三: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人助民勤——人地可持续

【承转】这一阶段人地矛盾加剧,继续这样下去民勤真要成为第二个罗布泊。但是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请同学们为民勤荒漠化的防治提出合理措施(图2)。

图2 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总结】感谢同学们为民勤荒漠化的防治献计献策。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盛世兴林的大好机遇,民勤人民将会一如既往地以昂扬的斗志、奋发有为的精神,满怀信心地构筑希望的绿色长城,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碧波荡漾、生态文明的新民勤定能展现在人们面前。

设计意图: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

【小结】本节课以民勤为例,小中见大,深入浅出,探讨了荒漠化,由果索因,找出了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对症下药,提出了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为民勤人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从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离开人类活动的自然环境是苍凉的,脱离自然环境的人类活动也是苍白的。人类要直面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恢复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可持续发展,我们在路上……

设计意图: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板书设计】

(该课例荣获山西省金牌课改一等奖、晋中市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民勤西北地区荒漠
向荒漠宣战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空间环境因素对西北地区电离层空间特征影响
杨晓东 摄影作品《民勤压沙组照》
“醉”美民勤风
荒漠生态系统的演变
寒露
荒漠水塘
西北地区商业模式设计与实施探索
荒漠之路上的三首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