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姑鱼室内水泥池规模化生态育苗试验

2019-06-17单乐州黄贤克闫茂仓邵鑫斌张立宁

水产养殖 2019年6期
关键词:水泥池轮虫幼体

单乐州,黄贤克,闫茂仓,邵鑫斌,张立宁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 温州 325005)

黄姑鱼(Niben albiftora Richardson),系石首鱼科,黄姑鱼属。近年来由于资源的日渐枯竭,野生黄姑鱼变得稀有,价格有了大幅的提高,而且黄姑鱼具有适应能力强、抗病力高、生长快等特点,能够满足网箱、鱼塘等多种形式的养殖需要,很受养殖户的喜爱,为调整和优化养殖品种结构的优质鱼种。国内对黄姑鱼人工繁育技术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育苗模式有类似大黄鱼的室内水泥池育苗模式和室外土池育苗模式。2017年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鱼类项目组在洞头基地根据生态育苗的水质调控理念,采用室内水泥池培育海水自然藻的生态育苗技术进行育苗,成功育出平均全长4.35 cm的鱼苗31.58万尾,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受精卵来源和孵化

2017年5月上旬,在野生鱼苗人工养殖而成的黄姑鱼中选择性成熟雌鱼和雄鱼,移到室内后注射催产剂A3,剂量为每千克体质量雌鱼1.5 μg,雄鱼减半。黄姑鱼注射催产剂后可自然产卵受精,受精卵收集后在1 t水体的圆形水槽中孵化发育至出现胚体后再次分离后倒入水泥育苗池继续微充气孵化。孵化水温21~22℃,海水盐度23.86。

1.2 鱼苗培育水温和盐度

水温:自然水温育苗,育苗期间育苗池水温为21~26℃。海水盐度:育苗自然海水盐度23.86~26.2之间。光照强度:育苗室屋顶为透光的玻璃钢瓦,无遮阳网,强的光照有利于自然藻的繁殖并保持高的浓度。

1.2 育苗水泥池规格及冲气石

长方形育苗水泥池面积40 m2,池长7.5 m,宽5.4 m,深1.6 m。水泥池布充气石3行共21个,布置如图1,靠池长边的1行充气头距离池壁1.5 m,在育苗池有两侧在充气时为相对静水区,有利于驯化投喂配合饲料。

图1 育苗池充气石分布

1.3 培育密度

当受精卵发育至出现胚体时,将受精卵移至育苗池继续孵化并原池育苗,育苗池受精卵布卵密度2.5万尾/m3左右。当鱼苗达到20日龄、全部投喂配合饲料后,分池降低鱼苗密度至1万尾/m3以下。

1.4 饵料来源

轮虫:购买江苏某咸淡水土池专业培养的活体轮虫,尼龙袋充氧泡沫箱包装由客车托运15 h左右至温州洞头。轮虫运到后视情况可直接投喂,或暂养在1 t水体的圆形水槽后分批投喂,咸淡水土池培养的活体轮虫运输后在小水体中高密度继续培养,投喂浓缩冰冻小球藻,可存活3~7 d或更久。

丰年虫幼体:购买国产丰年虫卵,孵化后投喂。

配合饲料:采用广东某牌海水鱼苗种饲料A2至C2系列。

1.5 饵料系列和投喂

饵料系列和日常投喂方法:饵料系列如图2,为轮虫、丰年虫幼体及配合饲料。3—10日龄,投轮虫,维持轮虫密度每毫升3~10个;10—19日龄,投丰年虫幼体;12日龄开始驯化投喂配合饲料,至20日龄全部投喂配合饲料。

混合投喂方法和饵料转换:10—11日龄为轮虫和丰年虫混合投喂期,黄姑鱼鱼苗摄食从轮虫转换到丰年虫幼体很容易,鱼苗更喜摄食丰年虫幼体,当鱼苗口裂足够大时,第1次能摄食丰年虫后,在苗池混合投喂丰年虫和轮虫后,鱼苗均选择摄食丰年虫幼体,不再摄食轮虫。同一批鱼卵进行育苗,前期轮虫投喂充足,鱼苗大小则均匀,从轮虫到丰年虫幼体的转换期有2 d即可。12—19日龄为丰年虫和配合饲料混合投喂期,从摄食活体丰年虫幼体驯化转换至人工配合饲料相对较难,需要较长的时间。开始转换期时在早上投丰年虫幼体前先投喂配合饲料1次,之后再投喂丰年虫幼体,驯化2~3 d过渡到上午投配合饲料,中午后均投丰年虫幼体,再过渡到上午和中午均投配合饲料,下午投喂丰年虫幼体,最后到全天投喂配合饲料,配合饲料1 h投喂1次,日投喂8次以上,至育苗后期,配合饲料日可投喂4次,投喂总量约为鱼总体质量的3%~5%。

1.6 自然藻的培养和水质调控方法

海水鱼类水泥池育苗常规的水质调控方法为添加小球藻或微绿球藻等绿藻,该试验采用海水自然藻调控水质的方法。在4—6月的水温上升期,海水自然藻培养很容易,在水泥池接种少量未经沙滤的自然海水并施肥,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充气培养,一般3~7 d左右,水泥池水色逐渐变为浓褐色,显微镜镜检育苗池中自然藻的优势种为骨条藻,也有少量的其他硅藻。

在鱼苗开口投喂轮虫后,接入培养的海水自然藻,至育苗池水色为微褐色,在每天投料的育苗池里骨条藻很容易地繁殖并保持浓度,育苗期间每天少量加换水,均能保持育苗池水色为淡褐色至浓褐色。

1.7 吸污和换水

鱼苗开口投饵后,每天定时用吸污器吸污1次。换水量少于10 cm时,吸污后可直接用吸污器换水,换水量较大时用换水网箱虹吸换水。为保持育苗池一定的自然藻浓度,整个育苗期的换水量远少于常规添加小球藻育苗模式的换水量。

2 结果

2017年5月11日在洞头基室内的1个育苗池布受精卵1 kg,5月12日计数共孵出约150万尾。至鱼苗10龄,开始投喂丰年虫时,鱼苗计数共110万尾。鱼苗20日龄后,陆续分苗到2个育苗池,总育苗水体120 m3。至鱼苗43日龄,2个育苗池出苗计数共有鱼苗31万尾,平均全长4.35 cm。从初孵仔鱼至平均全长4.35 cm幼鱼的育苗成活率为20.67%,单位水体的出苗量为0.26万/m3,达到正常的规模化育苗生产水平。

3 讨论

3.1 黄姑鱼室内水泥池生态育苗的特点

有关黄姑鱼室内水泥池育苗的技术研究报道和常规的海水鱼水泥池育苗方法类似,在投喂轮虫期均每日添加海水小球藻,中后期投喂丰年虫、配合饲料时加大了日换水量,停止添加海水小球藻,育苗池中无单胞藻类。

该试验在育苗池中添加海水自然藻,不采取遮阳的措施,在自然光照条件下,育苗池的环境条件很适合骨条藻等硅藻类自然海藻培育和繁殖,在育苗开始时第1次少量添加自然藻后,在后续的育苗期间,每天少量换水和投饵料,换水量根据当日的光照情况和育苗池自然藻的水色浓度,控制换水量在10%~50%之间,最大日换水量不能连续数日超过50%,则育苗池能很容易地保持一定的自然藻浓度,水色呈红茶色至酱油样的褐色。海水自然藻的光合作用改善并保持了育苗池良好的水质,达到了生态平衡的效果,在该次黄姑鱼育苗试验中,育出的鱼苗摄食好,活力强。

育苗室屋顶透光条件好,鱼苗培育密度适中,可选择采用室内水泥池生态育苗模式。在试验中也发现,在连续的阴雨天气条件下,自然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可能会难以保持育苗池好的水质,可切换采用常规的水泥池育苗模式,加大换水量,保持育苗池水质,当天气放晴,重新接入海水自然藻,采用水泥池生态育苗模式。室内水泥池生态育苗模式具有育苗稳定、育出的鱼苗健壮而后续养殖成活率好等优点。

3.2 饵料系列和配合饲料转换驯化技术探讨

在浙江进行海水鱼类育苗,缺乏类似于福建闽东沿海鱼类育苗场配套的海水活体桡足类供应产业链,该次黄姑鱼育苗试验采用了轮虫-丰年虫幼体-配合饲料的饵料系列,选用颗粒大小和丰年虫幼体相似的东丸海水鱼苗种饲料A2在停投轮虫后即开始投喂。如果鱼苗单一摄食丰年虫幼体间过长,存在营养单一不足的问题,且丰年虫卵成本很高,所以需尽快驯化黄姑鱼鱼苗摄食配合饲料。

黄姑鱼鱼苗从摄食丰年虫幼体转换为摄食配合饲料是育苗成功的关键,首先要选择颗粒大小适口、营养全面、缓沉性好的人工配合饲料。绝大多数的海水仔稚鱼苗喜食丰年虫幼体等活体饵料,不喜食配合饲料,所以在驯化过渡期严格掌握育苗池中有丰年虫幼体时不投配合饲料,投配合饲料时不同时投丰年虫幼体的原则,在驯化的7~8 d中,每天逐步延长投配合饲料的时间,在此期间,有部分鱼苗会因拒食配合饲料而死亡,为育苗死亡的高峰期。笔者在育苗实践中也发现,育苗池充气头的分布如图1,两边距离较大,充气时在育苗池的2边有相对的静水区,鱼苗喜聚集此,静水区为配合饲料的投喂区域,有利于配合饲料驯化转换,后期投喂区域逐渐缩小至定点一个角的范围缓慢投喂。

3.3 育苗病害问题

黄姑鱼室内水泥池生态育苗全程不施药物,育苗池繁殖自然藻改善和保持良好的水质,及时转换驯化投喂专用的海水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从开始育苗至43日龄鱼苗出苗未发生病害问题,出苗后的鱼苗在洞头海区网箱养殖情况良好。部分鱼苗在水泥池中继续培育,当日投配合饲料量达到5 kg以上,并继续保持浓褐色的自然藻浓度,但在60日龄出现淀粉卵甲藻病,鱼苗死亡严重。淀粉卵甲藻病的出现和育苗池的水质有关,由此认为是投饲量增大,水体60 t的育苗池日配合饲料投喂量5 kg可做为一个参考值,当投入品超过了自然藻的净化水质能力,可能需加大换水并流水来改善和控制水质,不能再采用小换水量和自然藻的生态培育模式。

猜你喜欢

水泥池轮虫幼体
黄海近岸潮汐锋海域蟹类幼体日间垂直迁移特征❋
温度对不同种类臂尾轮虫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蚂蚁岛海域刺参浮游幼体发育过程研究
鳗鲡水泥池养殖与病害防治技术总结
南美白对虾尾水水泥池大棚控温高产
轮虫大规模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浅谈水泥池莲菜的栽培技术
黄河三角洲刺参苗种繁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