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渝东北11区县公路交通可达性与贫困程度耦合关系研究

2019-06-17刘敏寒林孝松

绿色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低度万州区区县

刘敏寒,罗 玲,林孝松

(重庆交通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重庆 400074)

1 引言

交通是空间联系的纽带,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区域发展具有保障、引领、和支撑作用[1]。交通网络是维系贫困地区空间运输联系的基础,相关研究主要从交通优势度和通达性评价两方面展开[2]。本文采用可达性模型和熵值法[3]对贫困程度进行综合测度,从内外两个层面评估区域公路交通可达性水平,构建公路交通可达性和贫困程度空间耦合模型,以获取研究区公路交通可达性与贫困程度的空间耦合特征。

2 研究区域与数据

渝东北包括万州、开州、梁平、城口、丰都、垫江、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等11个区县,地处渝鄂川陕四省市交界地带,是重庆的东北“门户”。研究区幅员面积3.39万km2,2017年底户籍人口1097.87万人,常住人口813.58万人,GDP 2185.8亿元,公路总里程26670.94 km。

研究所需交通时间和距离数据来自具有导航和位置服务的高德地图软件,从中筛选出县与乡镇之间的最短旅行时间和距离。

所需最低经济成本数据来自13个车站售票窗口的售票功能及线上售票结账功能;所需贫困指标数据来自于重庆市2017年统计年鉴。

3 研究方法及过程

3.1 交通可达性分析

最短旅行时间和最低成本为两个不同的量纲单位,采用极差标准化对原数据进行处理,其公式为:

(1)

根据交通可达性潜能模型所得数据,导入ArcGIS 10.2中,利用Closest facility模块统计各乡镇到最邻近政府驻地的最短旅行时间,得到研究区一级可达性和二级可达性数据,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研究区交通一级可达性分布

参考交通可达性潜能模型并进行了改进,构建了综合可达性模型来对区县的可达性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R=W1×R1+W2×R2

(2)

R1=w11×T1+w12×Q1

(3)

R2=w21×T2+w22×Q2

(4)

式(2)~(4)中:R表示各区县综合可达性,R1表示各区县到其重庆市的一级可达性,R2表示区县到其辖区内乡镇的二级可达性;W1、W2表示相应权重,各取0.5;T1表示该区县到重庆市的最短旅行时间,T2表示该区县到各个乡镇的最短旅行时间;Q1表示该区县到重庆市的最低成本,Q2表示该区县到各乡镇的最低成本,wij分别表示最短旅行时间和最低成本权重,各取0.5[5]。

图2 研究区交通二级可达性分布

根据综合可达性模型得到交通综合可达性数据,如表1和图3所示。

图3 研究区交通综合可达性分布

由图3可知,忠县是11个区县中交通综合可达性最高的区县。这样的高可达性归咎于它交通发达性,县内国道、省道四通八达,为高可达性提供了条件。

3.2 贫困及交通可达性空间耦合关系分析

采用熵值法评价模型获取研究区贫困程度,其表达式为:

(5)

式(5)中:Si为第i个评价单位贫困程度水平综合分值,值越小表示贫困程度越高;Pij为第i个县域单元的第j项经济指标标准化值;Wj为j项指标权重值[6]。

利用空间耦合系数模型,构建交通可达性与区域贫困程度之间的耦合度函数[7]。其表达式为:

表1 研究区交通可达性指数

C=2×{(u1×u2)÷[(u1+u2)×(u1+u2)]}1/2

(6)

式(6)中:u1为交通综合可达性,u2为贫困程度综合评价值;C为二者的耦合度评价值。根据C值大小把交通可达性和贫困程度耦合关系分4种耦合等级关系:0.6以下为低度耦合、0.6~0.7为较低耦合、0.7~0.8为较高耦合、0.8以上为高度耦合[7]。

在耦合模型基础上构造交通综合可达性与区域贫困程度的协调度函数,其表达式为:

D=(C×T)/2

(7)

T=au1+bu2

(8)

式(7)、(8)中:C、u1、u2同上;T为交通可达性与贫困程度综合指数,反映交通可达性与贫困程度的协调性和相互影响程度;a、b为待定系数,且a+b=1,均取0.5;D为协调度,根据D值分为:0.3以下为低度协调、0.3~0.5为勉强协调、0.5~0.8为中度协调和0.8以上为高度协调[8]。

选取人均GDP(X1)、人均可支配收入(X2)、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X3)、第二产业总值(X4)、第三产业总值(X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6)6个指标,采用熵值法进行测算,获取研究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指数越低,代表贫困程度越高,计算结果如表2和图4所示。

由表2可知,万州区的综合指数最高,城口县综合指数最低。在交通综合可达性和贫困程度的耦合度中,高度耦合有万州区等4个区县,较高耦合有巫山县和巫溪县,较低耦合有忠县和城口县,低度耦合有奉节县。这说明,交通综合可达性并不是导致区域贫困的主要原因。在交通可达性和贫困程度的协调度中,中度协调只有万州区和巫山县,勉强协调有开州区等7个区县,低度协调有巫溪县和城口县。这说明,研究区交通可达性和贫困程度协调性较差。基于以上研究分析可知,应大力加强交通基础建设,使交通设施能够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动力。

4 结论

(1)研究区县域交通可达性表现出以万州区、忠县为中心向东北及外围逐渐递减的梯状空间格局。

(2)研究区县域贫困程度空间差异明显,表现为中部高、东北部最低和西南部较低的地区差异。

表2 研究区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测算及交通综合可达性与贫困程度耦合关系测算

图4 研究区交通综合可达性与贫困耦合指数

(3)研究区县域交通可达性与贫困程度呈较高耦合关系,但协调发展度差异明显,低度协调类型区居主导,高度协调类型区的范围小。

猜你喜欢

低度万州区区县
泸州市
中药日钟阴阳方控制低度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分析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趣味化教学策略
对低度白酒生产技术的探究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融媒体时代区县台主持人转型升级与能力提升
木瓜可预防早泄吗?
全市各区县选民登记工作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