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2019-06-15韩玉玲
韩玉玲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探索更新、更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法;提高质量;策略研究
一、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学生的课前预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听讲,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动性,使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质疑,带动学生集中听讲、思考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和质疑的预习习惯。除了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也要充分帮助学生做好课后复习。温故而知新,良好的课后复习对于学生吸收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相当的重要。由于普遍存在小学生学习知识遗忘较快的特点,如果学生只是仅仅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的时间来消化所学的知识,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不牢固。因此,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对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要使课堂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师生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而且在自由平等的课堂环境中能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发言、积极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到知识。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与沟通,要认识到学生间在情感、思维、行为上的差别。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便敢于发言、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敢于对教学活动提出质疑。对学生的积极发言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然后再加以引导,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
三、要做到因材施教
正如人有高矮胖瘦之分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知识、技能和兴趣特长等方面都有所不相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一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为了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备课时可以设定几个不同难度的问题,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回答简单问题,其余的学生回答中等难度的问题,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二是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自信。在进行上述活动时,教师对差等生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或是亮光,也要给予激励的评价,进而使他们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产生追求更高目标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会有明显变化,成绩好的学生会向更高目标冲击,其他学生也会赶超先进、不断进步,从而形成一种争先恐后的学习氛围。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
小学生天生好动、活泼可爱、好奇心重,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吸引他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使课堂变得富有活力。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教师要灵活掌握,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此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使用多媒体技术,把所学知识制作成课件展示在学生面前,讓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感知语境,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走入作家创设的氛围中,让语文课变得更加形象直观、通俗易懂。
五、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设置基础知识类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他们进行分组,并采取轮流发言的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还要鼓励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积极发言,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团结互助合作的意识。
六、组织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
学习语文是一个猎取多方面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同时要引导学生科学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并进行读书交流,以此开阔他们的视野,扩展他们的知识面。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教师要挑选趣味性强、学生感兴趣的课外阅读,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学生有了深厚的兴趣,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期坚持下去,字、词、句、文章、诗词等积累就会增多,语文成绩自然也就会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