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创新教法探析

2019-06-15任松豪

青年时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法创新

任松豪

摘 要: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汽车的普及率也逐年上升,从而带动了汽车相关行业的发展。中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为市场输送专业汽修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其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符合市场对于汽修人才的要求,这样才能使中职学生在毕业后获得市场的认可。而当前在中职汽车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合,因此,创新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汽修人才成为了当前中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对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具体谈谈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法的创新。

关键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问题;教学法;创新

目前,我国汽车拥有量在不断的增长,截止到2018年底,机动车辆的保有量已高达3.02亿辆,其中私家车高达1.87辆。这使得市场对于汽修人才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这使得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就业前景极为广阔。中职院校也借此招收了大量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但是与此同时,这对于中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老师必须创新教学法,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面向市场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应用型的汽修人才。

一、目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理念不符

当前,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已经明确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步提升[1]。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这种理念并未得到贯彻落实,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基本还是以理论课程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实践课程相对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与“理实一体化”相悖,而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也无法有效满足市场对于汽修人才的需求。同时,教学过程中,关于汽修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更新速度较慢,与社会实际发展脱节,学生所学内容存在一定的落后性。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当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普遍比较单一,大部分都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由老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向学生灌输相应的知识,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量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中职学生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生,其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年龄较小,而汽车运用与维修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适当的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仅仅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师资力量不足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效果与老师的专业水平具由极大的关系,专业老师的缺乏势必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当前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中,普遍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部分院校为了满足教学所需,将电子、机械等专业的教师调配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行执教,这就使得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2]。此外,大部分专业老师都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虽然其理论知识水平较高,但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教师能力的缺失必然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足,这显然与市场实际需求不符。因此,强化中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师资力量是当前中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提升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汽修人才的客观要求。

(四)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存在不足

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与建立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在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可以使学生将教学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从而提升其知识和技能水平;而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使学生有效了解当前用人单位对于汽修人才的要求,以便學生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相应的实践能力,从而在毕业后实现顺利就业。但是当前中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以及实训基地建立方面仍存在极大的不足,随着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生源数量的增加,已经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这对于学生的发展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法的创新

(一)贯彻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重中之重,老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贯彻“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合理设置理论和实践课程,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在开展教学时要灵活设置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进行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及时参与实践操作,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汽车维修当中,从而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水平的同步提升[3]。此外,在开展教学时还要注重与当前社会实际情况接轨,让学生了解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情况,着重向学生讲授当前的新技术、新理论,避免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汽车行业的实际情况相脱节,从而为学生的职业生涯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中,为了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行动导向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实物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模块化教学法以及项目教学法等等,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4]。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当前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效改善传统教学中枯燥单一的现象,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有效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提升学习效果。

(三)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针对当前中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中职院校必须着重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从而有效保证教学效果[5]。具体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首先要加强在岗教师的培训与学习,促使其专业素养得以提升。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并派遣教师去合作企业进行实训学习,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当前在当教师的教学能力。其次面向社会进行招聘,吸收新鲜血液加入到教学当中,同时聘请汽修行业具有丰富经验的维修师作为学校的实践教学导师,从而确保实训教学的效果。第三要着重提升教师的各方面福利待遇,从而有效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使其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从而提升教学水平。通过从上述三方面着手,可以有效强化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一支高水准的教师队伍,从而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四)强化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要加强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校企合作,要链接学校与企业,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互通与合作,在相互渗透、相互介入和相互补充的条件下,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的利益合作共享,更好地为生产一线培育合作的汽车专业应用型人才。还要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基地建设中要了解汽修各专项专业之间的互通性、组合性等,尽可能地精简费用,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必要的方面去。同时要从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方向和办学规模等方面入手,设置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内实训室,如汽车整车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发动机实训室和汽车电气实训室等[6]。还要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走产、学、教相结合的道路,加强校外顶岗实习的力度,更好地实现汽车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教学。

(五)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前汽车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具体分析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以市场需求来确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具备当前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就业、高薪就业。此外,由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就业范围较广,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详细了解学生自身的意愿,结合学生期望的发展方向,着重培养其相关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中存在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理念不符、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存在不足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因此,中职院校必须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善,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建设高水准师资队伍、强化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转变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提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汽修人才。

参考文献:

[1]蔺周强, 张琴.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如何创新教法的探究[J].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5, 9(3):37-39.

[2]李小南.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如何创新教法的探究[J].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17(10):114-114.

[3]劉忠彬, 刘继富, 姜永宏. 问题导向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J]. 职业, 2018, 492(30):69-70.

[4]徐晓霞.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实践研究[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4(12):137-137.

[5]王志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 2015(2):78-78.

[6]吴光宇.关于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分析[J]. 现代企业教育, 2014(14):454-454.

猜你喜欢

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法创新
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