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资本作用分析

2019-06-15桂竹英

商情 2019年14期
关键词:心理资本人力资源互联网

桂竹英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存储等网络信息服务席卷而来,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行业,成为这个时代具有的鲜明特征。企业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浪潮,适时地调整管理机制,把握新时代契机加快转型,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一种组织行为,其中心理资本是组织性的心理状态表达,本文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探析大环境下,“互联网+”对心理资本作用机理具有巨大的释放效应。

【关键词】互联网+ 人力资源 管理 心理资本

一、依托于“互联网+”的人力资源管理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数据,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即各行各业涉足互联网,运用网络平台,使行业焕发生机,其中以大数据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主要发展趋势。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大数据技术贯穿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选拔人才和运用人才等方面,嵌入互联网技术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能够更大量地收集客户信息,更精准地分析目标客户群体,在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设計上更加有针对性,客户对服务内容的满意度也会更高。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服务业紧跟这一趋势,积极提升本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在这其中,“互联网+”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迅速。

二、心理资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力量

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主要包括自信或自我效能感,它具有内在特质并通过心理状态呈现出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管理越来越重视人才竞争及员工的心理状态,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做到真正关怀员工,公平地衡量员工对组织的贡献,员工也会树立正确的积极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信念,将组织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产生高效的成绩,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心理资本,是员工心理资本的重要力量。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很大程度上企业的运作依赖于人的发展,所有的管理模式必须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发展,心理资本是每个作为人的符号所具有的心理状态。好的企业环境中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员工的自信,在不断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企业效益,个体的自信和自我效能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得到全面发展。在西方经济学中认为,资本是指能够用于物质生产并能够创造收益的资源,心理作为资本,它是直接作用于个人间接为企业创造收益的资源,这是一个互动良性循环的过程,员工的自我价值得以充分展示,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的高速发展给员工增加效益的同时,提升其优越感和发展权利,增加作为员工对企业心理资本建构中的文化和发展自信。

三、“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利于心理资本有效释放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企业兼具互联网的特点。有研究主效应模型学者认为,个体通过核心自我评价能很好的预估个体的工资水平;而缓冲效应模型中个体的主观满意度对组织行为具有很大影响;调节效应模型认为,心理资本调节水平越高促员工组织行为展开。“互联网”时代下,相应的效应模型研究离不开本时代特点,心理资本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在大环境下开展的组织行为,具有多元性。“互联网+”是一种数据和平台,具有聚合、分裂、碎片化特点,同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又具备迅速、快捷等特色,建立在这样一种形势下的心理资本实践,受整体环境影响或是亚文化的渲染同样带有时代特色。

“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促进人员心理资本的不断重建。一方面,人才选拔和晋升管理机制中,通过互联网络信息的聚合,多方面了解人才,同时管理过程中无需花大力气去监管或是迫使劳动,而是塑造员工心理,将个人自身价值效能感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使双方形成利益共识,具有共同奋进的目标。另一方面是建立在员工个体心理资本的建构上,脱离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员工,能够在行动和心理上偏向自由平等上,有利于个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根据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企业在管理上可以很大程度上挖掘员工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就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而言,“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个体心理资本的释放,对企业管理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同时也会有一定自由、散漫、碎片化的意识形态呈现,需要管理者在监管过程中,充分明确“互联网+”带来的利弊,合理塑造心理资本,更好地服务于个体及组织。

四、心理资本合理释放助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通过单一的而又简单的管理机制专门管理员工的形式,比较刻板地遵循管理体制进行事务整合,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缺乏管理目标和方向性,人员心理资本不同的情况下很难取得有效的管理效果,同时复杂具有交叉性的人力资源结构,在缺乏全面管理理念的过程中更具困难。

在网络信息时代,创造便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首先需要转变管理者具备的心理观念,遵循人与人之间心理发展需求,了解员工诉求,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进行交流,深入到员工身边去,进一步将企业文化或理念带到员工中去。其次是塑造个体企业价值观,传统型的管理机制就是为了激励员工具备积极主动的进去态度,企业可以借助网络条件有效了解员工需求,充分挖掘其特点,引导员工转变思想,提供良好网络学习平台,提升管理者能力及员工的学习能力,使双方在思想及行动上共同进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需要了解双方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合理地打造个体心理资本。人们总是对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事情比较关注,管理者对个体心理的把握是管理活动成功的一半,在实践过程中,努力培养员工创造自我价值是创造企业价值的有效途径。同时,管理者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管理能力,有针对性地对大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做到整体分析,全面把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心理,充分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资本人力资源互联网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创业型大学青年教师心理资本问题探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