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概念与高中生物学中的遗传病案例
2019-06-15曹燕来谢冰洁
曹燕来 谢冰洁
(1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高级中学 浙江湖州 313200 2 北京药伙伴罕见病数据研究院 北京 100176)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事实上,在所有关于“人”的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恐怕还是关于“疾病”的认知。罕见病近几十年才被认知,为什么? 罕见病是由于基因技术等先进技术出现以后, 人类对疾病的认知更加深刻,评价手段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治疗上更加个性化,而得到广泛关注的,可以说是由于人类认知的提高而导致的疾病的细分。 由于疾病本身的个性化,治疗手段与效果因人而异。 美国科学院研究理事会在2011 年发布了一本有100 多页的研究报告 《迈向精准医学——构建生物医学研究的知识网络和新的疾病分类法》,第1 次明确提出了“精准医学”的概念[1]。 目前发现的罕见病约80%是遗传病,由遗传物质变异引起。在精准医疗的背景下,更多的遗传性罕见病被发现,被诊断。根治遗传病在理论上只能借助于基因治疗, 随着科技的发展, 遗传性疾病必将在基因技术等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推广下,成为人类群体中发病率越来越低的一类疾病。
1 罕见病
1.1 罕见病的概念 罕见疾病简称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是指那些发病率极低的疾病或病变,一般为慢性、严重性疾病,常危及生命[2-3]。 美国将其定义为每年患病人数少于20 万人的疾病, 或高于20 万人但药物研制和生产无商业回报的疾病;欧洲将其定义为发病人口比例低于5/10 000 的疾病;日本将其定义为患病人数少于5 万的疾病;澳大利亚将其定义为患病人数少于2 000 的疾病;中国台湾将发病率低于1/10 000 作为罕见病的标准[4]。由此可见,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罕见病的界定和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 按照欧洲的定义,约有6%的人口罹患罕见病,即在欧洲27 个国家的5 亿常住人口中, 约有3 000 万罕见病患者[5-7]。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NIH)的统计,目前已有近7 000 种疾病被确定为罕见病, 约占人类疾病的10%[8]。 罕见病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公共社会问题,中国人口众多,罕见病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群 体[9]。
1.2 罕见病的特点 通过对罕见病的研究发现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罕见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很低,病情严重,但病程进展缓慢,常伴有系统衰退性病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机能和生活质量。②罕见病的种类繁多,仅单基因遗传病就有3 000 多种。③罕见病具有异质性,同一种疾病或病变可由多个不同的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④罕见病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某种疾病在世界上的某些国家或地区发病率很低被认为是罕见病, 而在另外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发病率可能较高甚至变得相当普通。例如:地中海贫血在地中海地区非常常见, 但是在北欧却是一种罕见病。 ⑤约75%的罕见病在出生时或者儿童期即可发病[10]。⑥罕见病中80%左右是由基因缺陷或者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5]。⑦罕见病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变化的概念。 由于这些罕见病固有的特点,导致罕见病患者在就医问药的过程中遭遇更多的困难。 例如:罕见病误诊率高,且即使是已获得治疗的患者,规范治疗率也仅为25%;其次诊断困难,罕见病患者在确诊前平均要寻找5~10 名医师就诊,且明确诊断的周期较长,为5~30 年;可治性低,仅有1%的罕见病具有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2 高中生物学遗传理论与遗传病案例
浙科版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专门有一章内容介绍遗传与人类健康。书中指出,凡是由生殖细胞或者受精卵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疾病,统称遗传病[11]。 教材中将遗传病分为三大类, 因发病率低被欧盟Orphanet 公布的罕见病如表1。
表1 高中《生物》遗传病类型统计表
除表1 中所涉及的遗传病外, 还有线粒体病,一般由线粒体DNA 异常引起,属于母系遗传病,这类遗传病比较少见,所以并未编入,但其独特性可作为遗传病的补充和遗传病拥有多种遗传模式的案例介绍。
浙江省高中生物学遗传内容的教学中以 “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为理论依据,以人类群体中被发现的一些罕见性遗传病为具体案例,一方面验证遗传理论,一方面也向学生传递一种信念,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必将突破自身的极限,逐渐克服各种遗传病。
3 遗传病与罕见病的试题
罕见病对于很多人来说仍是一个新鲜、 陌生而又可怕的名词, 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大众媒体的宣传,尤其得益于网络的发展,这个名词已经不再陌生。 又因学校教育中大力渗透遗传病的知识内容,故“瓷娃娃”“月亮孩子”“血友病”等词也为很多人所知。
遗传病在各地高考中每年都会出现, 并且分值较高, 仅浙江省高考中出现过的具体遗传病案例就有很多。 浙江省启动“7 选3”新高考模式后,一年2 次的生物学选考卷中选择题第28 题与非选题第31 题共计9 分(总分为100 分)基本都是遗传内容。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学者对遗传病发生、发展、治疗等方面的重视,也折射出国家对罕见病的关注。 高中阶段, 通过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患者的遗传家系图推导出该病的遗传方式, 以及家系中某些个体的患病率或者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
表2 浙江省高考中出现的与遗传病相关的高考真题
4 结论
高中阶段学习到的遗传病大部分可以归入到罕见病范畴。 罕见遗传病的预防很重要,建立“遗传学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 新生儿筛查”3 道防线是最好的策略。 目前的产前诊断技术,例如羊膜穿刺技术、绒毛细胞检查技术,已可以筛查相当一部分罕见病。此外,通过新生儿筛查可尽早发现疾病,尽早干预,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学生遗传知识和遗传病及罕见病概念的普及,并进行罕见病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对罕见病的认知和关注, 促进罕见病的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为提高全民族的人口素质和水平作出新贡献。
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 信息交流速度的加快,科技的进步,对罕见病的了解会不断加深,应携起手来,发扬爱心,关爱罕见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