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AD 平台的“传染病”一节混合式教学

2019-06-15张震南王鹏飞

生物学通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画板艾滋病传染病

张震南 温 娟 王鹏飞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未来科技城学校 北京 102209)

在现代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基于PAD 的“互联网+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混合式学习,即blending learning,将传统教与学方式的优势与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认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在教学中利用PAD 平台的各项功能,能丰富学生获取信息的形式,增强课堂互动性,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丰富教学形式。本文以北京版8 年级下册“传染病”一节为例,说明在平板互动教学中如何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1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理念:生物学核心素养强调的“科学思维”——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可在本次课程中培养和体现。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健康的生活”这一章的开篇,为下一节学习“免疫”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具有以下的特点:①通过提供具体的生活事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主动构建概念;②结合调查、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③注重情感责任教育,为学生日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对“传染病”一词并不陌生,传染病话题贴近生活,学生有较多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 在教师的引导下较易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对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等并不清楚;具备一定的查阅资料、分析数据及实验结果的能力,能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传染病的定义和特点,区别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说明传染病流行需要具备3个基本环节;举例说明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疾病资料,培养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通过分析文字、视频资料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说明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研究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建立正确的传染病预防观点;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懂得热爱生命、 预防疾病和关心他人是积极的生命观和健康观。

3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传染病流行的3 个基本环节及其预防;树立正确的预防传染病的观点,重视在生活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2)教学难点:正确区别病原体与传染源。

4 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本节课教学流程图

4.1 传染病的概念 在实施活动过程中,教师将“画板”与“资源包”打包推送,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任务(图2)。

图2 “传染病的概念”画板活动、资源包内容

1)资源包内容:分享展示学生的课前分组调查结果:某疾病的病因及症状。

2)学生任务:根据资源包中的参考资料,判断以下列出的疾病是否为传染病,并标注在画板上。

3)任务形式:2 人一组,1 人在PAD 上展示参考资料,1 人在PAD 上完成画板任务。

4)思考问题:①你判断疾病是否为传染病的依据是什么? ②传染病通常是由什么引起的?

关于“传染病的判定依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答出“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关于“传染病通常是由什么引起的”,学生能根据资料分析得出是“由于感染了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从而引出病原体的概念,进一步构建传染病的概念。

通过上述活动,学生主动思考传染病的判定依据。上传作品后,针对教师提出的2 个思考问题,各组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任务、师生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构建“传染病”的概念。

4.2 传染病的特点 教师将“画板”与“资源包”打包推送,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图3)。

图3 “传染病的特点”画板、资源包活动内容

1)资源包内容:关于甲型H1N1 流感的新闻报道,以及2009 年河南省甲型H1N1 流感疫情数据 资 料[2]。

2)学生任务:依据资料,完成画板上的问题:①据新闻报道提供的信息, 你认为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②传染病的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如何变化?

3)任务形式:2 人一组,1 人在PAD 上展示参考资料,1 人在PAD 上完成画板任务。

PAD 教师端可实时查看学生上传的作品(图4)。对于问题①,部分学生可根据新闻报道,分析得出传染病具有“传染性”的特点。 教师追问:如何判断“传染性”的特点? 是什么从患者体内传播到健康人体内使其患病的? 从而深化对“传染性”这一特点的理解。 对于问题②,大部分学生能根据疫情数据,分析得出传染病“传播范围越来越大,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的特点,说明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表、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师将这一特点总结为“流行性”。

图4 学生上传的作品展示

通过分析关于甲型流感的新闻报道以及疫情数据资料,得出传染病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数据分析能力。

4.3 传染病流行的3 个基本环节 教师推送微课视频《传染病流行的3 个基本环节》及习题。学生自学微课,并在PAD 上完成习题。 学生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看视频,实现个性化学习。

在学生提交习题答案后, 教师端可实时收到习题正确率反馈(图5)。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传染病流行的3 个环节,并根据习题正确率,进行针对性讲评、辨析概念。

图5 教师端界面的习题情况统计

通过自主学习微课,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及自学的能力;通过同步推送习题,实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根据习题正确率,进行针对性讲解,实现精准化教学。

4.4 传染病的预防 教师提问:传染病会通过上述3 个环节而传染、流行,假如中间的某个环节被切断,传染病还能流行吗? 请学生据此思路,分组讨论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措施。

教师推送拼图拖拽活动(图6),请学生思考:以下措施针对的是传染病流行的哪一环节, 并将相应措施拖动到指定位置。学生提交作品后,可通过互评进行二次修正,实现深度学习。

图6 学生端拼图活动界面

通过分组讨论, 培养学生思考、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推送“拼图拖拽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思维能力。4.5 延伸练习:关注社会,了解艾滋病 课后作业: 教师推送资源包——早期的科学家对艾滋病探索的科学实验片段[3](图7),请学生根据资料,思考如下问题:①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传染源分别是什么?②可采取哪些措施预防艾滋病?③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拥抱、谈话、握手、共用餐具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图7 资源包内容:科学家对艾滋病探索的科学实验片段

课后作业以PAD 推送资源包形式实现,提供一种新的形式和思路。 通过科学研究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艾滋病案例, 同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激发学生关注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

5 结语

本节课依托PAD 教学平台,展开了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 包括画板填写、 数据分析、 文本阅读、观看微课视频,以及打包习题检测等不同学习形式。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构建概念,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利用PAD平台开展小组活动, 向各小组成员推送不同的材料,明确组员分工,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 在自学微课环节,学生可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依托平台的快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实施精准化教学。

PAD 教学加大了课堂的互动性, 有利于学生的融入、体验、自主和个性化,更好地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致谢:感谢乔文军、张榕青、吕建红老师对本次课程的指导。 感谢“睿课堂”PAD 教学平台的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画板艾滋病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 世界艾滋病日》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七彩画板
七彩画板
七彩画板